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睦邻文化建设的理性启示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们这次以“睦邻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推进会,可以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会议。回眸四年前,即2008年4月,在嘉定镇街道举办“睦邻点”建设研讨会,我发言讲“睦邻点建设的社会价值”;2010年11月在芜湖弋矶山举办社区文化建设论坛,我发言讲“社区文化建设三议”。四年后在芜湖镜湖区举办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现场会,我的发言选了“睦邻文化建设的理性启示”这个题目。
    我主要讲自己获得的四点理性启示。
    启示一:睦邻文化建设创造我们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关于文化是精神家园的提法,早在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大报告)胡锦涛同志2008年6月《在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建设物质家园和建设精神家园结合起来”。
    睦邻文化是我国本土优良传统文化。在我国,千百年来都将良好的邻里关系作为一种美好的追求。三国时期诗人曹植在他的《赠白马王彪》诗中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唐代大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更是妇孺皆知。这种睦邻文化被视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即人们的精神追求和心灵获得安慰之所。
    近代睦邻文化,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迅速扩展至欧美各国。社区睦邻运动发起于英国。1884年,伦敦传教士巴涅特在自已所属的教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心,命名汤恩比馆。1886年,C.B.斯托弗与S.科伊特在纽约市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社区睦邻服务中心。1889年J.亚当斯和 A.G. 斯塔尔创办了美国最著名的社区睦邻服务所------赫尔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为推动战后的恢复,也在世界各地倡导睦邻运动。睦邻运动成为一种世界文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展的睦邻文化建设,继承了我国睦邻文化的传统,又赋予了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性质。同时,也分析了各国睦邻运动的经验教训;融合了世界社区睦邻文化的有益内涵。这样性质的睦邻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多元包容,丰富多彩,饱含着故里情亲,成为积聚人气、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这次推进会交流的材料,为我们描绘了共同“精神家园”的多彩情景。
    镜湖区委、区政府针对社区居民利益诉求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以社区睦邻文化建设为纽带,搭建居民互动大舞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丰富了睦邻文化建设内涵,为和谐社区建设注入了凝聚、感召、创造以及引导的力量。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花溪园社区“夕阳红下午茶”活动这一创新的睦邻文化工作方法,在传统邻里关系日渐淡化的今天,增强了老年居民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归属感,促进邻里互动,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从而使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
    长春市宽城区群英街道长盛社区开展以“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聚百家心”为主要内容的“四百”活动,把和谐送到千家万户。
    启示二:睦邻文化建设展现文化生产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文化是一种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文化生产力是构成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它表现为直接的生产力和间接生产力。文化产业就是将文化作为一种直接的生产力,在凸显社会、文化效益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仅为2.5%。与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成熟产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明显处于劣势,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有待提升。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国民文化生活,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对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这就体现了文化生产力的间接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个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产业的水准反映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的文化成果和大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不可能发展;同时,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就会缺乏资金等物质条件,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影响力也会遭到削弱。因此,要透过文化体制改革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例如廉政文化的传播对政治发展的促进,先进管理理念、最新知识的传播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公益文化的传播对社会发展的促进,生态文化、节约文化的传播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等等。
    普遍举办的“邻里节”和楼组文明建设,各地创造的睦邻文化品牌,都体现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北京怀柔区“六型社区”(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创建,芜湖镜湖区“邻里情俱乐部”,济南市槐荫区开展“梅兰邻里”创建,佳木斯市向阳区开展的“三江文化名人”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南宁市兴宁区举办的“睦邻论坛”,重庆市渝中区开展的“幸福社区、邻里如亲”系列活动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基层的文化生产力和“ 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蓬勃发展形势。
    启示三:睦邻文化建设贯穿“三贴近”的原则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社会主义睦邻文化正是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在“三贴近”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不断丰富发展的。因此,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睦邻文化十分重要。
    “三贴近”原则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贴近”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文化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又推动实践的发展;反映社会生活,又服务社会生活;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又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落实“三贴近”,就是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反映实际、反映生活,在了解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中服务群众、教育群众。
    “三贴近”原则凝结着文化工作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大力倡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批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现象,要求一切宣传思想工作者都要当好群众的学生,使自己成为群众的忠实代言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强调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
    “三贴近”原则反映着新形势新任务对文化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这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的时期,是一个新创造、新经验、新成果不断涌现的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日趋活跃,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文化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选择中争主流;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提供有力保证,推动社会进步。
    睦邻文化坚持“三贴近”原则,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就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表明,凡称得上名著、名曲、名画的,无一例外都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我们这次推进会所呈现的睦邻文化建设优秀项目,正是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所以具有创造的活力,不仅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称赞,还得到居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启示四:睦邻文化建设促进居民素质的提高
    十八大报告要求:“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的有效渠道。睦邻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精神面貌、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社会理想、行为准则等。睦邻文化建设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生成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社区成员在实践中一方面共同创造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同时,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也自然而然得到锤炼,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得到提升。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睦邻文化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在睦邻文化中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在睦邻文化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加强睦邻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睦邻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唱响网上主旋律;要抵制低俗现象;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健身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在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把加强社区睦邻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在居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发挥文化沟通感情、疏解情绪的功能,建设和睦的邻里文化,促进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个人内心的和谐,提高居民群众对所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