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培育精品项目 打造亮点品牌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道办事处
(2017年11月)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街道自2014年成立马场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以来,按照市区“三级管理两级备案”的要求,对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团组织在民政局登记备案造册。目前我街登记备案社团共有209支,3074人。其中包括社会团体41支,民办非企业单位168支,形成了群众参与、机制健全,管理规范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良好局面。
 
  一、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潜在能量,我街自2015年开始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度,10个社区多动能活动室通过租赁、合并、建设等措施均达到百平米以上,为文化社团彩排、文艺节目采编、品牌项目汇演、各类讲座培训等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平台;制定马场街社区社会组织文体社团经费奖励办法,每年评选表彰各类优秀社团,按社团规模大小、荣获奖项、参与市区街重点项工作汇报演出次数等综合条件评定,并进行奖励;为社团统一制作演出服装、购买所需乐器、订阅艺术报刊;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开设社区社会组织文化公众号,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团队涌现出来,让更多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中来。
 
  二、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社区社会组织新亮点
 
  (一)社会团体类
 
  充分发挥马场地区志愿者协会、老年人协会、慈善协会、业主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等社会团体作用。从而打造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新亮点。
 
  一是马场街志愿者协会连续开展15年开展志愿服务快车进社区活动,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燃气公司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在佟楼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为居民举办现场咨询,记录群众投诉问题。连续13年举办健康万米行快步走活动,13年来累计近万名老年朋友加入快步走行列中来,形成了“夕阳映马场和韵唱晚年”的品牌效应。
 
  二是以慈善协会为载体,连续9年举办“七彩爱心”救助工作,在延续各项救助的基础上,拓展拓宽救助渠道,开展营养早餐、助学圆梦、救急救难三大工程,累计救助4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00余万元。
 
  三是合理调配物业公司、准物业公司、业主之间内在关联,围绕着居民群众切实关心的物业管理、环境维护、治安巡查、纠纷调解等问题,发挥调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治保会的作用,定期召开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事务听证会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民营非企业组织类
 
  在发挥文化体育、教育服务、社区事务、社区维权等基本型社区社会组织同时,根据社区居民构成,结合群众需求,建立具有社区特点的特色型社区社会组织。
 
  一是以文体社团建设为载体,大力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水平,激发社团内在动力,在读书节、居民节、社工节等品牌活动中搭建舞台,呈现优秀社团创编作品;大力推荐优秀文体社团参与市区以上竞演选拔,尊重文体社团建设在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中的主体性。中环舞蹈队、柔力球队、酷外婆踢踏舞队多次获得市区级荣誉奖项。
 
  二是借助师大附小为教育资源阵地优势,利用市民学习开设了中医保健、电脑讲座、英语班、国学诵读等24个专业课程;各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设立老同志理论学习组、王老汉读书会、相约你我他侃谈会;社区学雷锋服务队在中元节、寒衣节期间共同参与文明共祭劝阻工作,倡导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共有10万余人次通过学习交流分享教育成果,群众服务和治理社区参与率不断提升。
 
  三是充分挖掘辖区法律服务资源,与马场地区张盈律师事务所等多家法律机构,开展普法进社区活动,定期在社区开展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受益人次达千余人,每周有律师在社区内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全年为困难群体办理法律援助事项50余件。
 
  三、强化多元服务,营造共建共享
 
  (一)挖掘辖区资源优势。我街从实际出发,注重资源整合,发展和鼓励共建单位参与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在读书节期间与人艺开展共建合作,举办“春之歌”诗歌朗诵活动,社团人员与人艺专业演员同台共演,切磋技艺;与辖区单位泥人张,杨柳青画社共同举办民俗鉴赏活动;与驻街93688部队、津大学化工学院、军休干部广泛开展四方共建活动,组成志愿服务队,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治安秩序维护、医疗保健服务、文娱活动、义务授课、捐资助学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服务居民上发挥优势资源的力量,将社会力量动员起来,并使之成为良性循环,做到开展有序,服务到位,贯彻扎实。
 
  (二)建立健全为老服务机制。马场地区60岁以上老人10484人,老年人占辖区人口25%。百岁老人8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大成盛记、西泰家政等服务组织进行项目扶持,与大成盛记长期合作,为社区生活困难老人开展送餐服务,与西泰家政签订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为64名老年人办理居家养老服务。深化“爱心门铃”为老服务项目,社区党员、志愿者每年与50位空巢、独居老人结对帮扶,截至目前共有500余户困难家庭享受为老服务。
 
  (三)保障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充分利用公众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社区报》、《新河西》信息媒介,大力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体活动室、社区健身广场等多功能服务平台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通过体育健身、文化阅读、学雷锋志愿服务、扶贫助困等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教等品牌活动,我街社区社会组织总数从2014年初的94支发展到现在的209支社团,实现了总量翻一番的总体目标,提高居民群众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参与率。
 
  四、典型案例
 
  河西区马场街新闻里社区的“50.60为老志愿服务大联盟”项目做为我街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当中的优秀典型。在从形成到运作的过程当中,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项目开始之际,只有寥寥几名志愿者,发展到现在登记在册志愿者35人,从最初只能提供简单几个服务项目,到现在包括理发、家电维修、买菜、取药、家庭诊疗等24个服务项目。目前做为重点品牌项目在全街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
 
  (一)成立背景
 
  新闻里社区属于老旧小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1300余人,他们刚刚退休,做为一个有时间、有精力、身体健康、有奉献精神的群体,在项目成立初期,一部分热心的“50 60”人员投入到了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当中,社区将他们召集并成立了“50 60为老志愿服务大联盟”公益创投项目,旨在共同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和社区建设。前期在做到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摸清群众的需求;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三个摸清”的基础上,秉着“谁参与、谁认可、谁制定、谁执行”的原则,利用在河西区民政局精品班“开放空间会议”中学习到的工作方法,激励参与者自主表达意愿,不断拉进社区与居民间的距离。
 
  (二)发展过程
 
  项目成立初期社区通过各类活动、会议形式为志愿者讲解社区策划的为老服务的公益服务项目——“50 60为老志愿大联盟”活动整体规划,第一时间对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进行鼓励、动员和引导;其次通过“卡归打”的方法从“老年人的需求是什么”、“您能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服务”、“服务过程中担心是什么”这三方面问题进行调查,将社区高级电工、理发能手、心理辅导老师等有才能的居民进行挖掘;再次制定“积分兑换”的细则,通过积分兑换奖励,不断完善项目机制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最大限度把人力、物力、可连接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把项目做到有序良性循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居民自治意识。
 
  (三)发展前景
 
  “50、60”为老志愿服务大联盟是动员社区所有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居民加入到这个志愿服务大联盟中来,利用积分管理制度和资源链接实现为老服务常态化和项目推动的持续化。现阶段已经连接到的资源包括了天津市老年基金会、渤海证券、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消防六中队,近期又与黄晓明公益基金在扶持的“鹤童老年福利协会”进行资源链接,并已合作开展多次公益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将进一步细化为老服务的具体举措,深化志愿公益服务品牌活动影响力,让老人们不出社区乐享夕阳生活,感受社区创建带来的成果,实现“近邻胜过远亲”的美丽社区和谐景象,让更多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加入到为老服务活动中来,让老年人感到处处有家人,时时有温暖。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