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 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来源: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漓东街道

    漓东街道位于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在建的漓东科技新城核心区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总户数24035户,64300多人口。多年来,漓东街道办始终把睦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着重发挥和谐睦邻作用,构建辖区单位之间、社区与辖区单位之间、社区居民邻里之间和谐睦邻关系,推动了街道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他们把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睦邻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把营造氛围作为睦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生长点,全面整合各项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多层次、全员化、开放式的为民服务的管理体系。同时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培育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目标,以“服务高新产业发展、服务园区建设需要、服务辖区百姓生活”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原则,以睦邻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吸引不同年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居民群众参与,形成了以社区民间组织发展来推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格局。漓东街道办的睦邻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了“把握三个层面和谐、动员四个方面参与、实现一个目标”。把握三个层面和谐(即辖区单位睦邻关系和谐、社区与辖区单位睦邻关系和谐、社区邻里睦邻关系和谐)。动员四个方面参与(即动员辖区单位、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弱势群众共同参与)。实现一个目标(即实现“发挥睦邻和谐作用、共建幸福漓东家园”目标)。主要做法是:

    一、抓阵地,创新睦邻文化功能模式
    睦邻文化的建设需要浓厚的氛围,浓厚氛围的营造需要加强阵地建设。漓东街道辖区内聚集着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大学科技园、机电工业园、创意产业园等五大园区,新社区远离市区,居住半数居民为高新企业和园区建设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高,充满生机活力,老社区处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针对上述特点,漓东街道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社区居民“群众需要,群众喜欢,群众选择”的思路,以满足群众不同爱好和需求为目标,以社区老年人协会、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残疾人协会为龙头,积极搭建睦邻文化阵地,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广泛参与,建立适合社区特点的睦邻文化活动机构,形成了街道、社区、居民上下联动模式,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睦邻文化点”,为睦邻文化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200多个社区民间组织活跃在各个社区,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事务群众参与水平、推动睦邻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强化睦邻文化功能。漓东街道立足于社区现有的条件,要求每个社区按照“七个一”的条件建设“睦邻文化点”,即成立一个睦邻文化机构,有一个能容纳100人以上的多功能室,有一个图书室,有一个绿色网吧,有一个专用橱窗,有一个室外活动场所,有一套音响及民族乐器。目前,所属的8个社区已有5个符合标准,1个在建,2个正与辖区开发商协商,争取明年解决。有了配套的场所,为发展睦邻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推行了“册网屏站”服务模式。一册,即将处理居民睦邻关系的相关常识及典型案例、文明礼仪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编印成《睦邻文化手册》发放给每个居民,《手册》中明确了睦邻的各自责任和义务以及搞好睦邻关系应注意的事项。一网,即根据社区60%左右的居民家庭开通电脑网络的特点,在毛塘路社区建立的“便民服务网”上开辟“社区睦邻文化风采”专栏, 将居民普遍关心的社区睦邻文化的知识、文化活动内容及图片、“身边好邻居”事迹等分类放在网上,充分展示在社区睦邻文化的风采。一屏,即利用毛塘路社区、大圆盘社区、穿山东社区、毅峰社区在居民聚集区树立的大型户外LED大示屏,每天定期滚动插播睦邻文化内容,为群众提供最新、最快、最直观的服务。一站,即每个社区都建立群众事务受理站,聘请一些身体好、有时间、有一定调解能力的退休人员轮流到受理站值班,对关系紧张的家庭、邻里关系进行调解。
    三是建立“周末流动服务站”。漓东街道服务的范围覆盖着桂林高新区整个区域,社区居民很大一部分是高新区企业和园区建设的从业人员。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社会服务模式,针对上班族平时没时间和老人、残疾人到街道了解相关政策、办理各种证件有困难的情况,漓东街道办每个周末都派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上岗,把流动服务站开设到居民集中居住点和园区建设最前沿,为居民群众送去便民、快捷、优质的服务,以解决社会各项服务工作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脱节的问题,让他们集中精力谋发展、搞建设,在辖区营造“你建设我服务”的良好氛围。 在“周末流动服务站”,居民只要资料齐全,党员的党费缴纳和组织关系接转、《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二孩生育证》都可以现场办理,各种就业信息、社保、医保、养保、廉租房申请政策咨询都能及时了解,退管人员档案移交、《老年证》代办等都可以通过服务站完成,还有一些居民养鸡、养狗等影响邻里关系、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工伤理陪等正当诉求都能在服务站进行登记,日后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轮胎厂社区、英才社区、横塘社区离市区远,出行不方便,一些上了年纪居民党支部书记每个月都把收上来的党费送到“周末流动服务站”交就可以了。辖区单位山水大酒店党总支书记带着10多个岗位的资料专门到服务站,请求我们推荐人选,各社区将信息发布后,不到10天时间,12名在家待业的居民就到了酒店上班;一名退休居民因患尿毒症,每天花费大量的医药费进行治疗,一家3口生活非常困难,他到服务站反映情况后,经社区了解,街道为他发动了一次爱心捐款,还帮他儿子联系了就业单位。居民群众把街道“周末流动服务站”称为“流动的政府”。在此基础上,街道不断拓宽为民、便民服务渠道,把各项服务向高新企业、园区建设一线延伸,实现各项社会服务与高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无缝对接,这些举措深受辖区单位和居民的好评。

