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克拉玛依)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常委会议
落实街道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
 
  作为全市体制改革试点街道之一,在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街道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共同缔造”为指导方法,以“改”和“转”为抓手,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街道职能转变试点2016年工作方案》,创新推进“就近办、马上办、线上办、大家办”便民服务改革,不断理顺条块关系、明晰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动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街道荣获“全国区街深化改革与治理创新成果百花奖”荣誉。
 
  主要做法、亮点及取得成效如下:
 
  一、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明晰权责职能、提升运转效率
 
  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职能机构,从横向、纵向两端,整合部门机构、明晰职责范围,解决长期以来区、街、居三级权责交叉、职能“打架”的尴尬局面。
 
  (一)调整职能机构。制定《中华街道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保持现有编制、职数总体不变的前提下,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及“五办一中心”职能进行调整,加快形成职能清晰、权责一致、运转协调、保障充分、依法高效、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和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探索成立“居民事务委员会”,全面推进“居站分设”,社区居委会将剥离承担的具体行政事务,聘用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居民代表作为居委会委员,对工作站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社区工作站将现有委员剥离居委会职务,承接上级政府对口部门的相应行政工作,强化服务,破解社区“一班人马、两块牌子”的尴尬局面。
 
  (二)理顺权责清单。结合街道面积仅有1.6平方公里,群众到街道办事只需要步行10分钟的特点,实行“管理上收、服务下沉”模式,将行政审批管理上收、便民服务下沉,实现群众服务“就近办、马上办”。一是理顺权责清单、购买服务清单、网格管理中心服务清单,共梳理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161项,其中公共服务事项59项,取消区环节12项,上收区环节14项,下放社区环节16项,通过上收、取消、规范部分审批事项,实现社区减负增效,二是减少审批层级,减化审批流程。在街道打造政民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开发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分流处理系统,培训6名“全能型、全科型”大厅办事人员,实行“一站式”办理服务模式。
 
  (三)整合行政资源。整合辖区治安、交通、辖内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和数字城管等监控资源,构建治安防控、防汛减灾、应急突发、民生保障四个平台以及视频实时监控、电子地图显示、电话呼叫传输三个系统,全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每名网格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即时派单,协调解决,实现社会管理大事小事快速预警、快速决策、快速指挥、快速处置、快速恢复。
 
  二、推行社区“网格治理”,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全网覆盖
 
  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建成大格有网格长、小格有网格员、服务有场所、工作有平台、办公有设备、信息有终端、上墙有制度、民情有日志、需求有登记、办结有反馈的“十有”工作格局,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努力做到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施策。
 
    (一)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制定《中华街道关于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原则,建立“一长二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员队伍,并建立挂牌服务、网格走访巡查、民情工作日志、任务流转办理、综合协调处置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细化考核细则,绘制网格“作战”地图,彻底改变社区之前忙闲不均、责任不清、机关化、行政化作风等现象,实现“信息全登记、重点全掌控、服务全覆盖”工作目标。社区前台只保留2名全科型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政策咨询、人员引导、上传下达、服务项目分派、信息汇总、分析、报送等工作,社区副主任以下(含副主任)的网格员全部入网。
 
  (二)制定网格员工作手册,细化工作职责。制定收集群众意见诉求、定期排查社情动态、全面准确登记人口信息、关注特殊人群、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及时整治市容市貌等工作职责,使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做到“三活、四清、五到家”,“三活”即“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四清”即“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五到家”即经常走访人到家、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
 
  (三)创新服务机制。探索“上门”代办服务,网格员搜集社区居民便民服务事项代办需求,视群众需求上门收件或上门代办、送件到家,切实让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建立中山路商圈理事会微信群,涵盖工商所、派出所、卫生监督所、执法中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商会理事会成员单位,建立收集—派发—处理—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商家反映的各类问题。
 
