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年启动仪式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
雷锋精神励民 党员责任励志
来源: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北路街道
    随着辖区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和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社区志愿服务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了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党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探索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街道自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后,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化解社会矛盾、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一、党员志愿者服务发展历程
    2003年9月成立南湖北路街道“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该服务机构源于长期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前身是街道党员先锋站和红色义工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得以不断巩固延续和提高发展。目前我街道党员志愿者服务机构设为上下四级,网格齐全,街道志愿者服务总站为第一级,社区志愿者服务总站为第一级,社区志愿者服务分站为第二级,分站下设若干个志愿者服务队为第三级,队下面还有若干个先锋服务岗为第四级。每个岗位都有10到50名不等的志愿者。现在街道共有党员志愿者服务总站1支、分站11支、服务队8支(1、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四老人员”志愿者服务队;3、妇女维权志愿者服务队;4、团员青年志愿者服务队;5、政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6、法律咨询志愿者服务队;7、医疗保健志愿者服务队;8、巡逻保洁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先锋岗10个(1、政策宣传岗;2、社情民意岗;3、建言献策岗;4、维护治安岗;5、绿化养护岗;6、纠纷调解岗;7、卫生监督岗、8、未成年辅导岗;9、家政维修岗;10、弱势群体全程代办岗),共有志愿者1077名,队员成份主要有街道社区干部、辖区在职党员、社区内“四老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居民、驻社区中小学青年团员、少先队员,以及部分驻区单位和辖区“两新”组织自己的各类社团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成。
    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辖区大众居民,目前开展项目的有为辖区农民工和残障疾困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机制,关爱辖区孤寡空巢老人、解决低保困难家庭再就业清零,免费提供家政上门服务、学生义教、托老代照、医疗保健、法律咨询、计生免疫、心理咨询等服务,开办老年大学、党课超市、科普夜校和青少年航模等诸多培训实体,成立居民活动中心,内设形体舞蹈室、标牌娱乐室、功能健身房、手工造作室、科普电脑室和健康心理咨询室,尤其是以苏州路立交桥社区组织的“明星伟人灯箱”故事长廊、“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机制”、“党员志愿者先锋服务红色覆盖系列活动”、“邻里节”、“守望邻里”、“六点半学校”等精品社区创建系列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最为显著,得到了上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居民的响应和支持。
    街道依托“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义工的自觉行动,影响和带动辖区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个体私营企业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志愿者及社会各界有帮扶能力的人士共同支持关心、参与帮助社区需要关爱帮扶的居民群众。在自愿参加与组织引导、服务能力与社会需要、经常服务与集中活动、服务活动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下,持续开展着为孤寡空巢老人维修日用电器、打扫室内外卫生、医疗义诊、聊家常解除寂寞等关爱服务和为困难家庭群众捐送大米、食油、面条、水果及日用品等帮扶活动,还创新搭建了倾听群众呼声的“你说?我听——悄悄话茶室”活动、关心弱势群体的“春风行动”扶贫捐款、提供创业渠道的“就业再就业岗位培训”等工作平台,拓展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途径。
    二、经验做法
    (一)党员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
    1、街道把加强、发展、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基层组织建设(民生建设)年整改提高回头看的创新发展,动员辖区在职党员、团员青年、妇女和居民参与党员志愿者服务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年工作计划,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手段,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实。
    2、我们在街道、社区以及驻辖区单位分别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工作站,并针对志愿者特长以及服务对象、内容,成立8大类党员志愿服务队,并根据实际需要,分设10个党员先锋服务岗和若干个服务小分队,积极参与到科技服务、治安防范、环保绿化、医疗保健、餐饮服务、扶贫助困等各个领域,成为辖区社会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3、建立党员志愿者登记建档制度,采取组织招募的办法,动员更多的在职党员、团员青年、妇女、居民、流动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加强志愿者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志愿者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4、建立按照“志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原则,结合党员带头,群团参与,群众跟进的原则,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同时,建立健全活动台帐,使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成果。
    (二)党员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
    1、充分挖掘、调动、整合社会和服务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养骨干力量,提升服务层次,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者队伍,鼓励她们以自己的知识、专业特长为辖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同时把握党政关注、群众所需、自身所能的结合点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特色服务,积极打造党员志愿者服务品牌。
