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第二届全国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暨伊金霍洛旗“大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专家论证会
选拔+培育 努力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队伍基础
来源:秦皇岛市海港区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是引领当前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有力抓手。创建“四强四有”活动的提出,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部署更加具体化和实效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部署,关键在人,主体在党员干部。在“四强四有”创建活动中,海港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强意识、提能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队伍基础得到了有效加强。
    一、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有一个团结干事的坚强领导集体
    领导班子是基层党组织推进工作、履行职责的“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海港区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精心打造了团结干事、坚强有力的创建活动“指挥部”。一是选好带头人。采取“选、派、竞”三种方式,提高用人质量。“选”,即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从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优秀群体中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派”,即对没有合适人选的采取跨村任职和选派“第一书记”等方法,配强“领头雁”;“竞”,即在社区试行党组织书记竞争上岗,让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全区共有大学生村官党组织书记2名、跨村任职村书记1名、选派“第一书记”5名。二是配强领导集体。积极探索“公推直选”、“分步直选”等模式,努力将群众公认、服务能力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上来。大力优化村居干部年龄学历结构,打造精干高效领导集体。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8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农村干部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16%,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1.3%。大力提倡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人兼”,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交叉任职达到95%,书记、主任“一人兼”占96.2%;农村交叉任职达到11.5%,书记、主任“一人兼”占14.3%。任命或选举30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和支部委员,选派357名机关干部深入村居开展工作,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三是规范运行机制。建立“双征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凡事进入决策前均要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和镇街党(工)委意见,全面提高村居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结合省市推行的党员“七权七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明权确责,创新体制”活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定期走访、民意收集、集体讨论等制度,全面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二、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还要有一支吃苦在前、甘愿奉献的基层党员队伍
    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主力军。在创建活动中,海港区三措并举,全面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一是严控入口。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以“接收预备党员票决,组织员谈话制、责任追究制,入党积极分子公推、发展对象公评、拟接收预备党员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一票两制三公”制度,将政治素质好、服务能力强、党员群众公认作为入党的重要标准和考察内容,从源头上保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业绩考核。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镇街党(工)委书记党建专项述职制度,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纳入述职范畴,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推行了村居干部“双述双评”工作机制,村居干部年初要做出服务承诺,年底要接受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评议,有效激发了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实施“星级管理、千分考核”工作机制,根据党员服务群众的实际情况,评分定星,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争优秀、创佳绩。三是激励关爱。建立了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中选聘事业编制人员制度,目前已有4名服务能力强、得到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公认的村居党组织书记成功选聘为镇街事业编制人员。积极推荐160余名表现突出、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居干部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开展了“组工干部开放日”、“班子成员约谈”、“我向组织说句心里话”等活动,及时了解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000余件、实现再就业400多人。
    三、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工作的指南。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才能在行动上更好地服务群众。活动中,海港区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持续的教育引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及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杨善洲、王彦生等先进事迹,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先后邀请安徽省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团,被誉为社区居民贴心人的十八大代表、吉林省延吉市园辉社区书记林松淑等前来介绍先进事迹、畅谈服务体会,为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标杆和榜样。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强化党性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搭建贴切的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大力推行“党建做到家,在家做党建”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的党员创建“党员工作室”,让他们服务有了岗位、奉献有了平台。以“传党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为主要职责,开展“党代表工作室”创建活动,组织党代表定期坐班,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全区共创建“党员中心户”484个,“党员工作室”24个,“党代表工作室”11个,今年以来,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万余个。三是实施不懈的先进引领。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挖掘了“每天坚持做四件好事”的沈汝波、“百姓心中的110”东港镇西寨村党总支部书记费静波、“小巷总理”东环路街道东环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秀丽、“爱心车队”队长李秀荣等先进典型,并以这些先进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整理编印了《我先进、我优秀》和《港城先锋》等书籍,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流动红旗等活动,全面激发党员“学比赶超”热情。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海港党建网等平台,大力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在全区营造浓厚的为民服务氛围。
    四、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要有必要的服务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能力就是资本。能力不足,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为此,在创建活动中,海港区高度重视能力建设,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精心举办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训班30余班次,让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并充分运用政策带领群众致富。大力整合涉农部门及人社部门资源,开展种养殖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50余班次,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致富、领富能力。建立了农村党员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共为12名党员提供贴息资金2.5万元,激励农村党员创办领办农业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用新手段新技术引领群众致富。海港区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举办了草莓采摘节、大樱桃采摘节等活动,解决了果品销售难题,使群众增收150余万元。二是文明高尚的引领能力。出台了《关于征求拟提拔任用干部家庭美德表现的规定》和《关于开展对干部德的考察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形成“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建立“善行讲习所”,让党员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引领社会风尚。组建“星光党员义工俱乐部”、“帮帮团”等200余支特色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组织文体和娱乐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引领带动身边人去“温暖”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三是公道正派的维稳能力。推行“三个坚守”,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个坚守”,即坚守职责,要求群众事务第一时间办理,矛盾隐患第一时间掌握,焦点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以实际问题的解决,理顺群众情绪,维护稳定局面;坚守纪律,要按章理事,依规办事,一碗水端平,不搞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从源头上预防工作中的不公正、不规范、不文明等现象;坚守正气,要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敢于为群众主持公道,敢于正确引导,努力凝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