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探寻善治之路,推进社区治理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办事处
新安街道成立于1994年,系深圳市宝安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与前海相邻。辖区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辖22个社区工作站、23个社区居委会,社会管理服务人口80万,其中外来人口占80%。
按照区委区政府“首善新安、创新高地、孝德家园”的定位要求,新安街道以“初期新型社区培育、中期现代社区发展、远期自治社区完善”三个阶段的规划目标,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大力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积极推进社区治理转型,逐步建立起“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服务平台为依托、居民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社会各界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探寻社区善治的道路。
一、创新社区党建,着力破解社区组织松散、号召力不强的难题
新安辖区既有央企、民企和大型外资企业,也有上级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社区与驻社区单位沟通联系少,并面临级别不对等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的单位想参与社区事务又缺乏渠道无从下手。2006年4月,新安在宝民社区成立广东省首个驻社区党委,将社区内互不隶属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为一个新型联合党组织,由各单位党组织选出党代表,由党代表选出党委委员,定期召开党代表大会和党委会,就社区党建、社区公共事务民主决策。驻社区党委有效整合辖区内党组织及其党员的力量,动员和组织各单位支持和参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阵地建设,让社区内各单位从社区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形成了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驻社区党委在三个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使社区党建从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独立运行的垂直领导体制,向以横向协调、指导、服务为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转变;二是突破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途径狭窄的制约,充分发挥社区党代表参与社区事务的作用;三是突破传统社区治理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沟通、协调、整合作用,使驻区单位由社区的“客人”变成“主人”,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构筑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09年4月,新安在文汇社区成立广东省首个党代表工作室,定期组织各级党代表在社区接访、走访,搭建党代表联系居民群众的经常化、制度化平台,让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既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也树立了党员在社区的形象。
驻社区党委、党代表工作室的经验已在全市、乃至全省全面推广。
二、坚持文化引领,着力破解外来人口多、生人社区的难题
新安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社区基本属于“生人社区”。如何让“生人社区”过渡到“熟人社区”,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
1、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来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戒备提防心理,提升信任度、增强归属感。2007年,新安在深圳市首先举办“社区邻里节”,开展邻里相认相识活动,这一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并成为深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2008年,率先在全市开展“社区文化年”活动,组织居民唱响“社区之歌”,让居民自编自导自演“一社区一台戏”。每年举办“青工文体节”、“十佳劳务工表彰”等活动,同时将劳务工的父母、子女接到深圳参观,培养他们对新安的家园感和归属感。2017年,新安街道党工委提出在推进和谐邻里的基础上建设“守望相助工程”,并选取街道辖区海裕社区君逸世家小区作为试点,通过调动小区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逐步实现“和谐邻里方可君逸,守望相助传承世家”,切实营造相识、相知、相助的和谐社区氛围。
2、通过搭建社区慈善救济网络、营造关爱文化氛围,拉近邻里之间的心灵距离。2007年10月,新安在翻身社区成立广东省首个社区慈善帮扶协会,既“救穷”又“救急”,善款100%用于社区受困者,透明公开,辖区企业、居民踊跃捐款。2009年6月,新安实现22个社区慈善组织全覆盖。2012年,成立街道慈善帮扶促进会,构建新安“1+22”慈善帮扶体系。2015、2016年,探索成立社区基金会,构建新安“1+22+N+n”慈善体系,2017年又新增2家慈善冠名基金。新安还开展“一十百千万”募捐、爱心月月捐活动,建立小额常态募捐机制;联合“狮子会”等社会民间慈善机构扶贫济困,评选表彰辖区十大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新安的慈善关爱为地贫儿童、困难家庭大学生、重病困难家庭等困难群体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家有事、大家互助”已成为新安居民的共识。
三、完善治理结构,着力破解政府负担过重、社区职能过多的难题
随着政府管理职能不断下沉,社区职能多达一百多项,居民群众需求也不断增长。如何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把政府从大包大揽中解脱出来?
1、强化居委会自治功能,提升自治能力。完善居委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下设各级居委会专业委员会的形式,充实了社区居委会的实体,为具有不同特长和资源动员能力的居民充分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参与渠道,将社区居民紧密地组织起来,真正做到居民事情居民议,居民事情居民管,促使社区事务的协商解决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全面推动社区股份公司改革,2015年底全面实现社区“政企分开”,社区工作重心由推动经济发展转变为社区建设和城市治理。
2、建立社区权责清单,理清权责界限。建立街道、社区权责清单,明确社区党委、工作站、居委会职责,明晰职权划分,规范事权下放。建立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规章制度,制定社区各类工作清单,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准入机制。
3、打造社会组织创享中心。针对大多数社会组织行政主导色彩浓厚、活跃度不高、自我造血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我们利用辖区深航假日名居1600㎡的公配物业,建设社会组织创享中心,将其作为孵化社会组织的摇篮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加速器”,培育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各类社会组织。
四、推动社区自治,破解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供给不足、居民参与不够难题
1、大力推行社区居民议事,增强居民参政意识。实行“三会一评”工作法,通过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决策会和述职评议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推动社区居民议事的规范化,增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提高对党务、站务、居务的监督。一宗因两小孩玩耍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在海华社区“和事厅”仅仅用了一个小时便快速化解,承担责任的一方赔偿对方2500元,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运用居民议事规则化解纠纷,高效快速地解决矛盾,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2、建立社区人才联络中心,凝聚社区人才力量。积极探索社区人才发掘体制,通过调动社区积极性、提供场地和专项资金扶持等手段,挖掘社区各类人才,建立人才联络中心,并将其注册为社会组织,推动其规范化发展。目前已建立起一支包括舞蹈表演、运动健身、声乐演奏、书法绘画、参与社区事务五支队伍。目前新安社区人才联络中心规模已达两千人。通过发挥社区各类人才贴近居民的优势,引导其发挥动员群众、化解矛盾、培育群众自治组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调动更多社会力量提供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服务,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较好地弥补了政府服务覆盖不到位的方面,实现各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局面。
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打造社区的特色和亮点,着力破解社区工作理念难题
1、推动社区制定发展战略(定位),打造社区发展理念。发挥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智慧,制定社区发展战略(定位),承载社区发展历史,突出社区特色和优势,形成“一社区一特色”,谋划了社区发展方向,很好地解决“人走政息”的问题;同时,社区发展战略明确了社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增强工作主动性,凝聚工作团队合力。比如上合社区,“强党建、扬孝德、促服务”,以党建、孝德、服务三位一体,推动社区创新,激发居民活力;海裕社区,“国际化社区”,唱响“海裕、海裕,迈向国际”,为宝安区“国际化城区”建设发挥示范效应。
2、开展“金点子”项目评审,组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印发《新安街道社区建设研究院第一届“金点子”论坛筹备工作方案》,面向各单位、个人征集“金点子”项目49个;同时,聘请新安社区建设智库专家,召开“金点子”论坛,对初评入围的14个“金点子”项目进行评审推介,纳入新安街道社区建设民生微实事项目库,组织社区、社会团体和个人认领实施“金点子”项目,使金点子项目落地。
3、建立社区服务标识,形成社区文化名片。推动各社区在深入理解认识社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设计旗帜鲜明的社区服务标识,形成社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新安街道的社区治理探索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宝民驻社区党委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新安街道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成功做法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授予“第二届社区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百花奖”金奖荣誉称号;2015年,通过民政部“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复评,荣获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全国社区发展奖”,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区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