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以邻里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来源:太原市杏花岭区
    太原市杏花岭区是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组建的城乡一体化新区,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杏花岭区是省会太原的政治中心,区内驻有上百个国家、省、市级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将“弘扬睦邻精神、共建和谐社区”的建设理念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始终,充分发挥家庭、楼组、社区的载体作用,在社区服务与管理中不断探索,调动一切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
    一、建立健全和谐邻里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和谐邻里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我区从强化邻里监督权、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打造和谐邻里文化出发,结合社情民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加强邻里监督权。以居民分类评议制度进一步保障社区居民间的监督权。建立了一整套邻里监督管理制度,民主决策意识明显增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居民参加和谐邻里活动户数逐年提高。
    (二)把握前提,促进和谐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创建和谐邻里的基础,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了:一是促进家庭内部和谐。为了进一步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和睦”的家庭理念,我们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了社区“十佳和谐家庭”评比活动,“我爱我家”有奖征文活动,“和谐家庭”标识有奖征集活动等来展示社区家庭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通过大力宣传“戏曲之家”、“体育之家”,“和睦之家”等特色家庭和家庭群体的先进事迹,提高家庭内部的和谐程度。二是促进邻里之间和谐:为了架起邻里间互相了解、互相沟通、互相帮助的桥梁,深化“和谐邻里大家建”主题活动,在社区发放“邻里互助卡”,便于居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三是以和谐社区深化邻里和谐。涧河街道锦锈苑社区倾力打造六大“民生名片”,即利民名片聚民力,暖民名片顺民意,乐民名片集民智,康民名片助民生,便民名片解民需,推动了邻里和谐。
    (三)突出重心,打造和谐邻里文化。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阵地的作用,通过社区文化队伍来展示、传播社区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拉近邻里之间、居民之间的距离。全区各社区围绕“搭爱心互助桥,结和谐邻里情”睦邻文化品牌建设,切实增强了社区文化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促进了社区和谐与稳定。如:三桥街道金刚里社区有三名考生同时考入名牌大学,三个家庭邀来社区干部和邻居们一起为考生庆祝,在小区开起了烧烤派对,大家其乐融融,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敦化坊街道胜利东街社区的“虎啸诗社”和“家有好太太”。
    二、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协调发展,形成共建“和谐邻里”的良好局面
    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使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强化社区基层政权,创建民主和谐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区基层政权建设尤为重要。首先是切实加强社区党支部自身建设。我们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组织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建设“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社区党支部,使支部和党员真正成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头雁。其次是不断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功能。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重要社会公共事务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居委会的主持下,由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如低保、大病救助等事关百姓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都须听取居民代表大会的意见。第三是大力培育民间组织,促进社区成员和谐共融。发挥民间组织在积极参与、反映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高度重视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广大社区联同驻地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群众建立起诗社、文化艺术团等民间组织,使之成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帮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这些民间组织,不但激发了广大群众和驻地单位共建共享和谐的参与热情,而且还促进了全体成员的和谐共融。
    (二)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创建功能完善和谐社区。我区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一是通过区志愿者服务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为进一步帮扶社区独居老人,我们制定了“爱心传递、关爱独居老人”的实施方案,依托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关爱独居老人服务活动,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独居老人提供日间探望、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通过走访慰问、组织座谈、开展活动等形式,为独居老人排忧解难。大东关街道白龙庙社区辖区大部分是太原铁路局的老宿舍区,社区内老年人比例高达18%,而他们的儿女常年奔波在铁路线上,为老服务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该社区的为老志愿者服务的开展,带动了社区居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二是依托传统的区、街、居社区服务中心(站)、便民服务网点、社区文化活动室,以及各类健身场所、教育场所为居民提供更广泛的日常服务。三是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和构筑“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要求,对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置,现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94%,初步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各社区服务中心(站)在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突出“人文关怀”贴心服务特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四是积极拓展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途径,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覆盖全体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如坝陵桥街道坝陵北街社区推出“爱心一卡通”,针对服务对象分类实施无偿和低偿服务,将社区内信誉度好的知名商贸企业引进来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商,并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折扣优惠。职工新街迎春社区在居家养老上,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同社区家庭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牵线搭桥,由社区作“红娘”,三方签订服务协议,既减轻了老年人的家庭负担,也为困难家庭增加了收入。三桥街道桃北东社区则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优势着力探索社区家庭虚拟养老服务新模式,使辖区内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三)加强社区综治管理,创建平安稳定和谐社区。首先是构建完善全方位巡防格局。坚持以“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为目标,按照构建治安动态防控体系,实现治安管理的网络化和可视化总体要求,在重要地段、主要场所和单位及有条件的社区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形成了以视频监控为依托,点线面结合、昼夜互补的全方位巡防格局。如:杏花岭街道省军区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治安巡逻队,促进了邻里和谐,邻里间互帮互助的好事不绝于耳。其次是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组建“一警六队”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了在社区民警指导下的治安联防队、专业保安(卫)队、社区巡防队、治安信息队、民事调解队、民兵应急队的治安巡防新机制,有效降低了发案率。第三是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在区信访局、中小企业局、工会、残联等八部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在各社区设立法律援助室,实现了法律援助工作网的全覆盖。
    (四)落实社区保障政策,创建民生和谐社区。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千家万户的安康,要使全区老年人、残疾人、下岗职工、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必须从基层抓起,落实到社区。具体来讲,一是扎实抓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管理。不断完善低保工作机制,规范办理程序,积极推行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社会化管理,实行阳光作业,推行听证制度,确保低保金发放的公平公正;实行通过银行、邮局等机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二是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包、扶、带”活动,为社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服务,社区残疾儿童的入学、入托也得到了保障。全区每个社区都设有残疾人康复训练室,方便残疾人康复训练。三是积极实施劳动就业保障措施。持续巩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长效机制,强化“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等服务,仅去年就为36户零就业家庭38人解决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动态清零,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这些惠民措施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区和谐。如:巨轮街道小北关社区通过社区这一平台,连续10年开展捐资助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他们的脸上再次露出久违的笑容。
    我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形成了从促进家庭内部和谐、促进邻里和谐与“以社区和谐促邻里和谐”的经验做法,起到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