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全国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克拉玛依)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7年常委会议
“1+2+10”模式推进社区减负增效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街道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街道位于渝中区东部,地处重庆解放碑都市功能核心区,因辖区内有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而得名。街道幅员面积1.22平方公里,下辖10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数2.6万户,常住人口7.8万人,日均流动人口30万人,节日流动人口日均可达100余万人。近年来,解放碑街道紧紧围绕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坚持以社区减负增效破题,精准定位社区自治组织,积极探索“1+2+10”服务模式,即:街道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中心延伸两个办事点位、形成十个便民服务网络。既强化了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一窗精准服务,又破解了社区组织去行政化这一难题,基本实现政务工作从居委会有效剥离,极大激发了社区自治活力。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被表彰为“重庆市级优质服务窗口”。
 
  一、强化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集中政府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打造“一门式一站式”服务。一是抓改造升级。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投入专项经费,打造近千平方米的标准化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重新划分功能区,设置一站式平台办事区、办事等候区、档案室、爱心超市、后勤保障区(含会议室、管理人员办公室、网络管理室、监控室、资料室)等,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指纹认证仪、服务评价器、LED显示屏、监控器等办公设备。二是抓服务拓展。在“一站式服务平台”设咨询接待、就业失业管理、档案管理、社保、医保、社会救助等10个对外办事综合窗口,涉及7类58项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三是抓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中心职能职责》《AB角制度》《服务守则》《首问责任制》《办理群众反映事项工作机制》《一次性告知制》《预约服务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等12项工作制度创新推进“一门式一窗式”公共服务工作。
 
  二、优化辖区两个办事点位设置。采取上收一批、剥离一批、取消一批、合并一批、优化一批等措施,将原本在社区办理的行政事项整合到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区出台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实现社区减负,服务更优。以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延伸设立民生路办事点、自力巷办事点两个点位,形成“三角”支撑的公共服务半径,公共服务从“两委一站”向“一个中心两个办事点”转变。一是实行选聘分离。把社区居委会人员的产生和办事点工作人员的选聘区分开来,社区居委会成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办事点人员主要通过选聘产生。着眼于建设一支年龄结构优、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反映好的办事点人员队伍,街道精心组织选派人员,分别为民生路办事点、自力巷办事点选派了8名和11名工作人员。加强办事点规范化建设,统筹服务窗口设置、人员配置、业务培训和专项经费预算,切实落实各项服务内容。办事点的设立将社区原来承担的行政服务事项进行剥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不再在社区设专项机构、派驻专人,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群众满意。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居委会减负”的原则,凡是与社区群众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咨询、受理、办理、出证等事项,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办事点都能“一站式”服务到位,手续更加简便,办一件事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拓宽民生扶助资金发放方式,每个社区确定两个工作日为“发放日”,由办事点两名工作人员到社区会同社区工作人员发放,既方便群众,又确保资金安全。普通证件办理完毕交由对应的社区网格负责人,由网格负责人送证上门,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引入考评机制。结合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及办事点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引入月、季度、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任期测评的“三考两评”机制,制定《考核办法》《日常考勤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7项管理制度。明确经费由基本运行经费、基本工作经费以及考核等次、购买服务4部分构成,实行独立核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并建立财务审计的长效机制。
 
  三、深化十个社区便民服务。建好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两个办事点,有效剥离社区行政服务职能,让社区居委会得以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群众需求为第一导向,变“我做什么,你接受什么”为“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做什么”的工作常态。在此基础上,围绕提升社区便民服务质量,下大力气抓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是规范标准。在全街10个社区统一制作设置“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挂牌,将服务大厅第一个窗口统一命名为“群众咨询接访”,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群众诉求,并在此安装“群工系统”,配备“六大件”(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照相机、指纹机、高拍仪),摆放便民手册或卡片。二是明确责任。构建以社区工作者为主,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新格局,明确由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中心主任,社区工作者为便民服务中心的成员,开展日常事项咨询与代办服务。三是强化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采取“8+4”工作模式,即:8小时正常工作时间,轮班早上提前2小时上班、下午延迟2小时下班错时工作制,全面推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工作模式,社区干部轮流值守,保证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办事指南、办理流程图,做到一目了然,方便群众。按照“首问负责”要求,采取“立即办、承诺办、报送办”等措施,开展“一个窗口受理”,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由街道社会建设科负责人员管理和日常考勤,党工办负责工作监督;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由党工办和社建科共同牵头,街道其他科室参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按照值班、受理、转办、反馈、评价、考核等服务群众的工作管理运行机制,营造“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服务氛围,切实提升服务社区群众的质量效益。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