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春风十里 不如社区有“你”
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办事处
 
  柏树林街道办事处以“十九大”召开为契机,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创新“大党委+大邻里”服务理念,依托“多元互助坊”特色品牌,推动社区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形成“服务创新、民主法治、多元共治、环境宜居”治理体系,使社区从“政府的腿”变“群众的手”,构建“四社聚力、五方联动”多元共治区域化发展新格局。
 
  一、强化党建,打造基层服务铁军。一是学习引路提素质。加强理论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取学中干、干中学的方法,在实践中锤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利用远程教育拓宽学习思路,吸纳先进理念,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建章立制求实效。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激励人,激发社区干部党员工作热情。建立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在各社区实行社区书记主任包片、委员包段、协管包院的责任制机制,在党员中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经常深入楼院,上门走访,体察民情,掌握民意,帮民排忧解难。三是主题活动聚民心。在社区党员队伍中,开展主题鲜明的“七个一”系列活动(即:党员每周记写一篇学习读书笔记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天一位党员接待群众制度,开展“我是党员我帮你”活动,每天轮流组织一位社区的党员接访群众;每月党小组开展文明创建志愿者服务活动,倡导“文明创建,党员先行,我为社区做贡献”,在党小组之间进行志愿服务成效PK,重点开展党员对辖区孤寡老人的帮扶活动和对街巷文明的督管;每月一次党员“党在我心中”支部主题活动日,开展党员论坛、远程教育、激情回顾等形式的活动;每季一次党员听证社区事务,号召广大党员参与“我是党员我监督”活动;每年一次党员志愿者述职,通过召开“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述职大会,总结一年来党员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每个党员向社区出一个金点子,开展“我是党员,我为社区做贡献”活动),以及“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等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组织生活,教育了广大党员,更是深深地感染了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
 
  二、主体“共联”,构筑治理联动机制一是“优构架”(优化治理结构)。按照“大党委+大邻里”构筑新模式,建立“多元互助中心”式大党建服务体系,即:以“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站、多元互助坊”4个核心服务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驻地单位”4类多元共建主体;以“志愿者服务联盟、日间照料之家、法律援助岛、邻里文化互助坊”4个互助联盟中心,探索推行“纵向建、横向联”的区域化联动治理机制,实现社区“党务、政务、居务”齐头并进。二是“育组织”(发展自治组织)。依托“众筹共治社”、“多元互助工作坊”、“心灵驿站”、“健康小屋”、“幸福树”流动儿童之家、“鹰小队”等自主品牌项目,实现社区“微治理”。三是“准定位”(明晰功能定位)。维护公共援助精神,延伸公共人文关怀。4个互助联盟中心牵头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文化休闲、计生健康、环境卫生等各项服务,引导居民公众参与,提升“共治”认知。
 
  三、平台“共建”,提升治理参与共识。一是搭建“公共关怀”平台。建立“多元互助中心”,利用社区“民情大数据地图”,将党务、政务、居务事宜集中处理,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社会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平台。二是搭建“e家网络”平台。利用手机APP终端和微博、微信、QQ群等便民服务软件和社区电子屏信息平台,实现智能推送和共享终端化审核。实现“数据多跑腿、居民少走路”。三是搭建“众筹互助”平台。设立“异乡之家”、“心灵驿站”、居家养老“爱心餐桌”、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益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保医疗、政策法律调解、计生心理健康等服务,提升社区和谐幸福指数,规范运作模式,创新“共治”载体。
 
  四、组织“共商”,激发治理活力能量一是“凝共识”(民主决策聚共识)。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服务、社区治安等重大事项共同商议,落实“院长制”,使社区“微治理”深入人心。自今年实施“院长制”以来,社区以驻地单位、准物业公司组织、居民自管小组和“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等服务载体,团结协作建立健全城市老旧小区的“微治理”。二是“创思路”(创新思路破难事)。按照“辖区居民先建议、多元主体分类提议、互助中心共同商议”的程序,形成“党建工作联动、居民事务联办、项目服务联推、矛盾难题联解、精神文明联创、综治平安联防”的“六联动”破解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将院落卫生分为五星、四星、三星级院落,分类治理(宣传提升—不定期督促——集中整治)。三是“近民情”(贴近群众促邻里)。通过“碰头会”等形式,发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商议解决小区“鸡毛蒜皮”小事,对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履职情况、好事实事办理情况等进行评议监督,实现“社情民意沟通在邻里、居民需求解决在邻里”。
 
  五、资源“共享”,优化治理整合资源。一是培育公益服务阵地。合社区众力修建“复兴里广场”就是“惠民工程”宣传服务阵地。在充分走访、征求民意的基础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将复兴里一块“垃圾乱堆空地”变成一个整洁舒适的“文化休闲广场”,带给辖区居民精彩的夏日文化惠民电影和多彩文化广场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热情,形成“邻里守望”良好风尚。二是凝聚各界力量源泉。每周星期五联合区司法局在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由每个小区推选一名威望高邻里调解员到社区进行矛盾排查、纠纷调处、民情研判等工作。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强化社区居民自治自解。三是激发参与主体热情。以评选流动“最美院落”为抓手,演绎院落文明新风尚。街道每月通过自荐和居民微信投票界面、实地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评选出4个“最美院落”并进行表彰,在落实“院长制”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院落生态环境,演绎院落文明新风尚。
 
  六、服务“共赢”,创新治理服务载体一是优化志愿服务。街道现有志愿者5043名,占辖区总人口的8%,成立28个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覆盖老人、儿童、残疾人、外地务工人员等人群,服务项目涉及环境整治、文明交通、为老扶弱、家政服务等9大类。二是开展多彩公益活动。加快推进社区“共同体”建设,强化价值取向,培育公共精神。“情感投入”是打造特色社区文化品牌的灵魂,聚情感、入民心。三是推进平安治理。充分利用区司法局每周五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培育懂法讲法守法的氛围,形成邻里守望的社区综治维稳“平安岛”,传递社会正能量。
 
  七、服务“共治”,完善督导提升机制。一是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党务、政务、居务“三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和协商会议制度,通过人员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提高综合协调能力。二是权责分工机制。实行费随事转,进一步理顺辖区物业公司与居民的关系,界定分清社区内无偿、有偿和居民自助服务项目,规范物业服务管理。三是督导推进机制。采取“周督查、月通报、季小结”的方式,及时公示创建推进成果,依托社区动态记录“时光轴”,将工作行动凝聚民主决策,做居民“同行者”。“时光轴”凝结居民的民主智慧,将服务型的“社区治理”和治理型的“社区服务”相互融合,发挥社区各方力量,多元参与有效互动,为辖区居民“赋权”和“增能”,真正实现“我的社区我做主”!
 
  社区是靠地缘、“近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利益共同体,社区由一个个小家组成,走出“小家”,经由一条条小巷,我们与社区产生联结。老街古韵慢时光、演绎文明新风尚。一条条小巷,虽背街而立,但对外它是城市的“里子”,对社区居民则是自家的“面子”,如何治理好背街小巷这一城市的“里子”与自家的“面子”,需要社区、辖区居民、驻地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思考与行动,“多元共治坊”凝聚“为民服务”智慧,让社区从一个为民服务“小天地”变成一个服务社会“大舞台”。探索形成“知情、议事、协商、评议”四维一体的多元共治互动机制,构筑“四社聚力、五方联动”最美社区我们一直在努力!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