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深化睦邻文化建设 开创睦邻和谐新篇章
来源: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
一、背景资料
望江街道位于上城区东南部,面积四平方公里,东临钱塘江、南至望江路、西接贴沙河、北傍清江路,地处钱江新城的中心区域,是未来杭州城市的交通中心和生态走廊。睦邻文化活动是望江街道社区文化的“快乐音符”,是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调色棒”。近年来,街道积极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邻里”系列教育工程、“文明好邻里”先进人物评选表彰、先进事迹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并以“社区邻里节”为载体,开展理论武装、道德培育、科学普及、大众传播、红色传承、国学弘扬等六项工程,始终坚持“街道主办、社区承办、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居民为邻里节出谋划策,使幕后的居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从而使邻里节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节日,邻里节已逐步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二、指导思想
社区睦邻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也是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望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创新邻里关系新模式,大力开展睦邻文化建设,培育睦邻文化新特色,强化了社区居民的群体意识以及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具体做法
(一)党建挂帅,共建搭台,同促睦邻文化发展
街道将共驻共建活动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全过程。街道、社区年年都与共建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共建规划、共建措施、共建目标,使共驻共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有保障。辖区内的开元中学、望江门小学、杭州服装职高、始版桥小学等学校将操场、篮球馆等体育场所免费向居民开放,成为辖区居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崇文实验学校、胜利小学钱塘校区、清泰实验学校、始版桥幼儿园等还将学校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免费借用给街道、社区,为街道、社区开展各类科普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与此同时,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辖区单位联谊会制度,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纳入社区党建联建工作中,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和谐街道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在多年的实践中,街道不断探索睦邻文化表现形式,并以共驻共建为载体,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沟通联系,建立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的共建和谐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动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奉献在社区”活动,开展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在岗位比贡献,八小时之外在社区比奉献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广纳资源,扩大影响,创立“文化睦邻点”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望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开展“文化睦邻点”创建活动,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了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街道层面:
2012年街道以“望江邻里中心之睦邻驿站”作为邻里中心的一个基地,紧密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主题,以“倡导睦邻友好、增进邻里互助”为核心理念,以“提升文化内涵、推进科学发展”核心价值,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为核心网络,以“志愿便民服务、商业惠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近江东园社区2500平方米社区用房,打造集公共服务功能、扶贫帮困功能、维权诉讼功能、三优计生功能、医疗保健功能、科普体验功能、信息数控功能、社会工作发展功能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服务14小时(08:00-22:00)、全年无休的自助互动式邻里服务综合载体。“睦邻驿站”的建立将直接为社区16100余名核心区域居民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并间接向外覆盖周边29000余居民,服务辐射整个街道居民的生活。
社区层面:
在水一方社区的民间书法大师郑遥琪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省花鸟画家协会、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退休后,郑老师成了社区的大忙人。由他发起组织的“一方睦邻书画协会”。把不少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邻居聚到一起,自成立以来,不论寒暑,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会员活动。迄今已经教授学员140余人。郑老师本人也获得2009年度上城区老有所为奖荣誉称号。迄今为止,书画协会成员和郑老师所带的那些学生的作品已经参加过上城区纪委在唐寅艺术馆举办的“清风”书画展、杭州市与澳门书画迎春联展由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书画大奖赛,省老龄委文化厅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老年珍奥核酸杯文化艺术周书画大奖赛”、市总工会组织的“庆五一”职工书画大奖赛等多个比赛活动,均取得多个奖项。充分反映了居民群众共谱和谐曲,共享邻里情的心声。
