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第二届全国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伊金霍洛旗“大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家论证会
“直管工作法”凝聚发展正能量
来源:

——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以“市直管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促党建创新

     “市直管社区”工作法是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在北疆和谐社区建设实践中,率先推行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形成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居民自治、社会协同、中心服务、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主要内容是:通过改革建立了“一委一居一中心”扁平化管理体制和“一核心三架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了社区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地位;通过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凝聚了党心民心;通过与社会组织联动共建,实现了居民自治,激活了党建资源正能量,建立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一、背景
    二连浩特市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辖区面积40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涌入二连,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作为党在基层执政的基石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完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和自治功能成为迫在眉睫的改革课题。为破解这些问题,二连浩特市从2012年3月开始实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总目标是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建设,强化社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理顺社区组织关系,推动居民自治,构建与口岸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制。
    二、做法
    (一)推行扁平化管理放权强基,强化核心。一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将原有14个社区调整为8个新社区,管理层级由“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变为“市直管社区”,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二是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建立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依托、社会组织为补充的“一个核心三个体系”、“一委一居一中心”组织架构体系。三是将政府涉及居民利益的人员、经费、资源、职能下沉到社区,实行社区准入制度,赋予社区党组织对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评比表彰、考察评议活动的建议权和评价权,对驻区单位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品德表现反馈权,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实现了责权利有机统一。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服务,凝聚民心。将全市居民按200—300户标准划分为129个网格,配设136名网格员。整合公安、民政和社会保障等全市26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起涵盖居民184项基本信息的社区综合信息网络管理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实现了区域设施清、社会组织清、服务资源清、管理项目清、人员类别清、隐患矛盾清“六清”。各社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开展上门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先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2000余件,有效凝聚了人心。
    (三)推行“三强”“六化”“四有”,突出重心。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下移。全面开展以班子队伍强、经费保障强、基础设施强为内容的“三强”和以组织体系网络化、工作内容制度化、共建机制协调化、活动载体系列化、党建阵地功能化、社区发展和谐化为内容的“六化”建设。以网格为党建责任区,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支部建在“格”上。将26名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为社区党支部书记,8个社区工作人员达到166名。组建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网格管理服务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各社区平均办公活动经费近30万元,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1718平方米,实现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四有”,使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四)推行“五联五转”共建,服务中心。一是组织联动。打破条块分割,扩大组织覆盖,建立社区联合党工委,将68位有影响力、有责任心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党工委委员,推进组织架构由“条线型”向“区域型”转变。二是机制联创。建立以社区党工委为主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配合的党建工作联创联建机制,推进社区管理机制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三是党员联管。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无职党员星级管理、社区党务工作者目标化管理,推进党员管理服务由“八小时”向“全天候”转变。四是服务联抓。整合服务资源,创建“社区党支部+协会”、“社情民意恳谈室”服务品牌,拓展服务领域,构筑“一刻钟”服务圈,推进党建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五是活动联赢。建立共建服务双赢协作机制,确保活动规范化、体系化,推进党建保障由“基础型”向“提高型”转变。
    三、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凝聚发展要素、优化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初步成效,使党的领导更突出、社区服务更贴心、社会管理更到位、居民自治更给力、基层社区更稳定,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一是下移了工作重心,提高了办事效率。改革减少了管理层级,使政府与社区、社区与居民直接互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贴近基层、贴近居民,如办理低保只需通过社区统一受理审核、报市民政部门审批两个环节即可完成。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居民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实现了职能归位,理顺了内外关系。改革将不应由社区承担的工作全部归还职能部门负责;将应由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容交由群众自治组织;应由社区承担的工作实行任务清单准入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理顺了关系。城市管理职能“错位”、基层组织公共管理“缺位”、居委会“越位”问题得到解决。
    三是优化了干部服务队伍,提高了居民满意度。改革优化了基层党建干部队伍,提升了素质,提高了工作能力,路灯不亮、路面不平、下水不通、暖气不热、卫生不洁等一些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办事效率、解决民生问题和整体工作的满意度持续增强。
     四是强化了社区自治,推进了社区民主化管理。改革将社区行政服务管理职能和居民自治职能相对分开,建立了居委会议事协商制度,扭转了居委会承担行政任务越来越多的趋势,使社区居委会回归其本质。一厅式办公使政府各职能部门由“幕后”走到“台前”,推动了政府行政职能和居民自治职能的协调互动,推进了居民自治。
    五是加强了基层组织,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建立了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辖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党委党组织积极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新格局。社区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得到发挥,社区可以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区和谐,将矛盾问题和隐患解决在“格”里,解决在社区里,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