    2、根据志愿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帮扶活动。各类志愿者服务队,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特长、乐于奉献的在职党员和专业人士等同志组成,她们定期组织活动,深入社区境内人员密集区和住宅小区为群众开展家政维修、保健咨询、科普讲座和其他义工活动。如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是由驻辖区单位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自愿组成,他们利用节假日、八小时之外来到社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社区建章立制,在社区不同岗位上义务做一天社工,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义诊,担任老年大学和党课超市专业课老师志愿活动;精神文化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是由热爱文艺事业的志愿者组成,这些队伍利用节假日,活跃在社区、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以相声、小品、舞蹈、戏剧等文艺宣传形式把党的惠民政策、法律和科技知识传递给家人、邻里、朋友和乡亲。家政维修服务队是以党员先锋站和红色义工站为基础,街道下拨专款给各社区购买全套专业修理工具陈列在义工站里,安装家政服务电话,24小时受理居民的热线求助,志愿者随时上门服务;流动人口宣传小分队的队员们则利用社区巡逻警务车24小时不间断巡逻的流动性特点,在社区警备室和岗亭以及流动人员密集区提供各类宣传服务,向群众发放政府关于流动人员管理与服务的各项惠民政策及就业信息等知识宣传折页、传单,扩大了宣传教育的辐射面。“尽己所能,不计报酬,传播新风,服务社会”的誓词在激励着她们为辖区平安稳定事业不断付出。
    3、发展壮大了党员志愿者特色服务队伍,打造了“在职党员”、“四老人员”、“三八”巾帼等志愿者服务队的优秀品牌。在广泛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涌现出了“在职党员”先锋岗,“四老人员”护院队,“三八”巾帼妈妈班等特色志愿者服务班级,他们都在不同的服务岗位上为居民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辖区居民的认可,引领和带动了一大片居民主动跟风和参与,在辖区党员干部中树起了一面旗帜,立起了一根标杆。
    (三)党员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
    1、整合资源建平台。“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通过打破党员党组织隶属关系和服务地域的局限,吸收近444名党员志愿者,建立党员志愿者信息库,并按照党员志愿者的特长,分设31类服务岗位。一是整合区属资源。首批吸收了乌鲁木齐市第二附属医院等8家市属单位党组织加盟“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通过派单或提供被服务对象等形式,协调和组织区属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在8小时以外为群众提供优良的服务。二是整合社会资源。“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加盟辖区非公企业及居民党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总站的管理体系内,引导和鼓励他们发挥自己所长,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社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小区“老年文化中心”打扫卫生,为群众送科技、送健康,义务为辖区居民进行了健康检查,不仅使广大居民提高了保健意识,而且为他们预防疾病创造了条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同时结合“党员家庭”、“五好人家”“文明家庭”、“红色(文明)楼院”、“党员放心商户(出租户)”的创建活动,开展了“党员带头、推志愿服务、扬家庭美德、树文明新风、办居民实事、保辖区平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三是整合区域资源。“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把分布在街道及各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资源汇聚在一起,再按群众的需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进行组合、安排和分配。根据居民所需、所想、所求,组织辖区驻区单位的志愿者服务队和在职党员志愿者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能人高手组成的科技培训志愿者服务队,在辖区积极开展内容多样的科普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不同领域的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科技大讲堂”、“道德大讲堂”、“文化大讲堂”、“妇女大讲堂”等科普知识讲座。目前,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共举办培训21场,参加培训的人员达27300人。
    2、创新服务树品牌。“一员双岗”制度实施以来,大批的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了岗位,壮大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根据“一员双岗”活动的要求,积极引导和组织党员志愿者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发挥作用、体现先进性。一是热线求助上门服务。开通了电话求助、短信求助和网上求助,群众需要服务时,只要通过以上3种途径发出求助信息,“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就能根据求助内容向党员志愿者派单,为求助者提供相应的服务。二是上街下社集中服务。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摆摊式服务,并在事前做好宣传广播,为社区的群众排忧解难。在 “七一”前夕的以“服务市民、奉献社会”为主题的“党员奉献日”活动上,“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联合11家分站,组织444名党员,精心开设20多类共61个服务项目,服务居民群众2158人次。同时利用“民生建设年”推行党员志愿者系列活动,结合法制六进、六.五普法等宣传日,积极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送法律进社区,深入开展为居民代写书信、免费代理法律顾问、赠送科技图书、义务健康咨询、大蓬车图书馆免费借阅、红色电影家庭送等便民服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在职党员志愿者提高自身素质,也使辖区部分弱势群众得到帮助,受到了广大居民的欢迎。三是邻里结对经常服务。11个社区服务点,把生活在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编入党员家庭教育联系点、楼道工作和党员志愿者小分队等,根据党员志愿者的自身条件设定相对固定的服务岗位,引导和鼓励他们与身边的群众结对,开展经常性的服务。“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已经结对857对。
    3、健全机制提效能。“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聘请了专职工作人员与区委组织部选派的区管后备干部一同处理总站的日常事务,并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保证总站及各分站有序、有效地运转。一是畅通运行机制。总站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成员们交流工作,解决困难,明确任务。总站每年明确一个志愿者活动主题,并分解为若干个课题项目,由分站认领并组织实施;各社区分站根据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志愿组建若干个服务小分队,从而形成了一套总站指导分站、分站管理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的运行机制。二是规范服务机制。党员向群众提供服务之前必须亮明党员身份,服务过程中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是总站派出的党员志愿者还必须请被服务对象填写服务意见反馈单,由总站进行电话回访,确保服务质量。此外,总站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举行交流座谈等途径,进一步强化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帮助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为确保服务质量,“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和各分站每年都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志愿者,通过“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月报和其他媒体宣传优秀党员志愿者的先进事迹,激发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从2005年10月起施行了“奉献积分卡”制度,量化党员志愿者服务内容,将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情况折算成点数记录在卡,为获得一定点数的党员志愿者提供相应的回报服务。