大通桥社区的“新时代邻里宣传社”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曲艺宣传与形势的紧密结合。2009年10月,宣传社自编自演小品《我来背》,宣传抗洪英雄的事迹,受到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媒体的关注,2011年,宣传社还自编自演文艺曲目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杭州日报》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婺江社区“睦邻港湾”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外来人员社团组织的组建与培养,根据外来姐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先后组建了异乡姐妹文体队、巾帼消防队、和事佬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等了多支社团队伍,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意的实践活动,相关事迹也得到《杭州日报》、《社区》杂志、《今日早报》、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通过团队建设较好地丰富了广大外来妇女的业余精神生活,也大大增强了“睦邻港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莫邪塘社区“快乐夕阳睦邻文化点”让社区老人们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快乐天地,每到固定的时间,社区里的大伯大妈都会聚在这里读书看报、健身娱乐、拉琴唱曲……闲暇之余还会高歌漫舞,使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三)立足社区,彰显特色,丰富睦邻文化内涵
1、发展民间组织,提高居民自治水平,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
社区民间组织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睦邻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街道坚持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有效地推动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事务群众参与水平、推动睦邻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依托“一社一品”,以特色服务带动文化品牌的创建
“一社一品”即社区特色品牌创建,街道下辖11个社区,每个社区的品牌定位最为关键,鉴于这一点,街道坚持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社区品牌的重复雷同,同时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也使品牌具有培育前景和发展潜力。在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各社区特色品牌创建已初具规模。
清泰门社区围绕“清泰门社区公共服务站青年创业基地”,以置地国际的青年创业为核心内容,打造集“服装设计、服装展示、服装销售、名牌工作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装创意产业园地,形成“两点(四季星座与置地大厦)一线(清江路服装一条街)”的业态布局。
大通桥社区依托“和谐拆迁”功能性党小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和利益,通过自身努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确保社区稳定和谐发展。
婺江社区依托新建立的外来人员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新市民的才能与智慧,创新管理、教育、服务模式和内涵,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的创建和和谐社区的打造,树立起“人文婺江”的建设品牌。
徐家埠社区以创建“和谐动迁、温馨家园”为主题,通过制定详细的拆迁维稳工作方案、安排充实维稳信息员、及时掌握拆迁过程中的民情民意,降低由强拆而产生的维稳风险,塑造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在水一方社区以打造“6081安全卫士”品牌为核心,实现有综治机构、有警务室、有群防群治队伍、有综治工作制度、有治安防控措施、有法制宣传园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邪教活动、无重新违法犯罪的平安社区。
(四)丰富活动,创新形式,扩大睦邻文化影响
各社区依托“文化睦邻点”这个良好的平台,新建工作载体,围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乐”、“邻里颂”等四个方面开展活动。邻里学:在水一方、婺江、耀华等社区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广大党员及居民群众中开展理论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居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工作,同时依托社区各类学社,如社区歌咏班、模特班、模特班、戏曲班、太极队、舞蹈班、摄影班、编织班等开展学习活动,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社区内居民的广泛参与。在水一方社区的风筝达人沈国政老师将200余件风格迥异的风筝作品集聚一堂,在社区市民学校开起了“筝舞蓝天,放飞梦想”风筝博览会,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参加,沈老师还在现场耐心的传授风筝制作的技巧,邻里们在学习中加强了沟通,融洽了关系,提升了素质。《青年时报》、杭州一套新闻60分栏目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邻里乐:大通桥、始版桥、莫邪塘等老社区针对老年人口相对较多这一特点,以“老少同乐”为主题,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吸引了上到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儿童近千人的广泛参与。近江西园社区以“西园少年基地联盟”为载体,在青少年中倡导文明行为由我做起,要求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公德心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让公德之风吹进邻里,吹遍社区每一个角落。
此外,街道还注重引导“睦邻点”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除定期开展各项文娱和体育健身活动外,还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助就业等“五助”活动,让弱势群体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开展“风雅颂”青少年诗咏比赛、“趣味运动会”、“望江邻里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密切了邻里联系,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服务效果
文化的互动、内涵的提升、品牌的创新,进一步推进了街道社区睦邻文化的广泛开展,从而实现了“文明望江”到“人文望江”的新超越。街道开展的“文化凝聚力项目”,实现了由“群众自主文化”向“社区品牌文化”转变。而各社区开展的邻里文化活动,使居民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使居民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使邻里服务更加和谐。
五、服务感悟
居民群众是社区服务的对象,也是邻里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睦邻文化工作面向普通居民,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此项工作的组织者及参与者,我们应:集民情,映民意,汇民智,倡导合作、包容、诚信、团结的相处之道,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倡导:健康、和谐、科学的生活理念,把比邻而居当成缘分,把睦邻意识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进一步营造睦邻文化新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一份力量。
