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社会组织助力 创新社区治理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特别是城市治理水平与城市发展不匹配,一些地方“城市病”比较明显,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挑战。而仅仅依靠政府进行城市治理,就会出现治理成本过高而效率降低的局面,难以充分回应广大市民的诉求,不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城市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推进城市治理创新,需要打破政府唱“独角戏”的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市民生活的基本平台。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城市社区治理不仅要着眼于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要着眼于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社区居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充分激发基层群众的智慧和活力,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近年来,朝阳门街道根据北京市及东城区精神指示,以东城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积极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鼓励、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一、搭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
街道注册成立了朝阳门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北京市首家社区基金会——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作为地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各自组织协调和筹资支持项目的优势,形成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
联合会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驻街单位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纽带优势作用,开展社区能力建设,管理公益服务项目、承办街道公益汇、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区公众参与等有关内容的工作,对接内外资源,挖掘、引进有潜力并与社区需求相符合的各类优秀专业社会组织,为街道、社区提供服务,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智力、资金支持。
基金会以助力社区,优化服务,改善社区民生,促进社区建设为宗旨。成立近两年来,基金会立足朝阳门地区的社区发展,充分发挥多元筹资、整合资源、社会组织孵化器、优化社会公益服务和延伸社会保障触角等功能的优势作用,先后开展了公益人才培训、社区环境提升公众参与、志愿者团队能力建设、助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等项目,形成街道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一大特色。
二、孵化培育提升社区社会组织
街道着重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度,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同时打造品牌社会组织,并对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强化服务,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2+1+9+N”社会组织培育机制。
第一个“2”是孵化培育了2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即朝阳门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及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
第二个“1”是培育成立1个朝阳门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该中心实际就是街道、社区两个层面社会组织发展的平台,通过培育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使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实现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街道级平台为资源对接基地,重点是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政策引导、项目设计、团队管理等服务;建立社区社会组织人才培育机制。社区级平台为实践基地,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提供落地支持和服务监督;发现、挖掘社区公益人才,引导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等任务。目前,我街道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承接运营的主要团队是街道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北京市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2家枢纽型社会组织。
第三个“9”是培育9个示范型社区社会组织。街道与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分别在9个社区培育示范型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在培育过程中,重点解决注册、备案和新兴三个层面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和日常监督管理标准的问题,为今后社区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最后一个“N”是要积极的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及各类社会组织。帮助这些新兴的组织力量不断成熟起来,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充分发挥其连接政府与社区居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公共事业,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为孵化培育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街道已举办两次社区公益微创投大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对居民领袖进行了项目挖掘、项目书撰写等多次追踪培训和集中授课,两次共评选出26个公益微项目,内容涉及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为老服务等各个公益领域,涵盖助老助残、传统文化传承等各类社区服务。并分别给予1000—10000元不等的项目奖励资金,以项目实施带动社区自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开创新渠道。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街道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提供活动场地等措施,加大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扶持力度,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通过专业工作方法,开展项目管理,培育居民行动小组等方式,实施社区项目,推动可持续性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发展,切实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前期,已有25家社会组织与街道各科室和各社区进行了合作,顺利开展了包括“三社联动”、失独老人关爱、养老中心建设、青少年教育等40余个公益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今年10月,街道举办了首届社会公益汇,公益汇立足街道及社区实际需求,以“公益走进生活 共促社区治理”为主题,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将包括残疾人服务类、妇联计划生育类、为老服务类、青少年活动类、社区营造类、环境治理类、能力提升类等40余个街道办事处科室项目需求和社区百姓实际需要与50余家专业社会组织相对接。经过现场路演和洽谈,有20余家机构与街道各科室及社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后续会进行具体洽谈规划。
经过正确引导和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已成为街道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新型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后,街道将继续大力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