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2016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暨全国区街深化改革与治理现场交流会
推进党政群共商共治体系建设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
 
  安贞街道地处奥运功能区,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六个社区,常住人口8.8万,流动人口2.4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35.7%。地区以老旧小区为主,驻区部队多、学校多且医疗资源丰富,属于居住型、老龄化、较成熟稳定的社区。近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的要求,安贞街道工委、办事处将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列为街道核心工作,抓实抓好。
  从最初的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到三问、到现在的党政群共商共治,一脉相承的是党和政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不断探索。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央首次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使用“社会治理”的概念,而我们正在实施的问需问计问效、党政群共商共治,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因此,既要看到共商共治工作与我们之前工作的联系和传承,也要看到这项工作的高度与未来。安贞街道工委、办事处正是从这两方面把握这项工作,既看到这项工作与原来工作的一致性,将它与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统筹在一起考虑,又站在“协商民主”“社会治理”的高度,对这项工作进行创新和发展。
  尤其在2014年重点在全面问需的基础上,通过理清责权关系、培育议事代表、提升议事能力、搭建三级议事平台等举措,初步摸索出了一些提升社区社会建设与治理水平的经验和方法。现汇报如下:
 
一、 主要做法
  (一)四项基本原则
  党委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充分激活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发挥党组织的带头引领作用,依照基层党组织架构做好社会动员。
  法治公开原则。依法赋权,履行义务,同时引入公检法进社区,以及对社区开展培训,明确权责划分等方式。
  多元参与原则。安贞街道协商民主实际就是党政群共商共治,党即党委,政即政府,群即多元主体。
  协同共治原则。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功能,积极培育和挖掘社区骨干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激活社区居民及社会单位,动员不同利益群体共同协商,实现责任分担和共治共享。
  (二)三级议事平台确立制度架构,四阶办事流程明确权责划分
三级议事平台。三级议事协商会是安贞街道多元主体共同开展各级公共事务议事协商的平台。自下而上是:楼院议事协商会、社区议事协商会、街道议事协商会。安贞街道三级议事协商会议事代表强调“三性”,即:合理性、广泛性、合法性,并对代表构成、产生程序及相关权利、义务作出了制度性规范,同时确立了议事规则。安贞街道将6大社区划分成42个自治单元格,统一代表选区和履责区,明确代表的构成和比例,确保议事代表构成的“合理性”;打破原有结构,使不同利益主体在议事平台上均占有一定席位,保障参与的“广泛性”;开放自荐和他荐渠道,使社区和街道两级代表,自下而上选举产生,确保代议的“合法性”。另外,安贞街道也将三级议事协商会作为连接社区居民代和区人大、政协会议之间的桥梁,以确保民意上下畅通。
  四阶办事流程。通过规范“问需-提案”、“协商-立项”、“实施-办理”、“监督-评议”四大工作阶段任务,形成“集、议、决、督”闭环工作流程。“集”,就是征集需求,梳理议题;“议”,就是讨论研究,由陈述、质询、答辩、商议、打分等五步组成;“决”,就是代表投票表决,确定干不干、怎么干等问题;“督”,就是对决议事项的进度、质量和结果进行监督。通过规范流程,让议事代表掌握如何收集问题、如何参与议事干事、如何参与监督,从而提升协商议事的质量和效果。从集到督的过程中,强调双向互动、全程公开、源头反馈、存档备案,提案人提了哪些诉求和建议、每一事项有多少人提、议事协商会的表决结果如何、花多少钱办理、谁负责实施、哪些部门或人参与了项目,每一条原始建议案及处理结果都公开处理、都有档可查、都反馈到提案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一花多叶”动员格局,促进协商民主发育
社会动员是协商议事的前提,协商议事是社会动员的结果,通过协商议事又进一步深化社会动员。社会动员和协商议事是安贞街道协商民主制度的两大职能目标。议事代表是由社区居民志愿者、社会组织、社会单位、社区工作者等多元主体构成,对各个主体分类培育,是协商民主发育的供给源,也是提升议事代表能力的基础,从而构建出“一花多叶”的民主协商格局。
  “一花”,即三级议事协商会这个核心机制之花,主要是对议事代表集中开展培训和进行业务指导。三级议事协商会的目的是多元参与、共商共治,通过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对选举出的议事代表进行协商民主理念、共商共治流程、议事规则、项目书编制等专业培训和指导,来促进多元主体对话,提升议事代表议事能力。
  “多叶”,即对议事代表构成的多元主体分类培育之叶。一是以“公益”为出发点,激发参与兴趣,培育志愿者。通过编制志愿者发展系列制度,建设安贞街道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两个数据库,制定志愿者回馈系列制度,与社会组织结合把“街道志愿公益储蓄分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与“街道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社区公益空间”两级平台结合运行等措施来培养志愿者人才队伍,对志愿者赋能。二是搭建社会组织发展平台。建立“两中心、多基地”的社会组织培育项目,在南北两片建立两处社区服务创新项目培育中心,建立1个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基地和6个社区公益空间,加大平台型、创新型和行业服务类社会组织培育。通过建立街道社区服务创新项目培育中心,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开展“微公益,V梦想”安贞社区公益达人培育项目,以“社区公益达人特训营”和“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居民组建团队,以社区公益带头人为核心,带动驻区企业的积极参与,营造社区社会组织自下而上、从无到有的发育土壤。三是培育社区“职业经理人”。以一个社区培育至少一个“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启动“安贞365福德督导师专业社会工作督导服务”项目,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成体系”服务规划,通过培养本土督导型人才,打造具有安贞特色的本土化督导模式,为安贞街道社工+社会组织+社群三社联动构建督导服务机制。四是开展社区营造“1+6+N”计划。