    二、抓活动,营造睦邻文化良好氛围
    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是满足社区居民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的有效载体。漓东街道坚持“街道主办、社区承办、居民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各项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积极引导居民为睦邻文化活动出谋划策,让居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各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如火如荼。
    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睦邻文化的健康发展。“璀璨漓东”文艺演出和“舞动漓东”大型广场舞比赛是漓东街道一年一度的睦邻文化盛事,每年从初赛到决赛,都有超过40支的队伍报名参赛,可谓邻里共携手、老少齐上阵,人数之多、表演节目之精彩,深受居民群众的欢迎。英才社区成立了“外来援建者之家”,通过组织送团圆、亲子活动、文艺晚会、流动服务站等方式,让企业员工和外来援建者共享社会均等化服务,支持园区建设,创新服务模式。轮胎厂社区周阿姨是个孤寡老人,退休后因患精神疾病,经常将家中的衣服、家具、生活用品等物品烧毁、砸烂,邻居发现后,立即打电话向社区报告,社区工作人员象亲生儿女一样,不怕脏、不怕累,不耐其烦地帮其打扫卫生、洗衣做饭、购买食物和生活用品等,社区成了周阿姨的“依靠”。
    二是民间特色睦邻文化突出。漓东街道善于挖掘民间特色文化,并大力传承,各社区紧扣邻里节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邻里节活动,从而使睦邻活动在街道社区遍地开花,浓浓邻里情在社区不断升温。毛塘路社区是一个有着苗、瑶、侗、回、壮等多民族居民杂居的社区,了解到有许多擅长民族工艺品制作的居民,他们利用各种废旧、环保材料,制作出清新淡雅的荷花、娇嫩欲滴的草莓、洁白如雪的天鹅等独特、精湛的作品,社区就将不同民族文化的居民组织起来,通过举办民族手工艺制作培训班、作品比赛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演出等形式,既能把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又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增进睦邻团结友谊,增强了各民族居民的归属感。穿山东社区的七星花园小区、兴进上城小区和香格里拉小区,共居住来自亚、欧、美、非等四大洲13个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46户100多名“洋居民”,为了拉近中国居民与“洋居民”的距离,社区每年都组织开展“百家宴” 和庆“六一”中外儿童联谊活动,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中西各种文化交流,促进社区睦邻和谐的良好氛围。
    三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在桂林居住的人都说,漓东不光是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居住舒适、出行便利,人与人之间特别的和谐,很有幸福感。这除了街道、社区和居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创造条件外,辖区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也为街道的睦邻文化建设推波助澜。广西师范大学等驻桂高校,每年均派出大批大学生开办“万众爱心学校”,桂林航天专科学校与街道联系举办“创意之星”培育基地,免费开办各种课外教学,特别是对困难家庭子女,开展“一对一”结对教学活动。辖区企业与街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情系留守儿童”中秋节“月圆漓东”联欢会,给他们送月饼,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三、抓典型,发挥睦邻骨干引领作用
    漓东街道在睦邻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骨干的作用,注重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将更多居民吸引进睦邻文化队伍中来。
    一是注重培育典型。街道、社区积极发挥“睦邻文化点”的作用,以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和老专家为主要对象,用他们的优点、特长、经验为我所用,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在“道德讲堂”、“文明居民论坛”、“群众事务受理”、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大显身手。毛塘路社区居民丁建英退休前是单位能歌善舞的工会主席,退休后,社区聘请她为老年艺术团教员,她结合居民生活实际,创作了许多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舞蹈、小品、哑剧等作品,被居民称“文化部长”, 逢年过节,她都要精心组织一台的社区联谊晚会,给小区增添了节日喜庆氛围。在她的带动下,社区的文体队伍不断壮大,由原来的6支46名队员发展到现在拥有太极拳队、太极剑队、门球队、功夫扇队等13支队伍200多名队员。
    二是注重发挥典型作用。街道、社区鼓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居民参与社区各项活动。老党员左正章,退休后不图安逸,他牵头在无物业的小区组建了业主委员会和义务巡逻队,改善了小区的安全环境和卫生环境,并自筹资金修建了的气排球场,成立爱心慈善协会,对社区的高龄、孤寡、困难老人开展“三必访”活动,即: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去世必访,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毅峰社区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对出租房屋实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建立派出所、居委会、业主、邻里“四位一体”的长效管理及服务,并通过定期举办“油茶节”等形式,将邻里守望娱乐化,使小区居民做到了“本单元的人面熟,邻里间姓氏互晓”。 鸾西三区居民李正忠在小区组建了义务巡逻队,经常深入街巷向居民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和防盗安全常识,遇到邻里和家庭纠纷,他都会主动去做工作,帮助邻里间消除隔阂,增进了解互信,做到了邻里和好、家庭和睦。居民刘厚祥非常关心小区建设,针对小区车子乱停、路灯不亮等情况,组织了小区有专业技能的居民对小区停车位进行统一规划,在小区广场安装了石桌石凳,并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解决了小区路灯安装的问题。
    三是注重典型宣传。离休干部黄运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关注居民的身心健康,每年有计划地从退休中拿出部分经费订阅10多种报刊、杂志建立“流动报刊亭”,放在小区“睦邻文化点”免费供居民阅读,购买各种保健、养生书籍200多套和夏凉被30床等学习、生活用品分别赠送给30名居民,根据不同季节,给居民上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知识讲座,他的事迹自治区、市有关媒体进行多次宣传报道。街道还大力宣传睦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好做法 好经验与新人新事新风尚,不断扩大睦邻文化的影响力,营造了热爱睦邻文化 关心睦邻文化 建设睦邻文化的浓厚氛围。

    通过睦邻文化阵地建设,漓东街道辖区单位之间、社区与辖区单位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满足了社区居民寻求交往、渴望友谊、文化娱乐等多样化需求,形成一个温馨、祥和、快乐的生活环境,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