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夯实楼组自治 打造宜居家园
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菊园新区成立于1997年,位于嘉定老城区的北部,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光阴荏苒,今非昔比。十几年前还是传统乡村,村民主要依靠务农、乡镇企业务工等方式生活,而今已建成社区服务、公建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城市社区。目前,菊园区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实有人口81126人,本市常住人口49445人(其中,菊园籍30730人),来沪人员31681人,下辖3个村、17个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菊园新区优雅转身,凸显现代化新城气息。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菊园新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和北水湾开发,建设成为嘉定新城地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和商贸商务中心,随着北水湾大桥、嘉北郊野公园、菊园百果园、我嘉书房、陈家山公园、雅昌文化艺术中心、喜来登酒店等配套设施的建成,菊园已成为集居住、休闲、商务、商贸、教育、研发等于一体,既与老城区的功能互为补充,又辐射于嘉定工业区(北区)和嘉定北部地区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城区。
 
  在新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新的社会管理问题随之而来,并对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菊园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提出了以“楼组微自治”为理念的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形成了具有“菊园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
 
  一、自下而上 探索社区治理新方向
 
  1、社区治理新思考。菊园新区嘉富社区57号楼组由一个烟头引起的火灾引出的楼组故事,引申出居民的邻里纠纷在整个楼道的共同自主协调下得到有效化解,让居民尝到了楼组自治的甜头。由此,菊园新区在“三全服务”理念引领下,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从社区自治入手,全面推出“楼组微自治”工作。
 
  2、社区自治新理念。“楼组微自治”是指以楼组为基层自治单元,按照居民自治的原则实行楼组内居民自治的方式。即通过楼组居民会议的制定,建立起楼组居民自治议事平台,健全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议事机制,让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治事务。
 
  3、楼组自治显效能。“楼组微自治”依据社区实际划分自治单元,由居民自行治理的方式,使自治更深入、细致、到位、有效,使参与式治理真正根植于社区最底层的沃土,关注民生,尤其是更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极大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楼组微自治”的探索,真正让“居民的事自己做,居民的事自己管,居民的矛盾自己解决”。这种自治机制,区别于政府行政权力机制,也区别于市场追逐利益最大化机制,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居民在“楼组”这个共同空间彼此交流、彼此影响,并通过参与、协商、合作、宽容,达成共识,形成集体行动,形成“熟人化社区”,改变居民之间的疏离和冷漠的根源所在。
 
  二、引源汇流 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
 
  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实践,菊园新区“楼组微自治”工作通过打造“五个一要素”、落实“五项制度”、推动“五自创建”、培育自治组织,从项目化试点到规范化建设,再到品牌化发展,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推进。
 
  1、打造“五个一元素”。即一张全家福、一块宣传版面、一个楼组公约、一个自治阵地、一本楼组手册。在楼道内制作宣传版面,融合自身楼组特色,打造五个一阵地;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以“楼组小板凳”、“楼组文艺角”、“楼组亲子角”等形式设立自治阵地,作为邻里学习交流、矛盾调解、事情商议的固定地点;由楼组长牵头召开楼组会议,制定本楼组公约,由全体户代表签字确认方可生效;一本楼组工作手册重在反映楼组内动态信息,做到人员信息、日常动态、楼组活动、公共设施等底数清、台帐明。 
 
  “来来来,靠近点,123”“茄子!”,“今天咱们楼组成员都聚在李阿姨家边吃汤圆边想想如何给我们楼道添新衣”“这感情好呀,咱们要把楼道布置一新,进楼道就像进家门一样”,“小张,来看看,咱们现在的微心愿墙升级啦,全家福人越来越多啦,楼组公约、居民公约、核心价值观一个也不落,大家还把愿望都写上了,你也赶紧来写吧”……每年一张张全家福、一个个微心愿撬动居民自治,建设和谐邻里,走进菊园的社区,每个社区每个楼道自有其独特的风格,五个一元素在此展现。
 
