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7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南宁)暨全国创新型社区建设推进会
凝心聚力 谱写社区建设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社区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泉区是首府的发祥地,全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镇8个办事处,共50个行政村和49个社区。作为一个老城区旧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差,社区办公用房紧缺,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玉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党建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事项之中,社区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城区”、第二届“社区发展奖”、第三届“全国城市治理自主创新成果百花奖”等称号。小黑河镇和小召前街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示范街镇”;大南街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街道”;清泉街社区和小西街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和“全国爱心社区”。清泉街社区主任武荷香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爱心个人”等称号,小西街社区书记李娜荣获2015年第二届全国模范“小巷总理”称号。
一、抓组织领导,解决社区党建有“导演”的问题
为全面推行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打造“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现代化社区,我区不断强化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形成了职责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在区级领导层面,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组织、宣传、民政等部门一把手为副组长,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区委常委带头,实行领导干部包社区责任制,要求每位包扶领导每月下社区不少于2次,并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角度、多方面给予社区党建工作大力支持,使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在分管部门层面,区委组织部作为分管部门,经常性组织社区干部学习培训,不定期选派社区干部外出考察学习。2015年,共选派15名社区干部赴外省参观学习。坚持社区党建书记抓、抓书记,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区、镇(街道)、社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大力开展“树党建品牌、创精品社区”工作,共创建精品示范社区18个。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筹建了武荷香工作室,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武荷香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提炼总结,在全区推广武荷香工作法。在街道社区层面,各街道都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个社区指派专职党建指导员1名,指导社区立足实际开展党建工作。重点在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增强服务功能、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文化内涵等方面寻求突破,全区49个社区全部设立了党员活动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抓基层基础,解决社区党建有“舞台”的问题
我区社区党建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加之可用财力有限,严重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实际,抢抓机遇,借城市改造拓展之机,全力加快社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社区建设基层基础。
加强阵地建设,实现“有处议事”。“十二五”期间,区委、政府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一是针对原有社区办公场所狭小或租用办公场所的老旧小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积极进行改扩建,累计改造面积达12000㎡,有效解决了社区“蜗居”现象。小西街社区就是在原有建筑上加盖二层,扩建后办公面积达1000㎡。清泉街社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整理小区内边角空地,建设了“居民之家”、党建长廊和小广场,整修后的小区干净整洁,舒适便利,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二是针对居民集中而又没有办公场所的社区,通过整合资源、调剂使用、购买置换等方法解决办公场所,五里营社区利用小区空地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大型办公活动场所。三是以城市改造扩展为契机,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规模在10万㎡以下的项目,提供不少于1000㎡的社区服务用房;建设规模在10万㎡以上的项目,提供1000-3000㎡的社区服务用房。五年间,玉泉区共与开发企业签约46处社区服务用房,新建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7万多㎡。目前,全区49个社区服务用房全部达标,其中1000㎡以上的25个,2000㎡以上的9个,5000㎡以上的3个。四是在现有“舞台”基础上,积极拓展无形“舞台”,争取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身边资源,更好的服务居民。大召社区利用大召广场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广大广场舞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比赛。五里营社区积极联系万锦·枫泽湾小区文体娱乐馆,将其作为社区活动场所,开展文娱活动。农科院社区利用恒昌店小学·五里营校区的教学场所,在节假日开办道德讲堂、播放爱国影片,努力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区内的各个广场、文体馆、图书馆也成为各社区举办活动的主阵地。
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在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区通过建强社区干部、“4050”人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实现社区服务精细化。一是通过骨干留任、机关下派、社会招考等途径,把学历高、潜力大、活力足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2008年以来,全区共招考大学生居官160名,其中有52名进入社区党组织班子,8名任社区书记。二是吸纳“4050”工作人员到社区公益性岗位任职,作为社区兼职人员,协助社区干部共同做好计生、民政、社保、就业等工作。三是在团区委、工会、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大召社区的“青青社工站”面向青少年、普通居民、辖区商户和景区游客四大群体开展服务,传递“爱心”和“文明”,目前已服务老年人500余人,青少年2300余人,建立个案15例,专业服务有效覆盖5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志愿者队伍在推进社区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完善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为使社区工作能够高效运转,我区从经费、制度、待遇三个方面,全面构建社区党建工作保障体系。一是保证“收”有渠道。社区工作经费一部分源于各级党委、政府的专项拨款,自治区政府、市政府每社区每年各列支10万元,区政府每社区每年列支10万元。还有一部分源于社区自筹,包括向民政、红十字会、工会等部门争取,向结对共建单位、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驻区单位筹集。在自筹方面,各社区八仙过海,大显神通,如清泉街社区每年筹集的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约20万元,社区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的能力逐步增强。二是保证“支”有制度。为确保社区经费专款专用,我区全面推行“居财区管”,分账核算,由社区提出使用计划,经财政局、社区办审核后拨付,实现了社区经费足额按时发放到位。三是保证“干”有激励。为提高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社区干部职业化,社区干部由镇、街道直管变为区级部门与镇、街道共管,实施绩效评价和岗位津贴制度改革。改革后,社区干部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工资激励制度的实行,有效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抓服务管理,解决社区党建有“曲目”的问题