望江街道位于上城区东南部,面积四平方公里,东临钱塘江、南至望江路、西接贴沙河、北傍清江路,地处钱江新城的中心区域,是未来杭州城市的交通中心和生态走廊。睦邻文化活动是望江街道社区文化的“快乐音符”,是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调色棒”。近年来,街道积极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邻里”系列教育工程、“文明好邻里”先进人物评选表彰、先进事迹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并以“社区邻里节”为载体,开展理论武装、道德培育、科学普及、大众传播、红色传承、国学弘扬等六项工程,始终坚持“街道主办、社区承办、居民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居民为邻里节出谋划策,使幕后的居民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受到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从而使邻里节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节日,邻里节已逐步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张新名片。
二、指导思想
社区睦邻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是城市文化的基石,也是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望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创新邻里关系新模式,大力开展睦邻文化建设,培育睦邻文化新特色,强化了社区居民的群体意识以及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具体做法
(一)党建挂帅,共建搭台,同促睦邻文化发展
街道将共驻共建活动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区建设全过程。街道、社区年年都与共建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共建规划、共建措施、共建目标,使共驻共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有保障。辖区内的开元中学、望江门小学、杭州服装职高、始版桥小学等学校将操场、篮球馆等体育场所免费向居民开放,成为辖区居民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崇文实验学校、胜利小学钱塘校区、清泰实验学校、始版桥幼儿园等还将学校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免费借用给街道、社区,为街道、社区开展各类科普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与此同时,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辖区单位联谊会制度,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纳入社区党建联建工作中,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和谐街道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在多年的实践中,街道不断探索睦邻文化表现形式,并以共驻共建为载体,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沟通联系,建立双向反馈、双向服务的共建和谐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动争取共建单位的支持,组织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开展“奉献在社区”活动,开展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内在岗位比贡献,八小时之外在社区比奉献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广纳资源,扩大影响,创立“文化睦邻点”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居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望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开展“文化睦邻点”创建活动,极大的丰富和提升了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街道层面:
2012年街道以“望江邻里中心之睦邻驿站”作为邻里中心的一个基地,紧密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主题,以“倡导睦邻友好、增进邻里互助”为核心理念,以“提升文化内涵、推进科学发展”核心价值,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以“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为核心网络,以“志愿便民服务、商业惠民服务”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近江东园社区2500平方米社区用房,打造集公共服务功能、扶贫帮困功能、维权诉讼功能、三优计生功能、医疗保健功能、科普体验功能、信息数控功能、社会工作发展功能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全天服务14小时(08:00-22:00)、全年无休的自助互动式邻里服务综合载体。“睦邻驿站”的建立将直接为社区16100余名核心区域居民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并间接向外覆盖周边29000余居民,服务辐射整个街道居民的生活。
社区层面:
在水一方社区的民间书法大师郑遥琪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省花鸟画家协会、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的会员,退休后,郑老师成了社区的大忙人。由他发起组织的“一方睦邻书画协会”。把不少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邻居聚到一起,自成立以来,不论寒暑,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会员活动。迄今已经教授学员140余人。郑老师本人也获得2009年度上城区老有所为奖荣誉称号。迄今为止,书画协会成员和郑老师所带的那些学生的作品已经参加过上城区纪委在唐寅艺术馆举办的“清风”书画展、杭州市与澳门书画迎春联展由市总工会组织的职工书画大奖赛,省老龄委文化厅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老年珍奥核酸杯文化艺术周书画大奖赛”、市总工会组织的“庆五一”职工书画大奖赛等多个比赛活动,均取得多个奖项。充分反映了居民群众共谱和谐曲,共享邻里情的心声。