  宝菊社区的楼道内最近增添了一抹亮色,小小的一张白色折叠爱心椅,安装于每个楼道三楼转角,方便居民上下楼休憩,通过爱心椅的形式促进邻里感情,打造熟人化社区,更有人称它为“转角遇到爱”。
 
  2、落实“五项制度”。一是工作保障制度。依据《菊园新区关于开展“楼组微自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置专项工作经费,有效保障“楼组微自治”工作的开展;二是学习培训制度。开展“五微”活动,包括主任微讲堂、社工微讲座、自组织微讲坛、社区能人微讲座、社区治理微沙龙,培养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外,让社区能人、自组织骨干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能力,激发服务社区的热情,努力提高楼组自治工作整体水平;三是联系走访制度。楼组自治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正确引导下,注重社区干部深入楼组,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掌握楼组社情民意,并及时发现典型案例,畅通信息渠道。四是评定星级楼组制度。通过从楼组阵地、楼组公约、自治制度、楼组会议、自治活动等方面全面评判楼组自治情况,评出星级楼组,激发社区居民自治力,推动社区自治发展;五是定期交流制度。注重通过跨楼组、跨小区、跨社区的交流,对楼组好的经验做法进行制度化,使之得以推广和应用,最终实现楼组自治功能的完善和常态化。
 
  3、构建“五自创建”。“五自”即围绕提升居民素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维护小区绿化环境、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调解邻里矛盾五个方面创建学习自主型、娱乐自发型、环境自治型、困难自助型、纠纷自解型自治载体。引导医生、教师、律师、文体爱好者等有一技之长的居民走出家庭,积极参与特色楼组创建。如嘉富社区“幸福楼组”,居民们一起打扫楼道,粉刷墙面,最后由一名大学生居民利用所学专业,为楼道墙面作画装点,把楼道公共区域装扮成温馨家园;竹筱社区的“楼组小板凳”,根据动迁居民喜欢聚在一起“噶三胡”的特点,把板凳放置在楼道电梯间,使楼道成为了居民休息聊天、读报学习、交流情感的阵地。
 
  4、培育自治组织。随着新区社区自治力的不断提升,社区内越来越多的自治组织加入到社区治理中。比如嘉北社区成立了同心圆楼组,书香苑楼组,文艺轩楼组,亲子苑楼组,根据楼组具体情况分类设置的特色楼组建设,是嘉北“微聚力”工程的延伸和拓展,打造了和睦邻里,幸福嘉北;嘉悦社区6号楼的楼组居民们更是将“早教思维课”进驻到楼组内,这是楼组居民自主发挥楼组自治效能而成立的,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早教思维课也由原先的一个楼组延伸到社区内,如今更是将场地放置在社区居委会内,每次早教课,楼里的家长也作为志愿者,自觉维护课堂秩序。自治组织的形成将社区自治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帮困助老、居民互助、志愿服务、爱好交流等方面,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变革 撬动社区自治杠杆
 
  在社区党组织引导下,新区不断创新变革,在建立六项机制,汇聚人力、公约、阵地、制度、记录、舆论宣传等元素基础上,不断深化自治内涵,确保“微自治”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推选机制,骨干队伍带头自治。“楼道管家”由楼组会议推选、个人竞选产生,他们组织召开楼组会议,收集社情民意,排解邻里矛盾,实现居民个人诉求与组织管理信息的双向传递。
 
  2、监督机制,楼组公约规范行为。经楼组会议进行邻里协商,细化完善符合本楼组实际、居民共同认可的自治公约,成为约束楼道居民的行为准则。
 
  3、报到机制,自治服务点凝聚人心。党员、志愿者响应社区报到要求,利用自身特长,设立楼组自治服务点,提供健康咨询、育儿指导、矛盾调解等贴心便捷服务。目前菊园社区内依托党员、志愿者报道制,邀请辖区内的能人、达人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将便民服务设在社区内,凝聚人心的同时,为百姓做实事,真正实现自治最大化。
 
