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打造幸福社区活动品牌 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街道
    根据重庆市渝中区委、区政府推进社会和谐示范区和幸福渝中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安排部署,大溪沟街道围绕“幸福社区、邻里如亲”主题,以创建幸福社区、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广泛发动辖区居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主题活动,打造了以“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乐、邻里安、邻里颂”为主要内容的幸福社区活动品牌。
    一、打造幸福社区活动品牌的背景
    (一)城市居民邻里关系冷漠疏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城市面貌越来越漂亮,但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邻里之间“相遇不相识、相识不相知”、“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社区欠缺开展活动的主导意识。在当前,社区开展活动较多,但往往是唱“独角戏”或内定演员演戏,有效引导居民群众自主参与和组织社会单位共同谋划不够,客观上造成了人民群众、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责任缺位,忽略了居民群众、社会单位作为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主体地位。
    (三)居民群众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主体意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不愿参加社区活动,总认为社区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有“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二、打造幸福社区活动品牌的主要做法
    (一)践行“三个探索”,奠定参与基础。一是探索有人干事。把社区建设成幸福家园,需要社区居民人人参与。大溪沟街道探索和完善了社区“3+5”居民自治组织,“3”即议事会、管委会和评议会,“5”指管委会下设精神文明专委会、物业管理专委会、群防群治专委会、助商扶商专委会和爱心互助等“五大”专委会。二是探索有钱办事。在认真用好街道每年划拨给每个社区专委会50000元的社区自治组织群众工作经费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专委会工作基金,吸纳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专款用于专委会必要的工作开支。三是探索有场所议事。在社区居委会办公区域中挤出部分场地,重点用作各专委会的活动用房,并积极为新成立的群众自治组织无偿提供办公室、会议室和活动场地。
    (二)建立“三个制度”,实行常态建设。一是建立包片负责制度。社区“两委”成员根据“三项制度”负责分片包楼院,社区工作者按照社区分工分别联系“五个”专委会。二是建立联谊活动制度。社区广泛开展邻里才艺展示、邻里体育比赛、邻里百家宴会、邻里互助等邻里特色活动,楼栋每月开展一次院坝“龙门阵”,专委会下设小组每周开展一次巡逻守卫、文明劝导以及群文活动等小型活动。通过开展三级联谊活动,调动邻里互动,使邻里之间乐在其中。三是建立结对联系制度。每个楼院的楼栋长负责联系楼院的党员和骨干志愿者,每个楼院的党员和骨干志愿者结对联系楼层和居家,收集居民问题,化解邻里矛盾。
    (三)坚持“四个”创新,调动参与热情。一是创新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利用一报(墙报)、一栏(宣传栏)、一画(宣传画)一书(倡议书)、一会(居民院坝会)等多种形式,用好现有文体骨干力量,广泛宣传“幸福社区•邻里如亲”主题活动的目的、意义、载体、居民群众参与方式和成效。同时,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通过开设社区微博、专题网页、创建社区兴趣队伍和楼栋居民QQ群、开设楼栋网络论坛等媒体手段进行宣传。着力发现、培育和宣传一批特色案例、品牌活动和工作典型,浓厚活动氛围,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深入参与。二是创新队伍组建,充分发挥热心群众和骨干分子的作用,建立覆盖面广的活动队伍。依托社区大党委、协调理事会,切实发挥好辖区社会单位资源优势,为活动开展提供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依靠社区“3+5”自治组织,在精神文明、物业管理、爱心互助、群防群治和助商护商专委会中建立各类兴趣小组,扩大专委会组织的影响。充分发挥社区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作用,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引领作用,社区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的组织协调作用,挖掘文体艺人、特长爱好者,建立队伍齐全、人员众多的活动队伍,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幸福社区、邻里如亲”活动的强大合力。