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副主任会议(上海)暨第五期社区社会组织讲习班
探社会组织创建新模式 谱和谐社区新奏章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北京路街道办事处

北京路街道办事处地处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北部,东与长征镇接壤,南与延安路街道办事处紧密毗邻,西面、北面与上海路街道办事处和大连路街道办事处相连,面积1.0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59个居民小组,共有常住人口7000多户、2万余人,但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3万人以上。川黔铁路、210国道贯穿境内,北京路、大连路、香港路、外环路、中华路交相连接,火车站座落其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区位优势明显,俗称“旱码头”。

近年来,街道在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中以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为重中之重,坚持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满足了居民多种需求,为推进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街道6个社区均与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等合作共建,并涌现出社区志愿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遍布全社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功能较强的社会组织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我街道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社区组织化程度,促进了社区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了社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我街道社区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具体做法如下:

一、党委重视、创新机制体制,提供社会组织发展的“温床”

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辖区创建情况等开展调研。按照党委书记总抓、分管领导分头抓的模式,针对每个社区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创建方案。

一是在组织服务内容上突出功能性,按照“一社区一品牌,一组织一特色”的思路,精心培育慈善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基层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老龄、志愿者服务、文化、福利、医疗保健、卫生体育、家政服务、残疾人托养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

二是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多样性,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过程中,既强调全社区统一政策、统一步调,又倡导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培育发展了一批参与管理型基层社会组织。

三是优化培育发展环境,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管理情况与对社区建设的整体考核相挂钩,做到组织上重视,政策上扶持,资源上保障。

四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改变传统上大包大揽的方式,对一些居民需求强烈、市场供给不足的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区服务内容和项目,采取“政府扶持、非营利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通过向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服务项目的购买开展,以此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五是强化培训交流及激励机制,定期组织从事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其依法开展活动的自觉性和服务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与水平,并探索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激发其推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开设专题知识培训的方式、开展不同层面的评优评先活动,并给予那些群众评价高的社区社会组织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积极探索“八+”模式,创新型社区建设

北京路街道火车站社区,地处“旱码头”,区位优势与管理难度十分突出。近年来,如何加强培育和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积极作用,街道办事处作了积极探索。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街道以各级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中心创建活动政策为引领,以“政府倡导、社区引导、企业利导、群众主导”为主线,积极引进百孝坊娱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社区共驻共建,在全区率先开展以“娱乐养老”和“流动驿站”为抓手的“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创建试点工作,探索“八+”服务模式。

遵义百孝坊娱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娱乐养老中心的遵义分公司,是一家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第一品牌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在全国有800多家娱乐养老生活馆的服务中心。于2015年5月正式进入贵州遵义,于2015年12月正式成立“遵义百孝坊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遵义娱乐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在遵义各地已成立有多家服务中心。一直致力于娱乐养老生活方式的推广,致力于老龄事业的社会化、产业化,经过12年积淀,规模逐渐壮大,全国有近百万名中老年人受益。作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品牌,娱乐养老一直在思考,老年人每天24小时如何精彩安排,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娱乐养老十二字方针,即学学、练练、走走、聊聊、聚聚、调调,为老年人搭建参与、展示、交流的平台,帮助老年人形成固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民主+协商”建阵地。社区两委通过“民主+协商”的办法,得到金苑小区业主委员会全体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同意“让”出室内面积约4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解决了中心建设缺少阵地的难题。在改建及装修过程中,按照“五有”要求,把室内(外)环境整治同规划、同实施,市区各级投入经费达80余万元,历经3余月,建成了充满“友爱、沟通、温暖、服务”氛围的“社区家庭服务中心”主阵地。同时,在社区入口处建设1座独有的社区形象标识,将社区主通道打造成社区文化长廊。

二是“民意+需求”设项目。在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入口导询处,设置1台电子触摸显示屏,幻灯片形式展播,中心慨况“一目了然”,在中心主题墙上,采用树状分布图,中心项目“一览无余”。采取召开意见征求会、入户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整理娱乐养老相关民意50余条,结合必要性,设立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同时,按布局合理、功能适用和贴近生活原则,设置三个服务类别,即无(低)偿服务、有偿服务和特殊对象服务等。

(1)无(低)偿服务类。休闲娱乐(象棋、围棋、珠子棋);文化活动(唱歌、跳舞);书香老人(看书、阅读、看报、书法);亲子乐园;养生讲座、家庭教育、老年人养老科普讲座;健康加油站;关爱空巢老人驿站;计算机培训;保健理疗;水费、电费、宽带费免费代缴;老年人关爱、精神慰藉等。

(2)有偿服务类。家庭影院:会员每场5元,非会员每场10元,每周2次;社团组织:文化艺术团、驴友俱乐部、志愿者组织;家政服务:按房屋面积计算,低于市场价收费;营养超市:经营土鸡蛋、大米、羊奶粉、羊乳饼干等(有爱心价与零售价之别);家电维修:上门服务费50元,会员价40元,材料费另算;旅游服务:每月一“小游”,每年一“大游”,限50岁以上中老年人(有会员价和非会员价)。