  4、协商机制,自治议事会解决难题。建立楼组居民自治议事平台,健全自下而上的居民自治议事机制,有序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治事务,通过楼组会议的集思广益解决自己“家门口”问题。今年,嘉枫社区通过居委牵头,社区骨干带头,搭建议事平台,业主座谈会、楼组、楼组自治工作茶话会等办得有声有色,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相互交流,相互协商,自主协调解决社区问题。
 
  5、公示机制,宣传版面营造氛围。在楼道醒目位置安装宣传版面,包括楼组全家福、党员亮身份、微心愿认领、楼组议事会等内容,宣传政策方针、弘扬先进文化,使微治理念深入人心。
 
  6、跟踪机制,楼组手册记录民情。民情服务册涵盖人员信息、公共设施、楼组动态、楼组会议等情况,收集居民诉求、记录议事过程,得出合理化建议。
 
  四、特色品牌 激发自治创新活力
 
  通过特色创建带动楼组微治建设发展,打造“微亮点”,有效发挥楼组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延伸和扩展社区功能。
 
  1、动迁小区,立足创建“环境自治型”楼组,民主建设添活力。针对楼道乱堆物、车辆乱停放等管理顽疾普遍存在的动迁小区,根据动迁居民喜欢聚在一起“噶三胡”的特点,由共建单位出资、党员精心制作的板凳放置在楼道电梯间供居民休息聊天,逐渐衍生出“小板凳议事会”、“小板凳文化角”和“小板凳公益岗”。从废旧物品、电瓶车“抢地盘大战”,到居民包干清扫、义务监督员定期检查,楼道环境长效管理,楼道面目焕然一新。“楼组小板凳”成为了共商社区治理、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便捷服务的有效载体。
 
  2、老旧小区,立足创建“矛盾自解型”楼组,邻里融洽促和谐。针对老旧小区房龄长、出租多、邻里矛盾多的特点,组建“老娘舅”队伍,积极开展调解培训,用群众力量做好矛盾防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早介入、优化调处,将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化解在楼组。“楼上楼下漏水”、“楼道养猫”、“装修扰民”等矛盾纠纷在民间调解下得到有效解决。新区楼组微治工作开展以来,各楼组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107起,成功率79%,有效减轻了居委调解工作压力。嘉富小区嘉寿坊由于建设年代较早,部分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环境脏、乱、杂,通过前期的征询商讨,楼组成员共同议事,实施“幸福弄堂”微改造项目,18组涂鸦家庭和9组种植家庭共同参与杂物清理、墙面绘画营造优美环境,深受居民欢迎。
 
  3、新建小区,立足创建“服务自助型”楼组,配置资源聚人心。针对高档商品房小区外来、外籍人口多、生活习惯差异大等特点,通过居民间的资源交换和整合利用,有效弥补社区服务的空白点。
 
  嘉悦社区为万科地产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外地来沪工作的年轻白领居多,学龄前儿童的比例远超一般小区,由于夫妻上班大多在市区上班且周边亲戚朋友的资源较少,幼儿成长是他们的“心病”。
 
  6号楼楼组长许阿姨为解决楼组家庭的这块“心病”,与擅长早教工作的好邻居陈晶“出谋划策”了一番,作为一名先锋模范党员,陈晶主动请缨,发挥所长,为楼道内的孩子们开展免费思维早教课,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由于陈晶家里家里空间有限,她就向社区居委会申请借用亲子活动教室,得到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每周一次,双休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楼组的小朋友开展思维教育课,自此,6号楼的居民很是感谢有这样一位热衷公益服务的好邻居。每次早教课,楼里的家长也作为志愿者,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嘉悦社区通过楼组居民自治推出“亲子教育”自治项目,利用社区楼道布置“亲子读书角”为楼道内的孩子提供免费早教课,同时社区居委提供亲子活动教室,由擅长亲子教育的社区党员组织开展“亲子教育”,形成了社区、楼道双结合的早教项目,楼道内的居民因孩子结缘,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充满乡情的楼组,体现“近邻如亲人”的良好氛围。
 
