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精心打造社区幸福家园 全面推进睦邻文化建设
来源: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镜湖区作为芜湖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文化中心,现区域面积1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0万人,辖60个社区居委会,12个行政村,并按照5——8万人的服务半径,设立10个公共服务中心。镜湖区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景秀丽,长江、青弋江两江环抱,赭山、镜湖镶嵌其中,素有“江南三分秀,两分在镜湖”的美誉,是宁汉之间一座魅力四射的江南山水园林城区。“十一五”以来,镜湖区立足自身优势基础,服务于皖江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力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环境优美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区和社会事业发达的和谐文明城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城区第一方阵。近年来,三产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80%,占全市50%以上,辐射影响整个皖江、皖南地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殊荣。
    近年来,镜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经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明确中心城区发展定位,针对地域、人群、传统等特点,以睦邻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多元化合作,开展一系列具有地域性、时代性、创造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尤其是以“邻里节”为载体,搭建居民互动大舞台,让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通过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邻里团结互爱,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建立多元协作机制,发挥部门合作互动作用
    镜湖区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五型镜湖”建设目标,弘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邻关系,倡导合作、包容、诚信、团结的相处之道,通过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系列睦邻文化活动,引导居民建立互信、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为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2012年,我区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出发,全面推动多元合作,开展一系列具有地域性、互动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和谐社区共建共享的氛围。
    一是“纵向”整合区直各职能部门资源,统筹全区睦邻文化活动。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及楼栋之间开展联动,形成共同参与机制。如区文体局开展 “我们的节日”广场文化活动和送文化进社区活动,吸纳了相关部门和街道联合参加。再如区民政局、妇联开展的“十佳好军嫂”评比、家政服务大赛等活动,区教育局发起的“小手牵大手,童心动人心”活动,区文明办、民政局、团委等多家单位举办的“文明和谐大家谈”、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要内容的“一十百多万”文明志愿服务等活动。一年来,全区共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起到了凝聚了人心的作用。
    二是“横向”整合社区的资源,形成文明共建的强大力量。我们针对地域、人群、传统等特点,着力培育特色“和谐社区”。第一,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居民自治。通过激活社区的资源,强化业主委员会的管理,规范物业管理职能,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社区组织和居民群众多元互动、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和谐社区“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如汀苑、藕香园、杏园、香苑、红梅和绿影等社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参与社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第二,秉承“喜事有祝贺,矛盾有调解,生病有慰问,故去有送行”的理念,培育一批居民群众“爱心有去处,温情有体现”的爱心驿站社区。如洗布山、大砻坊、金马门、西洋里等社区细致入微的工作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第三,开展共驻共建、共创共享活动,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内涵。通过“特色社区”的培育,开展“一米阳光”党员志愿活动以及“百名社工点亮万家灯火”主题活动、“结对共建”等,全区呈现出“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亮点”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涌现出一批如黄果山、周家山、七更点等社区典型。
    二、培育睦邻文化,鼓励引导居民融入社区
    为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实现融洽关系、增进情感、共建和谐的目标。我们本着“真情邻里、和谐万家”的宗旨,以社区志愿者队伍为龙头,将辖区单位及社会组织发动起来,作为举办“邻里节”的有生力量。以“邻里节”为纽带,积极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现代社区氛围,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近年来,我区贴近居民需要,联接居民群众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2008年弋矶山街道首倡发起的邻里节开始,经过几年的培育与发展,现已经成为全区广大百姓的共同节日。
    按照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工作要求,围绕“社区--我们幸福的家园”主题,镜湖区基层部门和社区共同开展 “快乐、健康、友善、敬老、互助”五大专题活动。以“快乐”为主题,围绕“我们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举办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群众广场文体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架起居民交流的桥梁,增进邻里感情,营造温馨融洽、和睦相处的社区氛围。以“健康”为主题,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举办迎春万人长跑、拔河比赛、舞动镜湖--请你来跳广场舞、第二届风筝大赛、民俗运动会等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展示全区人民安居乐业、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友善”为主题,在全区开展“百名好邻居”和“百个睦邻楼道(院)”评选活动。通过开展评选活动,弘扬居民楼道特色文化,推动社区居民良性互动,展示和谐友善相助的睦邻情谊。以“敬老”为主题,围绕2012年镜湖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运行,开展“一米阳光--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端午节--慰问三无、五保老人”、“邻里共祝福,夕阳更美好--共度重阳节”、“祝福百岁老人--上门走访送祝福”、“和谐镜湖--老年人书画赛”等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营造“建设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的社会风气。以“互助”为主题,在全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共建和谐邻里”志愿服务活动。3月全面启动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引领作用,组织动员居民参与到环保、卫生、科普、礼仪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开展“文明城市,可爱的家--文明在行动”、“文明传爱心•温暖你我他”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近百项的各类活动全方位展示社区特色,吸引了全区10余万居民参加,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三、畅通表达渠道,搭建居民参与平台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居民有序参与民主自治,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辖区一些热心社区公益活动的老党员自觉发起,带动社区志趣相同的居民积极参加,他们以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基本原则,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围绕营造睦邻文化、加强互帮互助、倡导文明科学、推进社区民主、密切邻里关系、促进身心健康等居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一个个睦邻友好活动点如雨后春笋般在社区孕育而生。起初建立的各类睦邻点就有20余个,居民以各自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展现风采、实现自我,使社区民主、居民自治工作延伸到家门口。在建立和谐睦邻点的基础上,我们还推出“党员议事会”居民自治新模式。“党员议事会”以“有事大家议、有话跟党说、有难找党帮”为主题,增强党员志愿者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党员议事会”的形式,已议决社区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民生服务等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550多件,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460多件,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持续增强。目前,全区6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邻里中心,搭建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邻里中心普遍设立了下属六个委员会,即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社会综合管理委员会、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文明创建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和经济服务委员会,使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居民自治中来。
    四、拓展服务内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一直是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准则。我区普遍建立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劳动社保、民政、卫生、文化、司法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已经覆盖到社区。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全面推行,社区志愿服务呈现多样性,创造出如“一米阳光”、"365"幸福家园计划、“一十百多万”等志愿服务品牌。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如“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品牌的建设,创造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形式。“一米阳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了解掌握居民的服务需求,与社会服务机构联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法律咨询、义教、家电维修、家政、餐饮、就业培训、文体娱乐、矛盾调处、心理辅导等多种服务。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配备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楼栋长和专业志愿者等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每支服务团队根据居民反馈的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困难,从而消除社区管理服务的“盲区”,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将“一米阳光”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全国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努力实践,大胆创新,打造新品牌,构建新亮点,努力推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