在解决社区有“舞台”的同时,引导各社区不拘泥固有模式,在做好“保留曲目”的同时,围绕“十项服务进社区”,创新“曲目”,实现社区精细化服务与管理。
实施为民工程,打造“文明家园”。一是抓硬件建设,保证“居有所值”。累计投入7.5亿元,对全区309个老旧小区实施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综合整治改造,改造后的小区旧貌换新颜。对条件具备的小区,引进正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对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或由社区实行准物业管理,或指导其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自主管理。截至目前,全区成立了39个物业服务中心和108个物业管理服务站。二是抓软件建设,保证“居有所乐”。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促进,鼓励社区积极创办晨练队、秧歌队、合唱队等文艺组织,组织居民开展联欢会、书法、绘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新建10个社区文化服务站和20个社区数字书屋,在华宇等社区建成4个社区影院,免费向居民开放,把社区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娱乐于一体的“文明家园”。大召社区依托辖区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积极打造书香社区,茶香书香横溢社区,萦绕于心。鑫盛社区设立了科普知识展厅,向青少年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实施安民工程,打造“平安家园”。一是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将每条街巷、每个楼院都纳入治安监控范围,做到点线面整体覆盖,实现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各社区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和社区康复、戒毒中心,对社区范围内假释、监外执行、吸毒、戒毒等人员开展监督和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心理咨询室作用,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组织参与社会公益性劳动,提供就业指导等,让他们感受温暖,重拾信心,改正恶习,回归社区。清泉街社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法务室,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鑫盛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较多,各类安全事故频发。为此,社区专门打造了“公共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对居民进行消防安全、禁毒宣传、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安全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托社区网格,充分发挥信访、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及时了解处理苗头性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解决了一批回迁安置、房屋产权办理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积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三是积极搭建“智慧玉泉”平台。按照先普及硬件设施,再深化软件,最后拓展功能的工作思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为社区服务注入创新活力。截止目前,已完成“智慧玉泉”一期工程,全区49个社区全部接入探头及电子政务光纤,并与“智慧玉泉”联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获得家居服务、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一站式”云模式服务,充分享受信息时代的便捷。
实施亲民工程,打造“幸福家园”。一是结合居民需求,打造“幸福家园”。坚持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构建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体系。富丽社区是一个城中村改造社区,居民以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为主,且年轻人居多。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社区一方面对有就业愿望家庭进行全面摸底,一方面与团区委共同成立了“青春创意汇”,通过搭建政策咨询、岗位培训、创业交流、互助服务平台指导引导青年创业就业。针对居民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方式。友谊社区建设300㎡老年人康复中心项目,可容纳20位老年人日托,为辖区6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清泉街社区为100多户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了“电子保姆”为老呼叫系统平台,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家政、医疗、缴费等需求。二是结合社区特色,打造“幸福家园”。康居社区是全市第一家公租房小区,居民以下岗退休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及残疾人和低保户为主,是一个典型的以弱势群体为主的社区。根据这一特点,社区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区总工会也将困难帮扶中心建在这里,为社区居民再就业提供服务。翠华林社区针对年轻夫妇多、婴幼儿多的特点,为居民打造了亲子乐园。天骄社区、五里营社区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和留守儿童多的现状,成立了“四点半课堂”和“红领巾托管中心”,由“五老工作团”负责接送孩子,青年志愿者对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社区老有所养,少有所依,一片其乐融融的幸福天地。
四、抓发展创新,解决社区党建“有创作”的问题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面对社区承担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和社会责任,玉泉区紧密结合全区实际,积极寻求创新渠道,确保社区党建工作适应形势,与时俱进。
一是依托科技创新。在“智慧玉泉”的基础上,玉泉区将利用物联网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品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社区管理模式。
二是依托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主导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引导社区商业增强全局性、人本性、现代性和灵活性。重点培育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多种类别的社会组织,推进社区社会化服务进程。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通过政府委托、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各类社会组织承担,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三是依托群众创新。更加尊重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不断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渠道,让广大居民在社区治理中“说得上话”、“管得成事”,努力形成社区治理人人参与、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