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找准支撑点 创出新特色 大力加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区域面积9.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4万人。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63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和平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健全完善领导机构、纳入全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创建和谐特色楼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撑点,大力加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一、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点,不断深化社区睦邻文化建设
    社区社会组织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睦邻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和平区加大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有效推动了社区睦邻文化建设。
    第一,规范管理,保证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本身就是居民群众为活跃、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根据不同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起来的,它具有规模不一、随意性较强的特点。如果不加以规范或组织不力,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和平区通过登记备案、加强培训、建章立制等措施以加规范,在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使他们不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活动,而且围绕推动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展活动。目前,全区已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100多个,参加居民5万多人,这些社区社会组织涉及文化、体育、艺术、教育、法律、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为活跃社区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推动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第二,因势利导,提高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居民到各社会组织中参加活动,不仅拉近了居民之间的距离,而且也能够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和平区因势利导,坚持“政府搭台,社团唱戏”,动员和鼓励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区社会组织,力求让每一位社区人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参加一个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志愿者协会、老年人协会每月都安排活动计划,排出活动主体、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各社区社会组织基本做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逢节有展示,对促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加大投入,确保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生命力。为确保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和平区坚持每年投入3000至5000万元,采取“建、改、买、修、调”等措施,大力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使全区63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平均达到400平米以上,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了硬件支持。另一方面,坚持每年为每个街道拨款10万元,专门用于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活动;拨款15万元,专门用于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再一方面,安排每个社区居委会5—7名社工承担政府事务,并明确专人负责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工作,实施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确保了社区社会组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以创建和谐特色楼门为支撑点,大力推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
    楼门是社区的基本单元,楼门和谐是睦邻和谐、社区和谐的基础。近几年,和平区通过开展和谐特色楼门建设,促进了邻里和睦、社区和谐,为推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通过不断强化理念加大投入来推进和谐特色楼门建设。一方面,不断强化工作理念。和谐特色楼门最先是部分居民针对楼道墙皮破损严重和楼道脏乱差等问题,自发组织起来,自筹资金,对楼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不久,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楼道客厅化”为标准,作出了创建特色楼门活动的决定。之后,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以和平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名义正式行文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和谐特色楼门活动的实施意见》。由此,和平区的和谐特色楼门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6个街道、63个社区结合实际,普遍开展了和谐特色楼门创建活动。其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近年来,和平区每年都结合实施20项民心工程和旧楼房整修,有计划地增加经费投入,对各个社区的楼房进行整修,据统计,区政府每年都要投资5000万元以上进行旧楼房整修。坚持了一年一主题,一年一特色,先后集中开展了清整单气楼门、双气混气楼道、粉刷和更换维修楼门等活动。社区居民们又自发地组织起来,对楼门进行了精心布置,真正形成了一楼门一特色。和谐楼门活动的创建,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通过不断明确工作思路来推动和谐特色楼门建设。区委、区政府按照“社区党建延伸到楼门、居民自治推动到楼门、社区服务深化到楼门、高雅文化引进到楼门、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到楼门”的思路,将楼门工程渗透到和谐社区建设的各个领域。首先,通过在全市率先创建社区楼栋党支部,组建楼门党员活动小组,将社区党建向楼门延伸。其次,将居民自治作为深化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保证,以“一长五员”(在楼长领导下,设有楼门文化宣传员、生活服务员、卫生管理员、治安调解员和未成年人辅导员)为骨干,建立楼门自治小组,在楼栋党支部的领导下,独立自主地管理楼门事务。再次,以“三个平台”为载体,因地制宜地培育各具特色的楼门文化。即:利用楼门阵地,搭建自我教育平台,引导居民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巡回板报栏,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增强居民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区域发展、关心社区建设的意识。美化“公共客厅”,搭建居民才艺展示平台,普遍开展书法、绘画、工艺品制作等高雅文化进楼门活动,让居民自觉走出家门、走进楼门、融入社区,形成邻里和睦、人际融洽、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三、通过不断完善创建标准来推进和谐特色楼门建设。和平区大力倡导“社区公园化、小区盆景化、楼道客厅化”的人性化理念,通过不断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形成了“楼道是我家,建设温馨环境靠大家”的共识。同时对创建标准进一步进行明确:楼门卫生环境要达到“白、净、亮、美”的要求,楼道内无杂物、无乱堆乱放,墙壁白净、清洁,整个楼门要达到“四有”(有服务内容,有收费标准,有管理制度,有管理措施)“四净”(地面净、扶手净、窗台净、玻璃净)标准。注重培养威信高、热心服务楼门工作的自治骨干队伍,吸引广大社区居民自觉参与楼门建设。在全区上下的努力下,和平区创建出的志愿者奉献楼门、团结互助楼门、学习型楼门、白净亮美楼门、京剧爱好楼门、艺术型楼门、创安楼门等2600多个特色楼门。

    三、发挥志愿服务优势,以广泛扎实的社区志愿服务推动睦邻文化建设
    管理好社会,基础在社区,而管理好社区,重在服务。为此,和平区充分利用好社区志愿服务这一优势,广泛深入开展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来密切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
    第一,坚持正确引导,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近几年,和平区充分利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纪念日、国际志愿者活动日等契机,举办声势浩大的纪念和庆典活动。利用市、区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大力表彰社区志愿者标兵的典型事迹,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精神的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截止到2012年8月,全区注册和备案志愿者已达到7.1万人,志愿者队伍132支,团体会员600多个,累计服务时间达到了167.95万小时。
    第二,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志愿服务的范围已从最初的送粮、送煤、送菜,发展到送知识、送健康、送岗位,服务领域涵盖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等多方面。据初步统计,近年来,通过“送岗位”,全区各志愿者组织共创岗位3万多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万多人;通过“送知识”,满足了部分居民渴求现代知识的愿望;通过“送健康”,各级志愿者协会广泛开展了以“关心老年人、关心育龄妇女、关心散居儿童、关心残疾人”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健康行活动,除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知识外,还组织了3400多个社区文体队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你帮我、我帮你中,有效促进了社区睦邻文化建设。
    第三,创新服务形式,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和平区基本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单向服务、互动服务、协同服务、设点服务、挂牌服务、网络服务、点联网服务、集中服务、咨询服务等9种服务模式。服务形式之间相互补充,彼此衔接,较好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常态化。广大社区志愿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走进社区,担当起维护治安、卫生清整、绿地管护、帮贫济困等任务,推动和促进了社区的文明、整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