  五、党建联建 搭建自治共治平台
 
  菊园“楼组微自治”工作通过党建引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充分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搭建共治平台,实现资源向楼组更有效输出,切实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区域单位协同治理作用,搭建党建联建自治共治平台。
 
  1、党员活动平台建在楼组。菊园嘉富社区自推出“幸福楼组”以来,党员亮身份也成为了嘉富社区的特色标志,楼组党员家门口彰显党员身份的红色“身份牌”,让楼组党员主动在楼组亮明身份,在职党员积极走进楼组,让楼组成为党组织活动的主阵地。由“楼组微治”引申出“党小组微治”,将党总支细分为党小组,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自发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主动开展楼组阵地布置、楼道专项整治等各类活动,切实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2、区域资源平台进到楼组。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促进小区多元主体形成共商共建的良好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参与社区共建,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区域单位与体制内的党组织紧密合作,继续以项目化和制度化推动区域化党建进程,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破解社会难题。如“两新”党组织江南建筑设计院党总支认领了嘉馨社区的“房医生”项目,即在社区中产生房屋质量纠纷时,通过专业人员的“诊断”,找出问题症结点,助推矛盾纠纷的化解等;上海嘉华医院定期选派医护人员组团进楼组提供测量血压、代配药等服务等。
 
  3、公益服务平台设在楼组。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菊园新区党工委推出“菊园情一家亲”公共服务菜单,将涵盖4大类30个服务项目的服务菜单印制成笔记本,发放到每家每户,居民根据实际需求点单。每月一期的“菊园有戏”文化菜单,通过布谷鸟文化义工播散到社区的每个楼道,方便居民及时了解文化信息、自主参与文化活动。
 
  4、职能部门进社区。整合相关领域职责架构、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实现综合治理资源集聚、力量整合。落实城管部门常态联络机制,持续推动城管综合执法进小区,实现住宅小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充分发挥联勤网格化中心的发现、指挥、协调、监督等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综治联勤工作站,完善居民自我巡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小联勤”机制,规范“大小联勤”对接联动。
 
  六、多方联动 引领自治共治新形式
 
  继2016年召开楼组微自治专家研讨会以来,菊园新区不断拓宽自治之路,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性与多元主体积极性的同时,以互联网科技为载体、共建单位为平台提高自治能级,逐渐向片区化自治发展,形成有影响力、向心力的自治共治格局,为社区治理翻开崭新篇章。
 
  1、通过党建引领,构建共商共建格局。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促进小区多元主体形成共商共建的良好格局。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统筹社会各方资源,参与社区共建,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模式。区域单位与体制内的党组织紧密合作,继续以项目化和制度化推动区域化党建进程,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破解社会难题。
 
  走进泰宸社区最为吸睛的便是状似长城的“涂鸦墙”,这是社区整合资源,联合新区房管办以及辖区单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学院结对共建,社区内40余名青少年、居民以及志愿者自发组织、自主参与共同绘制而出。“涂鸦墙”的形成为小区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充分激发了社区居民自主、自治意识,让我的社区我做主,我的社区我管理,我的社区我创想成为现实。
 
  2、三方联动,打造自治共治格局。新区整合资源, 依据条块结合、共驻共建、协调发展,发挥社区共建单位和居民知识人才,结合辖区单位优势资源,深化居委、居民、区域共建单位联动,推进社区文化活动资源共享、共用,探索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调动社区居民、辖区单位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和激情。
 
  嘉悠社区将“三房两厅”馨家园工作法推广到楼组自治中,把家庭厨房、经典书房、科学育儿房、文体综合厅、三全议事厅引申到楼组,中西厨艺的切磋交流、志愿者开办的“沪语班”、共建单位的早教课程、文化体育的相互学习、中西文化的思维碰撞,这些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和活动交流让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居民获得了归属感,感受到了浓浓的“一家亲”情谊。
 