以项目化形式运作,遵循服务动员—志愿者招募—建立社区组织—社区组织赋能—参与能力提升—社区事务解决的社区营造模式,以扩大参与面和提高参与能力为目标,使社区和社工的作用由主导变为协助,改善社区人际关系,推动社区事务的自我管理。五是党员和党组织双报到机制。来扩大党员的参与,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同时,还在探索其他动员培育机制。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发挥了党组织的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方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通过问需提案机制的建立,使居民需求不断被收集、不断被论证,并最终成为政府工作的主题,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通过开展“党建服务品牌”、“党员双报到”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统领全局的优势和协调资源的能力,使群众能够更直接、真切的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另一方面,通过制度促使党组织和党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代表的产生、问需的过程、议案的提出、规则的制定、质询商议、打分表决等各个环节,通过一件件实事的解决、一个个难题的破解,使一批批基层组织带头人的脱颖而出,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二)改变了工作导向,促进了决策科学化
  一方面通过搭建三级议事平台,努力将民意延伸至最基层的个体,使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能够被“听见”,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工作导向,使需求更加贴近民心,决策更加符合民意。另一方面通过对决策、执行、管理、服务、评估各个环节的公开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倒逼议事代表更加珍惜权利,也更加负责地履职,促使我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使实事效果更加符合民需,更加被居民认可。安华里社区路面修复、安装晾衣杆项目、加装休闲座椅等一批实事项目,来源于居民,服务于居民,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三)制度建设更加完善,自治水平不断提高。
  一方面着眼于共商共治的常态化发展,通过完善与共商共治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文件,建立了更加规范完善的体制机制,使工作依章可循,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辅导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培养议事代表熟悉规则、掌握流程,不断提升了社区共同体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居民自治水平不断提高。
  (四)参与主体更加明晰,解决渠道更加多元
  通过明晰责权,确定了党在共商共治工作的总体领导地位,确认了政府是为民办事的重要主体,明晰了社区居民的参与议事的权利,强调了社会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的责任义务,将政府的“独奏”,转变为社区共同体的“合奏”,通过设立 “共商共治专项资金项目”,由政府牵头,吸引地区其他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拓展了资源获取的渠道,提高了社会动员的水平。
  2014年4月,通过安贞地区共商共治议事协商会确立了街道拟办18个共商共治项目,主要涉及文化教育场所开放与自治管理、楼宇自治、小区环境优化整治、医疗卫生服务等项目,共投入资金798.39万元,其中区补助311万元,共建资金110万元。截止去年年底,街道立项的18个共商共治项目完成17项,安贞里小区拆地锁规范停车秩序项目因居民、物业、停车公司未达成一致,暂未完成,但今年仍将继续推进。
  2014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各楼院包片居干、志愿者和热心居民,共向辖区居民和社会单位发放《公众建议案(征集)》表24069份,回收13364份。其中有效建议案8557件。同时召开各层次座谈会42次,开放网络、电话等问政渠道,广泛问需。经过对有效建议案进行甄别、分类、汇总、梳理、协商,并与相关职能科室及市区相关委办局协调,并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共商共治项目共计106件(其中,需要区级层面解决的4件,街道层面解决的12件、社区层面解决的41件、楼院层面解决的49件),作为2015年整个地区“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拟办项目。
  2015年2月初,我们召开2015年街道议事协商会,共有60位居民和社会单位议事代表参加,足足用一整天时间进行陈述和商议,经过协商民主,立项会确定了28项共商共治项目(分别是静态交通多元防控计划、科技“清癣”行动、绿荫消隐行动、安华里社区考试中心门前路路平工程、181菜篮子工程等街道级项目12项共拟需要投入资金482.3万元,还有安贞里社区绿地补植补种、安贞西里二区21号楼一层台阶加宽修整、安华里社区安装晾衣杆项目、黄寺28号院“小修小补”工程等社区级项目16项,拟需要投入94.988入万元,所有争取政府投入的项目都需要争取不低于30%的共建资源方可获得立项)。通过协商民主,激发了各方主体的社会责任感,地区自治、共治、法治的水平明显提升。
 
三、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在推进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在务求实效上下工夫,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解决一批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难题,使社区居民有更强烈的获得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小区事务的责权利有待进一步厘清;
  第三、街道干部尤其社工的工作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第四、财政预算、支出的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符合共商共治工作的规律。
  总之,安贞街道通过近几年的“共商共治”的实践,实现了“四个拓展”,即:议事平台由社区向楼院拓展,项目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拓展,实施内容由办实事向社区治理拓展,项目经费由单纯行政经费支持向社区资源整合拓展,较好地激发了地区社会治理活力。安贞街道基层 “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多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正在形成,促进了社区良性社会生态的有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