大通桥社区的“新时代邻里宣传社”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曲艺宣传与形势的紧密结合。2009年10月,宣传社自编自演小品《我来背》,宣传抗洪英雄的事迹,受到了《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媒体的关注,2011年,宣传社还自编自演文艺曲目为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杭州日报》头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婺江社区“睦邻港湾”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外来人员社团组织的组建与培养,根据外来姐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先后组建了异乡姐妹文体队、巾帼消防队、和事佬服务队、家政服务队等了多支社团队伍,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意的实践活动,相关事迹也得到《杭州日报》、《社区》杂志、《今日早报》、浙江教育科技频道等国家、省市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通过团队建设较好地丰富了广大外来妇女的业余精神生活,也大大增强了“睦邻港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莫邪塘社区“快乐夕阳睦邻文化点”让社区老人们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快乐天地,每到固定的时间,社区里的大伯大妈都会聚在这里读书看报、健身娱乐、拉琴唱曲……闲暇之余还会高歌漫舞,使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三)立足社区,彰显特色,丰富睦邻文化内涵
1、发展民间组织,提高居民自治水平,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
社区民间组织是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睦邻文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街道坚持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有效地推动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社区事务群众参与水平、推动睦邻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依托“一社一品”,以特色服务带动文化品牌的创建
“一社一品”即社区特色品牌创建,街道下辖11个社区,每个社区的品牌定位最为关键,鉴于这一点,街道坚持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社区品牌的重复雷同,同时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需求,也使品牌具有培育前景和发展潜力。在街道、社区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各社区特色品牌创建已初具规模。
清泰门社区围绕“清泰门社区公共服务站青年创业基地”,以置地国际的青年创业为核心内容,打造集“服装设计、服装展示、服装销售、名牌工作室”于一体的综合性服装创意产业园地,形成“两点(四季星座与置地大厦)一线(清江路服装一条街)”的业态布局。
大通桥社区依托“和谐拆迁”功能性党小组,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和利益,通过自身努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确保社区稳定和谐发展。
婺江社区依托新建立的外来人员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新市民的才能与智慧,创新管理、教育、服务模式和内涵,进一步推进平安社区的创建和和谐社区的打造,树立起“人文婺江”的建设品牌。
徐家埠社区以创建“和谐动迁、温馨家园”为主题,通过制定详细的拆迁维稳工作方案、安排充实维稳信息员、及时掌握拆迁过程中的民情民意,降低由强拆而产生的维稳风险,塑造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在水一方社区以打造“6081安全卫士”品牌为核心,实现有综治机构、有警务室、有群防群治队伍、有综治工作制度、有治安防控措施、有法制宣传园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邪教活动、无重新违法犯罪的平安社区。
(四)丰富活动,创新形式,扩大睦邻文化影响
各社区依托“文化睦邻点”这个良好的平台,新建工作载体,围绕“邻里学”、“邻里情”、“邻里乐”、“邻里颂”等四个方面开展活动。邻里学:在水一方、婺江、耀华等社区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广大党员及居民群众中开展理论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居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并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工作,同时依托社区各类学社,如社区歌咏班、模特班、模特班、戏曲班、太极队、舞蹈班、摄影班、编织班等开展学习活动,载体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社区内居民的广泛参与。在水一方社区的风筝达人沈国政老师将200余件风格迥异的风筝作品集聚一堂,在社区市民学校开起了“筝舞蓝天,放飞梦想”风筝博览会,吸引了近百名社区居民参加,沈老师还在现场耐心的传授风筝制作的技巧,邻里们在学习中加强了沟通,融洽了关系,提升了素质。《青年时报》、杭州一套新闻60分栏目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邻里乐:大通桥、始版桥、莫邪塘等老社区针对老年人口相对较多这一特点,以“老少同乐”为主题,开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吸引了上到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儿童近千人的广泛参与。近江西园社区以“西园少年基地联盟”为载体,在青少年中倡导文明行为由我做起,要求青少年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公德心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让公德之风吹进邻里,吹遍社区每一个角落。
此外,街道还注重引导“睦邻点”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除定期开展各项文娱和体育健身活动外,还为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助就业等“五助”活动,让弱势群体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还开展“风雅颂”青少年诗咏比赛、“趣味运动会”、“望江邻里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密切了邻里联系,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服务效果
文化的互动、内涵的提升、品牌的创新,进一步推进了街道社区睦邻文化的广泛开展,从而实现了“文明望江”到“人文望江”的新超越。街道开展的“文化凝聚力项目”,实现了由“群众自主文化”向“社区品牌文化”转变。而各社区开展的邻里文化活动,使居民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使居民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使邻里服务更加和谐。
五、服务感悟
居民群众是社区服务的对象,也是邻里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睦邻文化工作面向普通居民,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此项工作的组织者及参与者,我们应:集民情,映民意,汇民智,倡导合作、包容、诚信、团结的相处之道,努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倡导:健康、和谐、科学的生活理念,把比邻而居当成缘分,把睦邻意识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进一步营造睦邻文化新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