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 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
青岛市市北区即墨路街道办事处
 
  即墨路街道地处青岛市市北区的西南部,属于典型的老城区,辖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万人。
 
  近年来,街道立足居民所需,突出服务亮点,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串百家门、晓百家事、解百家忧”活动,打造“民生爱心驿站”服务品牌。在加快社工队伍建设,探索社会管理模式,做好居民群众工作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科学设置网格,推进服务管理新突破
 
  根据辖区地域、人口分布特点,街道在健全了“一站式”便民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在辖区内以楼座为基点划分成72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建立社区工作者联系点,每名社区工作站人员和社区干部每人负责所包片区内300余户居民家庭,做到了及时掌握网格动态、规范工作流程、提供优质服务等。同时,建立了联系走访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以规章制度来规范网格管理模式,规范社区工作者的服务和行为。通过社区工作站的精细化运作,既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的优势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主动性,又将服务的关口前移,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和零距离,保障了民生服务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二、落实两个覆盖,探索信息资源共享新途径
 
  针对街道地处老城区、地域广、人口多、需求大、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基础信息管理薄弱的实际,通过落实“两个覆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建互享。
 
  一是通过网络的建立和定位,实现居民信息建档全覆盖。社区工作者遵循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的“三走”原则,每天深入所包片区逐门逐户进行走访巡查,全面掌握了被访户的家庭结构、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存在困难、特长爱好以及对社区的意见建议等,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将居民家庭信息全部记入社区居民管理登记簿,建立起辖区实住户全覆盖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包干社工利用“扫楼式”信息采集工作,在包片区底子清、情况明的基础上,形成了定期定时走访的长效机制,做到了提楼知人、提人知户、提户知情,进一步夯实了为民服务基础,形成了以社区工作站为面、社区工作者为点、点面结合的网络格局。
 
  二是通过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有效整合辖区现有资源,将驻街单位、经营业户全部纳入社区服务范畴,构建了覆盖“民生保障、治安稳定、医疗救助、人口计生、便民服务”等五大项的社区服务体系,承诺代办服务事项120余条。大到救助、医疗、就业,小到疏通管道、电器维修等,居民都能不出社区,利用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找到专人解决。为扩大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街道依托“百姓客厅”,设置了公告栏、宣传栏等,定期向楼院居民张贴政务信息、社区动态等,使之成为服务居民的窗口。通过便民化的信息覆盖,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涉及民生民情的应急性、重点性工作,采用点对点的对接方式,提高服务时效性。
 
  三、积极引导社工队伍,实现社区服务水平新提升
 
  街道目前共有社区工作者43名,其中70%是80后,他们具有年纪轻、学历高的优势,但缺乏社区工作经验。街道通过“三到位”,积极引导,将他们投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一是工作职责到位。专门设计了社区工作综合性岗位模块,按照“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岗位兼容”的要求,细化工作职责,社会工作者不仅成了上传下达的联络员,而且还是知行合一的服务员;二是服务水平到位。实行包片社工首问负责制,开展“三百一掌握”活动,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上,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真正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变居民“进门”为社工“上门”,将一口受理关口前移,实施为民服务“一次办结制”;三是考评奖惩到位。街道对社区工作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街道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以包片走访情况、居民信息掌握、居民反映情况等,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考核做到了有章可循。成立了市北区首个“社工之家”,作为组织和凝聚社工的有效载体,以每月组织交流座谈、每季度开展社工之星评选等方式,在社工之间形成了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提高了社工的工作效率。
 
  四、关注民生,拓展社会管理服务新举措
 
  一是通过救助帮扶,困难群体得以所帮。在做好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经常性救助的同时,通过组织慈善竞拍的方式,累计筹集爱心款数万元,救助困难家庭200余户。联系8家爱心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与辖区内35名春蕾女童建立长期帮扶对子,每年资助300-800元不等,帮助她们完成学业。利用闲置房源,打造了“民生爱心驿站”,动员社区党员、群众、驻街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社会组织进行爱心捐赠,募集的善款和物资充实驿站,专门用于对辖区弱势群体开展定向捐赠等形式的帮扶活动。
 
  二是通过就业扶持,待业群体得以所长。成立了社区楼院民生保洁队净化老旧楼院卫生的同时,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50余个;探索胶州路民生夜市管理“一线工作法”,坚持人性化服务,累计为困难家庭免费提供就业摊位400余个;邀请优秀创业带头人为辖区内大学生举办创业讲座、专业辅导等,惠及200余人次。街道还创新服务方式,创办了“鸿运达”十字绣创业小作坊,免费提供技能培训,目前已帮40余位大龄妇女走上再就业岗位。
 
  三是通过真情关爱,弱势群体得以所依。全面开展助老、助残服务,制作发放老年人关爱卡2200余张,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57位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9位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三无”老人开展午餐配送服务。坚持“平时定期访、节日必定访”的原则,常年为9名孤老户及300余名困难空巢老人开展全方位关爱活动,确保帮扶的广覆盖、无盲点、不遗漏。
 
  四是通过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得以安居。首先突出“环境美”,街道根据海逸景园社区居民的诉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投资30余万元分别修建或改建了10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广场和凉亭,安装了健身路径;针对辖区老年人多且集中的特点,街道整合社区资源,打8处老年活动中心及娱乐场所,使社区老人活动有场所,娱乐有去处。
 
  五、抓品牌建设,提升民生服务新品质
 
  一是推行项目责任化。按照“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工作要求,以街道“帮您帮到家”服务品牌为依托,在社区开展民生服务品牌争创活动,各社区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先后培育出“微笑服务每一天”、“爱在社区”、“我服务我快乐”、“温馨港湾和谐家园”等品牌。通过品牌的创建,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
 
  二是坚持活动经常化。街道依托服务品牌建设,结合重点节假日,开展“慈善竞拍”、“我承诺、我服务”、“关爱空巢、情满社区”、“三八联谊会”、“端午粽香飘”、等系列活动,做到“送服务、送健康、送欢乐”到家,“帮您帮到家”渗透到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营造出“上下齐动、全民参与、真诚温馨”的浓厚氛围。
 
  三是注重服务长效化。依托“爱心相助天天行”活动,组织志愿者与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结成固定帮扶对子,开展“亮牌示范、践行承诺”活动,为居民提供预约承诺和代理服务。开展“邻里互助、爱心敲门”活动,安排专人每天早中晚三次到独居老人家中敲门探望,掌握老人每天生活状况。开展活动以来有5位老人因摔倒、突发疾病、煤烟中毒等被老邻居及时发现并送到医院,挽救了老人生命。
 
  近年来,即墨路街道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契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作用,逐步实现“老有所养、残有所助、孤有所靠、病有所医、难有所帮、服务全面、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娱乐丰富”的新型和谐社区。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