    三、深化“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率
 
  在“就近办、马上办”的基础上,创新“线上办、大家办”管理模式,并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创新治理模式、谋划亮点品牌、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一)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强化科技手段。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并运营互联网O2O模式,开发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拓宽政民互动渠道,提升服务效率,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办、网上办”。二是创新“大家办”。成立“中华街道邻里互助促进会”,充分发挥社区能人、达人、社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老党员等对象的积极作用,开展社区事务大家办、美丽家园大家建、邻里互助大家帮的和谐社会治理模式。
 
  (二)创新“互联网+群防群治”。在组建中山路商圈综合治理特勤队、轮渡综合整治队伍的基础上,结合最新互联网技术,制定《中山路商圈综合治理特勤队绩效量化考评细则》、《群防群治工作突发情况应急措施》等制度,以社会管理指挥中心为依托,构建1个中枢平台,串联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公安系统网络、中山路商圈综合治理特勤队微信群等3个网络,建立群防群治队伍,探索创新“互联网+群防群治”工作,加大对轮渡、中山路及思明南北路等周边地段摆摊占道、发放黄卡、扒窃偷盗等现象劝导和打击力度,实现辖内管理范围全覆盖。
 
  (三)谋划“亮点品牌”。一是加快有机更新。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镇邦路骑楼加固改造、镇海路12号老旧小区改造、定安路立面综治整治、同文顶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结合金砖会晤契机,开展“两违”专项整治、立面美化提升、文明先锋等“十大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软、硬件建设,全面加快老城有机更新,强化市容环境管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二是打造社区营造工坊。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营造和睦、和谐、幸福的社区为主题,聘请专业的台湾管理团队入驻,借助台湾社区的先进营造理念和经验,打造海峡两岸社区营造工坊,“借脑、借智”推进社区特色项目的落地生根,全面提升社区的治理水平。目前,已陆续打造出镇海社区“成功小镇”、仁安社区“名人小区”等多个品牌项目,霞溪社区与台湾金门县南门里缔结合作关系,加强在社区营造、社区服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今年来,街道选取镇海社区为试点,全面开展社区书院建设和垃圾不落地试点,打造新品牌、新典范。三是谋划亮点品牌。投入购买服务资金164.4万元,发挥工青妇、社团组织购买服务进社区的作用,打造精准帮扶、邻里互助促进会、社会工作联合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残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配餐中心、和合之家、启正青少年阅读中心等11个亮点品牌。依托下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和街道腾空的原霞溪社区旧办公场所,改造建设约300平方米的早教基地,并采取低偿收费的标准,满足辖内广大家长对幼儿早教的需求,以弥补老城区幼儿早期教育的不足。
 
  四、探索“精准帮扶”,创新帮扶举措、提升服务保障
 
  选取16户特殊帮扶重点对象,从健康、精神、经济、就业、居住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开展帮扶。一是“量”化帮扶任务。建立“1234”工作模式,即构建一个服务网络,依托政府和民间两种渠道,建立需求导向、一案一册、责任落实三大机制,开展借助“技术”送服务、依靠“邻里”送温暖、依托“政府”送补助、依托“社会”纳善缘等四项举措,实现从横向、纵向帮扶的全覆盖。二是“细”化帮扶措施。制定《帮扶明细表》,细化帮扶具体目标和方向、帮扶项目、帮扶服务时间和频次等内容,并建立从居民、社区网格员到街道各科室党员干部、党工委成员等四个层面挂钩结对帮扶机制,督促各项帮扶举措的落实。三是“精”化帮扶内容。依托邻里、政府、社会三方资源,依靠网格员、社工、志愿者队伍、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全面开展个案研究、跟踪辅导、身体康复、心理治疗、就业推荐、加固排危等工作。目前,已先后投入帮扶资金近20多万元,落实帮扶举措186项。部分帮扶对象生活开始好转,如长期瘫痪在家的庄国强,已经可以走出家门,到思南家综参观,并打开心扉,与其他居民互动交流;长年吸毒的卢明辉,不仅积极配合派出所进行尿检、戒毒,还主动提供吸毒人员名单,其女儿在街道帮助下,找到固定工作,一家人基本实现脱贫,取得良好成效。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