三是创新活动设计,与社区建设管理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形成居民群众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格局。深化落实“四社一工”新模式,形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依托“3+5”自治组织,实现物业管理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平安社区共同巡逻、共同守护,居民困难共同关注、互帮互助。以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迎接党的十八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为契机,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和各类专题活动。引导每一个家庭子女与老人签订“亲情公约”,构建幸福家庭;引导楼栋开展敲门日活动,构建幸福楼栋;引导对空巢老人、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开展“敬老认亲”活动,构建幸福社区。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居民群众参与的长效机制。引导各类组织探索建立活动开展机制、经费筹集机制,引导建立邻里义务巡逻制度、邻里互相守望制度、你我共参与制度。建立研讨培训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活动组织交流培训会,提高骨干人员的组织、号召、协调能力。建立特色活动培育、特色平台搭建机制,特色队伍、特色活动经费补助机制和“示范队伍、示范骨干、示范活动、示范志愿者、示范居民、示范家庭、示范楼栋”评选表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搭台,居民唱戏的局面,引导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四)打造邻里佳节,营造和睦氛围。围绕“迎接党代会、讲邻里文明、树睦邻新风”渝中区首届“邻居节”活动,大溪沟街道确定了“幸福大溪沟、邻里见真情”庆祝首届“邻居节”活动主题,采取多种活动形式予以落实。全街9个社区共确定了“晒晒全家福”、“楼院飘书香”、“楚河汉界”、“我参与•我快乐”、“今天谁最美”、“巧手编出邻里情”、“谁家菜最香”、“相识相知话邻里”、“孤老不孤独”9个活动主题,形成了“七个一”特色活动,即:赛一赛,增进邻里感情。张家花园社区开展“邻里趣味运动”,辖区100多名居民参加了两人背球跑、绑腿齐赛跑等比赛项目;双钢路社区开展象棋比赛,20余名象棋爱好者“以棋会友”,“棋乐融融”。评一评,塑造邻里学习榜样。10名居民被渝中区文明委评选表彰为“邻里之星”,10名居民被街道文明委评选表彰为“邻里之星”,90多名居民被评为社区“邻里之星”;人民村社区还分别评选了5名“我最喜欢的楼栋长”、“好邻居”、“慈善爱心好婆婆”和3名“慈善爱心好媳妇”。学一学,牢固邻里联系纽带。华福巷社区开展手工编织活动,纸质“珍珠门帘”、大红丝线“福临门”展板等手工艺品做工精细,吸引了一大群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红球坝社区开展书画展示活动,老中青书法爱好者斗才展艺。帮一帮,让社区孤老不再孤独。人和街社区开展“十敲门”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为新入驻社区的单位、新入驻社区的居民送上小礼品,并致以真诚的欢迎和祝福;建设路社区开展“我来帮帮你”服务空巢独居老人主题活动,社区孤老与社区居民欢度邻居节。露一露,炫一炫个人独特才艺。街道组织开展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征集漫画32幅、童谣16篇、摄影作品80多张;罗家院社区开展厨艺比赛,55个家庭参加活动,60多道鲜美可口的菜肴摆上了6米长的条桌,热闹场面吸引了上百人观看品尝。聊一聊,促进互相了解。胜利路社区开展“相识相知话邻里”茶话会,30多名社区居民齐聚一堂,共聊个人的家庭情况、兴趣特长,社区的大事小情以及对邻里活动的建议;红球坝社区召开“相知相识,温情邻里”茶话会,吸引了280余名社区居民参加。笑一笑,留下最美一刻。人和街社区开展“晒晒我们的幸福”邻里合影活动,社区320多户居民参加活动,分别评选了1户“四世同堂、夫妻恩爱、喜添新丁、祖孙同乐、幸福一家”幸福家庭。
    三、打造幸福社区活动品牌的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三大转变”。通过开展活动,实现了社区工作者由管理员向服务员的转变、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帮扶工作由节日化向日常化的转变。
    (二)调动了参与热情。开展“幸福社区•邻里如亲”活动,切实发挥了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聪明才智,使居民群众能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三)融洽了邻里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街弘扬了崇尚文明、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了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热心公益、奉献社会的新型邻里关系,辖区民调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