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第三届全国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推进会
社区机制 完善服务管理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程
来源:吉林省延吉市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市幅员面积1748.3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4个镇,78个社区、54个村。全市常住人口65万,其中朝鲜族约占58%,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边疆开放城市,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省县(市)第一,是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
    延吉市城市化率高达90%,社区作为承载人民群众利益、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平台发挥着极其突出的作用。多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自身在区位、政策、交通、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确立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以“三站统管”为抓手,以“五好延吉”建设为目标的总体思路,有力推动了我市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以组织领导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构建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健全社区工作领导机制。延吉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了责权统一、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五好社区”建设纳入全市“12+1”突破性和重点工作。制定并推行“主管直管制”“工作周报制”、“党建督查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市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各项社区工作制度。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吉市社区建设工作细则》、《延吉市社区建设工作暂行办法》、《延吉市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延吉市社区办公用房管理使用办法》、《延吉市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等10余项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单位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责任义务,为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认真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了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使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建立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制度》,彻底解决了居委会工作人员“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人才保证。先后制定出台了《延吉市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参加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和《关于对优秀社区书记(主任)发放特殊补贴的暂行办法》,累计评选出19名优秀社区书记(主任),使特殊补贴标准达到2700元,目前享受特殊待遇人员中最高标准达到3485元/月,切实达到了“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的目的。

    二、以三站统管为抓手,以五好社区为目标,全力打造幸福和谐快乐延吉
    (一)全面推行“三站统管”新型管理模式。2011年,我市紧紧抓住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制定了《社会管理创新一百条》、《群众工作一百条》等,全面推行社区“三站统管”新型模式,即:在社区建立综治信访站、民生服务站和群众工作站,将原有社区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全部划归整合到“三站”当中,着力解决“社会公正缺、民生条件差、人们觉悟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实现了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转变了工作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打造“5-10分钟便民服务圈”,切实为居民提供了“零距离”的全方位服务,对于群众重点反映的私搭乱建、环境卫生、低保、供暖等热点、难点问题处理率达100%。2012年7月,我市成功举办“全国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延吉现场会”。
    (二)深入开展“五好社区”品牌创建活动。2007年以来,我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以创建“信用好的诚信社区、创业好的繁荣社区、秩序好的平安社区、环境好的美丽社区、心情好的快乐社区”为主要内容的“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五好社区”创建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每年度评选出20个“五好社区”予以表彰。在创建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学好党章、做好党员”的“双好”活动、“讲诚信、讲礼貌、讲卫生,爱延吉、爱岗位、爱家庭”的“三讲三爱”活动、“邻居节”、“军地共建”等载体活动,着力打造品牌、特色社区,真正做到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幸福群众。

    三、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软件建设为关键,全力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
    (一)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把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识、统一建设的“六统一”原则,积极打造精品社区办公与活动场所。2012年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集中对57个未达标的城市社区办公与活动场进行建设和改造,并在年末前全部投入使用,使全市78个社区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且每个街道至少有1个1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其中最大的社区活动场面积达1838平方米。
    (二)不断健全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我市坚持以富民、便民、育民、助民、安民为落脚点,依托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两级平台,积极打造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安居型、就业型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服务。根据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采取党政部门直接办、整合辖区资源联合办、引导其他组织和个人独立办的方法,建立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建有3街道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社区阳光扶贫超市、134个便民服务网点,使社区群众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三)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按照“先扶持、后规范、边发展、边整合”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慈善类、文化类、体育类、公益服务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按照“宽审批、严监管”的指导方针,建立“一口审批”绿色通道,做到“三简、四免、五宽”。“三简”即:简化程序、简化材料、简化公示。“四免”即:免收登记费、免收公告费、免独立场所使用权证明、免本社区户籍的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身份证明。“五宽”即:资金放宽、会员数量放宽、办公场所放宽、业务主管单位放宽、验资放宽。目前,我市共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37家,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积极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我市以“社工+义工+志愿者”为主要模式,以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和规划纲要、搭建社会工作平台、培育先行试点、强化人才培训等措施,使社工人才队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今年,我市积极争取到国家“三区”计划项目,吉林省“三区”计划启动仪式在我市成功举办,并选定我市的4个社区作为“三区”计划试点社区,由专业院校选派社工专业人才进驻我市进行对口扶持,有力推动了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
    (五)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全市现已建立以驻街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伍392个,登记社区志愿者19867名,他们活跃在社区服务各个领域。以“雷锋班”、“四叶草”、“党员义工”等为主的志愿服务品牌队伍,广泛开展了环境整治、医疗卫生、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了社会效益。仅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83次,参加活动人数达21655人次。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和谐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社区建设呈现出党建规范、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文明祥和、居民满意、群众认可的良好局面。我市连续四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七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中国爱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单位、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市等100余项国家级荣誉。
    虽然,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先进地区和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向先进地区学习,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推动我市社区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