  3、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共治善治水平。整合相关领域职责架构、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实现综合治理资源集聚、力量整合。落实城管部门常态联络机制,持续推动城管综合执法进小区,实现住宅小区范围内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执法。充分发挥联勤网格化中心的发现、指挥、协调、监督等作用,建立健全社区综治联勤工作站,完善居民自我巡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小联勤”机制,规范“大小联勤”对接联动。
 
  4、突出小区文明,凝聚共创争优合力。通过争创文明小区和塑造社区文化,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各社区实际工作开展经验征集,同时对社区相关特色亮点工作给予专家指导,对示范小区和优秀典型进行推广和宣传。将宜居家园建设与嘉定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工作进行充分结合,根据各社区实际指导培育社区品牌,对社区相关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梳理,对优秀典型链接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
 
  嘉邦社区嘉康坊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老旧窨井盖虽不起眼却也影响社区精美度,近期,辖区内的学生志愿者们乘着暑假一起探讨关于绿化窨井盖的问题,别看小小年纪的他们,却也想让家园变得更美丽而出谋划策,主动要求为小区“添亮色”,孩子们以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对小区的老旧窨井盖进行美化,涂鸦过程中,大家相互合作,绘出了一幅幅五彩画作。在他们的内心核心价值观早已烂熟于心,社区家园也早已印在他们心中,文明小区,凝聚共创。
 
  5、持续补好短板,打造共享宜人居住环境。持续优化小区配套服务和居住环境,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通过推行共享充电桩、共享服务站、共享爱心椅等共享暖心项目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积水点改造、休闲设施建设等实事工程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社区服务和优美的居住环境,把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居民对社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七、显著成效 自治之花绚烂绽放
 
  菊园新区“楼组微自治”工作把邻里互动、安全防范、矛盾化解、规范约束等功能纳入这一有效平台中,有效发挥了楼组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延伸和扩展社区自治功能,将自治与共治有机结合,打造双赢格局。楼组自治建设工作的成效集中体现在楼组的“四个一线功能”得以发挥。
 
  1、楼组一线自治功能得以发挥,民主建设添活力。菊园新区“楼组微自治”工作的核心是“自治”,通过制订楼组公约、评比星级楼组、评选楼组达人,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发动居民、教育居民、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建设,实现楼组居民自我管理,将一些难点问题消化在楼组内,通过邻里矛盾自我调解、社区事务自我管理、文化活动自主组织等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楼组一线预警功能得以发挥,群防群治保平安。“楼组微自治”工作重点是培养一支有责任心、威信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楼组自治队伍,发挥楼组长和骨干志愿者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加强居民民情走访,全面掌握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小区基本情况、楼组实有人口信息,在社区与居民家庭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实现居民个人诉求与组织管理信息的双向传递,真正做到“知百家情”。
 
  3、楼组一线调解功能得以发挥,邻里融洽促和谐。菊园“楼组微自治”工作将人民调解纳入楼组自治内容,并深入社区积极开展楼组调解员培训,用群众力量做好群众矛盾的劝解、安抚工作,将邻里矛盾、家庭矛盾化解在楼组里。
 
  4、楼组一线服务功能得以发挥,整合资源聚人心。菊园新区通过多元共治,包含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党建共建单位等,整合共建资源、发挥人才优势,意在整合社区各种积极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满足群众社会参与需求,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
 
  2017年,在嘉定区全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宜居家园的大背景下,菊园新区“楼组微自治”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党建联建进社区、进楼组的作用,将区域内外,体制内外融为一体,合力打造社区建设自治、共治新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下阶段,菊园新区将在进一步挖掘培育社区自治骨干力量基础上,继续深化楼组自治内涵。通过社区营造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提升社区治理品质。依托党建平台,搭建社区力量与共建单位资源共享,形成枢纽型管理模式。探索社区发展基金在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治理能力。让楼组居民感受到“楼组微自治”工作的实效,努力把社区建设成创新创业、宜居宜业、文化文明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