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着力打造睦邻文化品牌 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来源:南宁市兴宁区

    兴宁区位于南宁市中心,面积751平方公里,辖3个镇40个行政村3个街道31个社区,人口30万。作为首府的中心城区,优越的区位和商务资源成为南宁市商务集聚中心,近年来,兴宁区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并以群众需要为宗旨,不断提高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创新、丰富社区睦邻文化活动内容,拓展、延伸社区睦邻文化活动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邻里节”、“楼道文化”、“睦邻论坛”、“百家宴”等长效机制,使社区睦邻文化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品牌、一个亮点,为和谐兴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创新载体全民参与,共建共创和谐氛围
    城区民政局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居民中间,从居民的所思所盼了解到,由于市场竞争、居住形式、工作生活节奏快、文化素质差异等条件造成的“缺乏沟通、缺乏信任、缺乏友善、缺乏关爱、缺乏互助”的现象,居民群众渴望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渴望融入到新型社会生活中来,营造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环境。为此,城区党委、政府根据居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居民群众的要求,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入手,将切入点选在了打开家门,走出小家,融入社区大家,改变人际关系,促进社区和谐上。为此,城区于2007年率先开展了“邻里节”活动。
    坚持以“情”字作为切入点,在“情”字上做大文章,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以情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城区把首届“邻里节”活动的启动选在了居民群众最为重视、也是人情味最浓的中秋佳节举行,推出了兴宁区“中秋佳节邻里一家亲”的“邻里节”启动仪式。请来了各社区中最优秀、最活跃、具有超群才艺的代表,请来了社区工作者,请来了劳动模范、老党员、老干部,请来了文明单位代表等,共同打造了一场千人参与的兴宁区“邻里节”活动“样板工程”。随后,“邻里节”活动在城区31个社区中广泛开展起来。

    二、提升品位注重延伸,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为使社区睦邻文化建设逐步深入开展,城区积极探索社区睦邻文化活动的发展规律,总结经验,突出重点,实现了年年有创新、年年迈大步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从百姓身边小事做起,向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延伸。把社区睦邻文化建设重点放在居民群众身边日常生活的小事上,深挖掘,以小见大。在各社区举办了“邻里敲门认亲日”、开展“问候行动”、“发放邻里联系卡”、建“爱心楼道”、“爱心门铃”等活动,使居民群众敞开封闭的家门和“心窗”,邻居见面问个好、打个招呼、互相让个路,邻居有事帮个忙等等,在居民群众心中注入了一种亲情、一种友善,吸引着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到社区睦邻文化活动中来,为建立起新型的邻里关系奠定基础。
    二是从开展趣味性文体活动做起,向倡导文明新风延伸。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居民喜闻乐见、具有趣味性的文体活动同各个时期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是开展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城区把活动与“和谐进万家,温馨你我他”、“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等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村岭社区的“邻里手拉手共做健身操”、澳华社区的“促和谐消夏晚会”、望州南社区的“百家宴”、中华社区的“趣味运动会”、人民北二里社区的“笑脸墙”、高峰社区的“党员服务队进社区”等活动,不但提升了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品位,更使和谐社区建设沁入了居民群众心田。
    三是从群众自发创造做起,向组织规范活动的方向延伸。在开展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居民群众心中蕴涵的热情被激活,释放出巨大的力量。通过“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的开展,邻里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那种久违的亲情演化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力量,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方式。居民群众自发的建起了“爱心门铃”、“雷锋信箱”,邻里共建楼道等。城区及时将这些好的形式广泛推广,在31个社区开展了建“爱心门铃”、“雷锋信箱”、“互助绿卡”、“开心广场”的“四建”活动。在2011年社区睦邻文化建设中,又加入建“心灵驿站”、“志愿者之家”的内容,“将四建”扩展为“六建”,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认可。翠峰社区在职党员的“爱心门铃”、长堽西社区的“心灵驿站”、望州南社区楼道的“志愿者服务队”成为“六建”代表。
    四是从提升居民素质做起,向创建和谐社区延伸。在社区睦邻文化建设中,根据不同时期形式、任务和要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活动。2011年,城区根据大力弘扬“能帮就帮,敢做善成”南宁精神这一主题,确定了重点开展“社区睦邻促和谐”活动,把活动融入创建和谐社区之中。在开展“问候行动促相知”中,把邻里相识、相知向更深层次推进,增进邻里亲情,促进楼道、庭院和谐;在开展“志愿行动促互助”中,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引导、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活动中,促进邻里团结互助、友爱奉献;在开展“感恩行动促关爱”中,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倡导珍爱生活、珍惜亲情、友情、恩情,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在开展“读书行动促提升”中,从引导社区居民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开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百姓文化底蕴,提升素质,努力打造“书香社区”;在开展“风采行动促品位”中,以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文化、艺术、体育、才艺等展示活动,引导百姓生活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共同创造幸福快乐人生。
    五是从实施阶段性活动做起,向探索长效机制延伸。一是抓领导。成立了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负责邻里之间日常活动的开展,坚持常年抓,抓常新。二是抓制度。要求社区定期、不定期的组织邻里之间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借助各个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开展邻里间的活动。三是抓考核。将活动的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制定标准,量化内容,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四是抓典型。及时选点、总结、宣传活动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典型引路。

    三、把握关键巩固成果,全面建设和谐社区
    社区睦邻文化始于社区、源于生活、丰富生活、创新生活、感动生活。实践证明,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是激发邻里热情、倡导邻里互助、邻里友爱、邻里和谐的有效载体;是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建设和谐社区的有力举措。
    一是拉近邻里亲情,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日益形成。“邻里节”、“楼道文化”、“睦邻论坛”、“百家宴”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进了邻里之间交流,促进了邻里之间互助,使邻居变为朋友,使友情变为亲情,使小家变为“大家”,和谐之风日趋形成。
    二是激发创建热情,和谐社区创建收到实效。社区睦邻文化活动使居民群众从活动的“参观者”成为“参与者”、居民群众在参与中增强了责任感,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能帮就帮互助协会”、“老妈妈巡逻队”、“植绿护绿队”、“爱心小分队”、“文化活动队”等各类群众组织300多个,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送温暖献爱心”、“百天百场群众文化演出”、“欢乐消夏运动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起到了教育人、感化人、凝聚人、提升人的作用;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共建设、改造庭院群众休闲文化广场50多处,建设规范化楼道1000余个,群众的生活环境安定温馨。
    三是共建共驻一域,资源共享的和谐氛围日益浓厚。将“睦邻”概念不仅集中到居民小区,还延伸到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从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共居一域、共建共享、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