(3)特殊对象服务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失独家庭,每月至少2次关怀;三级以上伤残军人(中老年人)、市区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孤寡老人、市级以上的劳动模范中的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独居且80岁及以上老人,每月4次关怀;家庭服务中心的计生会员和娱乐养老社团会员,本人结婚、纳媳、嫁女、逝世均一次补助200元;中心会员的老年人,每周三集体过生日Party。

三是“市场+公益”优资源。为提升服务质量和弥补人财物等短板,社区采取“引企入社”的办法,按照“市场化+公益性”的运作模式,聚集社会优质资源,确保中心持续健康运行。目前,通过多轮谈判,成功把致力于公益事业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遵义娱乐养老企业引入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以娱乐养老社团“滚雪球”式吸纳家庭会员达90多名,专职化、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动“社区、企业、家庭”多赢局面向好发展。

四是“专职+志愿”聚力量。企业服务人员专职作用与社区志愿者公信力,相互叠加,互为补充,发挥服务效果最大化。目前,组建和充实社区干部队伍、社区老党员、楼组长队伍、社区家庭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结对共建队伍等3支38人,确保中心服务力量。

五是“取经+议事”建制度。积极参加红花岗区民政局组织的学习取经活动后,结合社区实际,通过召开家庭代表议事会议,研究中心专职管理人员职责、固定资产管理、日常管理规范、经费物资管理使用等制度,设立中心服务人员一览表、服务流程图、项目网络图、服务承诺等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家庭服务中心运行规范。

六是“争取+自筹”保经费。社区家庭服务中心项目实施以来,采取向上争取、社区自筹、单位共建和社会化服务等措施,筹集工作经费。目前,市计生协会到位专项经费30万元,红花岗区民政局家庭服务中心项目工作经费正在划拨之中,中心日常运转经费由街道、社区和企业自筹。

七是“组织+自发”常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节节办活动”要求,把社区牵头组织活动与群众自发活动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扶贫济困、文化体育、环境整治等活动。中心启动以来,举办了“迎新春送祝福”为主题的书画展、集邮展、摄影展,春节期间开展慰问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户家庭活动,与芝林药房等合作单位开展“走进社区 送医送药”等活动10余次。

八是“爱心+驿站”强功能。在遵义火车站旁,建成1间约14平方米的“流动人口服务驿站”,成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功能延伸,风格独特,彰显“简约、温馨”基调,与展显“娱乐、健康”主题约300平方米的室外场地融为一体,构筑起名城遵义北大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驿站充满爱心,发挥“一站多能”。

(1)将计生政策、法律维权、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等宣传“打包”,发挥“综合宣传”功能,惠及群众300人次。

(2)站内除“充电、饮水、休息、小件寄存、针线包等免费服务外,智能化避孕药具发放机,通过识别二代身份证,实现免费发放,多项免费服务,打破“无免费午餐”之说。

(3)站内设置独立的婴儿哺乳室,避免偷窥和偷怕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增强年轻妈妈们“母乳喂养”的自信心,确保宝宝们能按时“就餐”,发挥“文明哺乳”功能。目前,已有20余位年轻妈妈在这里安全地为宝宝们喂乳。

(4)站旁设立一面“友善之墙”,倡导善念之人,做善举之事,发挥“爱心传递”功能。目前,收到捐赠衣物300多套,困难群众领用123套,“友善之墙”已成了社区传播正能量、好声音的又一重要阵地。

三、深化“四民社区”建设,丰富新型党组织服务内容

一是深化“安民社区”创建,实现“安”。坚持人防、物防、技防、意防“四防”并举。在重点部位设立治安岗亭,建立治安巡逻队。社区民警、专职治安人员统筹安排。警情每日通报,案情每周点评。设立安全护送岗亭,24小时为辖区群众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安全文明小区、文明楼院创建率达到85%。抓好出租房屋的动态管理和“打传”工作。抓好普法宣传、“两劳”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帮扶以及社区“维稳”工作。

二是深化“便民社区”创建,突出“便”。全省首家社区邮政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社区群众办理交费、购机票、寄信件和订报刊杂志等业务。社区爱心中转站,为特困居民、农民工提供帮助。社区便民服务网站,社区智慧网吧、亲情话吧,服务群众3000余次。社区“便民工具屋”,百余件家庭常用工具居民免费借用。社区便民餐馆免费就餐2000余人次,每家每户发放《便民服务手册》和《便民服务卡》。

三是深化“乐民社区”创建,彰显“乐”。社区夕阳红老年腰鼓队等文艺活动经常化。依托社区远程网络资源,建成群众喜欢的爱心电影院。社区“心情畅吧”为社区群众自我表演提供舞台。利用电子图书和视频影视资料,开展“我学习、我快乐”活动。组织花卉栽培、烹饪、健康知识等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素质。

四是深化“康民社区”创建,达到“康”。结合“整脏治乱专”、“双创双巩固”等重大活动,创建整洁的居住环境。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发放医疗优惠卡、免费就诊、减免费用等形式,为社区群众和“三关工程”对象提供健康服务。探索“支部+X”模式,创建支部+邮政代办所、粮油配送中心、停车场,开发公益性岗位。

在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建设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中,街道把创建活动作为深化基层党建工件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通过不断深化社会组织创建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切实的增强。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