    三、取得的成效
    “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通过与“一员双岗”活动的结合,强化了党员8小时以外的身份意识,使党组织为民服务工作又向前跨出一步,最终使党员受到了教育、群众得到了实惠。
    (一)让有责者履其事。近年来,“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组建的以党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分站11个、服务队8支。党员志愿者444名,群众志愿者633名。但一直以来队伍结构松散,组织化程度较低。“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成立以后,制定章程,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设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使党组织不仅仅能够在8小时以内教育好、管理好党员,而且还让能将党组织的这种职能伸到8小时以外,让党员志愿者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服务群众活动中接受管理、得到教育,发挥好作用。
    (二)让有志者展其能。有的党员到社区报到,虽然认领了工作岗位,但缺乏实质性的活动内容,最后只是挂了个名头。“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掌握着丰富的群众需求信息,并且通过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实现与党员服务资源快速对接,使党组织对困难群众的帮助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安排,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为有志参与服务群众活动的党员发挥自身作用开辟了一片蓝天。
    (三)让有难者得其需。“党员志愿者雷锋服务站”总站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吸收了区属单位、社会“两新”组织和街道社区党员中的优秀分子为志愿者,实现了资源整合,弥补了单个社区服务资源的稀缺,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党员志愿者通过走进社区、走入群众家庭,向群众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在为民解忧的同时,听取民声、掌握民情,回应民众需求,搭起了联系党与群众的“连心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对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喻户晓。应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手机短信、微博等各种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宣传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一线的典型事例,并定期评选和表彰参与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先进、塑典型比奉献的服务热潮,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到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
    (二)拓宽服务领域。除了巩固传统的便民利民、扶贫帮困、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人口计生、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科学普及、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外,还应努力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尽可能的实现老百姓所需求服务事项的全覆盖。尤其要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为广大党员志愿者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反哺社会搭建广阔的平台。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非营利性事业,必须有稳定的经费作保障。从目前我街道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来看,其活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党员志愿者往往自己掏钱给群众服务,私车公用等。因此,建议党委、政府划拨一定的资金作为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专项资金,从党费中抽取一定的经费补充到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经费中来,同时,采取多种渠道从社会各界中募集经费作为补充。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党费出资为辅、社会募捐为补”的运作模式,确保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正常持续开展。
    (四)建立激励机。开展党员自愿服务活动是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集中体现,是践行宗旨、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在当今党情、世情、国情都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更需要广大党员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甘于奉献。但是,鉴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长期性以及部分群众对服务活动的存在误区,就需要一种机制,对党员志愿者者开展服务活动的一种肯定和支持,对付出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予机制上的认同。因此,建议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志愿者,在晋升、评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建议建立稳定的定期对党员志愿者组织及个人进行表彰评价机制,以激发党员志愿者更好地投身到为群众、为社会多作贡献的服务热潮中去。
    (五)建立培训机制。针对党员志愿者愿者服务素质高低不平的现状,建议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一是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使党员志愿者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高度的认同;二是党员志愿者权利义务及纪律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志愿服务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三是志愿服务基本技能的培训。应围绕志愿服务重点领域,设定相关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传授有关知识,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确保党员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能够有章有法,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四是创办或联合有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定期对党员志愿者有计划的进行全面、系统培训,提高党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