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年启动仪式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
志愿服务暖民心 和谐乐章谱和平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
    和平区是民政部确认的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有24年。志愿者由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7.1万人。多年来,和平区始终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曾被中宣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向全国推广,也为和平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做出了突出贡献。和平区志愿者组织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组织、天津市优秀志愿者组织,连续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先进社会组织。2008年,和平志愿者服务北京奥运会成绩突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和平区志愿服务工作被称为和平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名片,成为和平区社区建设“三大支点”之一。
    一、健全组织,壮大队伍,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是完善机构,健全组织。1998年,新兴街建立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后,区委、区政府及时总结新兴街经验,在区、街、社区三级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使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在奉献中发展,在发展中服务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和平区不断整合全区资源,成立了共青团、工会、妇联、教育、司法等12支志愿者直属团队,132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和84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会员单位547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健全的志愿服务组织也为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整合资源,壮大队伍。区委、区政府将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动员全区各单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行列。许多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中、小学校和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成为志愿者团体会员单位。各级志愿者组织通过广泛宣传、项目招募、网上招募、站点招募、志愿广场招募,开展由第一代老志愿者向二代、三代传递,鼓励注重发展中青年、外来务工人员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等多种方式,不断优化志愿者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化结构,有效推动了和平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区志愿者达到7.1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5.8万人,占到全区常住人口的19.3%。
    三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1999年,和平区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深化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意见》,对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等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了全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自1991年我区三级志愿者协会组织分别在社团机构进行组织登记或备案。各级协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制定了协会《章程》、工作职责、例会制度、百分考核、评比表彰、档案管理、信息工作、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和激励回报、项目管理、服务互动、整合协调等工作机制,推进了协会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程。
    四是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和平区从落实人员经费、活动经费、办公场地入手,全力支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区街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备,设置了专职人员,安装了宽带。区财政每年为区协会拨款10万元,为每个街道拨款15万元,用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1年,和平区获得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支持,筹得资金135万元,设立了“关爱农民工”和“关爱空巢老人”两个志愿服务项目。2013年,通过申报“关爱‘老雷锋’行动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20.5万元天津市福彩公益金的支持。资金的有力支持,使三个服务项目获得了强有力的发展。
    二、搭建载体,拓宽思路,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是坚持8种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平区坚持每年开展“万户居民问卷调查”。针对居民群众服务需求,推行了双向互动服务、单向服务、协同包户服务、设点服务、挂牌服务、10分钟服务圈服务、集中服务、特别服务等8种社区服务形式。服务形式之间相互补充,彼此衔接,实现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政府主导、协会运作、宣传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结合不同时期中心工作,设计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区协会组织成立了100支“迎奥运志愿服务小分队”,以“迎奥运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在和平区创建国家卫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组织开展了“志愿奉献,扮靓丽家园”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学习雷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中,先后成立84个学雷锋服务站、99支服务队,有效推动了活动的开展,也为和平区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围绕节假日纪念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全年各种节日、纪念日时间表印发各志愿者组织,要求他们结合实际设计开展不同内容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年春节组织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每到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端午、重阳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的“3.18”我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纪念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学雷锋日等都举办声势大的纪念、表彰、庆典或大型志愿服务广场日活动,使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常态化。
    四是通过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开展。我们采取把志愿服务活动按照项目去设计运作,用项目管理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实施“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项目中,春节组织开展了“送亲情、送温暖、送祝福、送娱乐、献爱心”关爱留守津城、生活困难环卫局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夏季组织开展“送夏凉、献爱心,慰问高温作业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儿童节组织开展“携手志愿  快乐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暑期组织开展“流动花朵快乐夏令营”等系列志愿服务。使居住和工作在和平区的4000多名农民工受益,近万名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在实施“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项目中,359名志愿者与363名高龄体弱空巢老人结成长期帮扶对子。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新春送温暖,爱心助空巢 ”、“元宵寄深情,和谐一家亲”、“端午志愿情,爱心伴我行——志愿者陪同结对空巢老人游览海河游船圆梦”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空巢老人和他们子女们的欢迎和感谢。
    我们努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织开展的关爱“老雷锋” 志愿服务项目,劝业场街“爱心银行”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各街道志愿者协会也结合各自实际创建了“阳光助残出行”、“圆梦帮帮团”、关爱城市新青年等3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有效的推动了和平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激励先进,扩大宣传,营造志愿服务光荣的氛围
    一是开展评比表彰,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先进事迹。坚持24年每年评选表彰区、街、社区优秀志愿者和团体会员单位。先后评选表彰和平区志愿者奉献杯荣誉标兵12名;荣誉标兵65名,荣誉单位33个;志愿者标兵、优秀会员3343人次,志愿者模范单位、先进单位931个次。侯海清、吕文霞等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康静等32名同志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志愿者。在表彰现场,区领导亲自为优秀志愿者披绶带、颁奖杯、授奖牌、发证书、戴红花、做光荣榜,大张旗鼓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有成就感、荣誉感,在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舆论的支持下更加坚定志愿服务信仰。
    二是从精神上鼓励,营造浓郁的志愿服务光荣氛围。坚持每季度出刊《和平志愿者》杂志,已出刊9期;编印出刊优秀志愿者、先进单位事迹汇编《志愿者风采》4册;制作社区服务志愿者荣誉册2册;创办志愿者网站;编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专题片《奉献之歌》;举办优秀志愿者事迹报告会、演讲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大张旗鼓宣传优秀志愿者事迹,努力倡导“有爱心学志愿者、有能力做志愿者、有条件当志愿者”的理念,在全区逐步形成了当志愿者是崇高觉悟、崇高境界、崇高品质的共识,激发调动了更多的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事业。
    三是从物质给予奖励,让优秀志愿者得到褒奖。建立了关爱“老雷锋”行动服务项目,把贡献突出的老优秀志愿者作为“老雷锋”进行关心关爱。每年组织他们开展“看祖国新变化,看津城新面貌,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等学习参观考察活动;逢重大节日对“老雷锋”走访慰问;把65岁以上“老雷锋”列入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服务,让他们享受每月120元、服务内容达到60项的免费家政服务;定期组织“老雷锋”体检,2013年投入7.5万元为107名“老雷锋”进行体检。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关爱,让“老雷锋们”倍感温暖和幸福,103名“老雷锋”联名给区委、区政府写了感谢信,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和继续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从生活上给予关照,为送温暖的人回报温暖。以“爱心银行”的形式,由年轻志愿者和“老雷锋”们结成一帮一对子,进行生活照料、陪伴聊天、精神慰藉、代买物品等志愿服务,对生活困难和年老的优秀志愿者每年给予500元一次性生活补助,让送温暖的人也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让服务他人的人享受志愿服务的回报,激励了更多的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