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9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长沙)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会
做创新社会治理的助推者
——记嘉定镇街道睦邻家园服务中心创建历程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
 
  2014年7月,上海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睦邻家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嘉定区社团局、嘉定镇街道各级领导悉心指导下,经区社会团体管理局审核批准成立。“中心”由街道夕阳红俱乐部出资举办,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成员9名,设监事3名,街道委派政治指导员1名。
 
  一、“中心”成立背景、指导思想
 
  睦邻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土壤和源泉。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要有新作为: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牢牢把握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创新的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在区、街道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睦邻家园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愿景是睦邻文化建设与社区自治的体系整合;使命是弘扬睦邻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口号是向上、向和、向乐、向善、向美。目标是营造睦邻家园“知识学习、兴趣培养、特长展示、专业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基地,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街道“睦邻点”由热心居民自觉发起,自行设计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成员,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活动团队。经过10年的培育、发展,从最初志趣相投、类型单一的42个,发展到至今涵盖地缘、志缘、趣缘、业缘等的类型338个社区睦邻点;参与人群从最初的老年人群体,延伸到包括青少年、团员青年、在职党员在内的多个年龄段的人群;活动内容也由原先的“看书读报聊家常”,拓展到了承接社区营造、微项目,达到社区居民自治的目的。“睦邻点”在社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已形成了社区居民层面的“睦邻点”、社区居委会层面的“睦邻沙龙”、街道层面的“睦邻会所”三级枢纽式管理网络。
 
  二、“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通过承接管理事项延伸服务触角
 
  开展街道睦邻文化建设工作。自2014年起,“中心”每年承办大小不一、形式多样的“睦邻文化节”活动,如2015年举办“高昌路睦邻中心入驻单位感恩回馈活动”、“走进社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2016年举办“睦邻动动强健身操舞展示”、“夏送清凉冬送温暖上门慰问活动”、“秋季成果展设摊服务”等。尤其是于2017年成功举办了街道第五届睦邻文化节即睦邻文化十周年庆典,召开了有全国知名教授以及市、区相关领导共同参加的专家论证会;邀请睦邻嘉宾、社区睦邻团队共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拍摄《睦邻十年  宜居家园》宣传片、《从爱出发——致嘉定睦邻十年》微电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队等。通过完善“睦邻文化节”,“睦邻嘉年华”,“睦邻公益日”三个宣传品牌,不断丰富睦邻文化新内涵。
 
  管理街道睦邻老娘舅工作室。自2016年起,“中心”依托社区21位擅长调解的志愿者,在高昌路睦邻中心开展社区邻里家庭纠纷调解服务。年均受理矛盾、纠纷调处53起,电话咨询83例,共有162人次享受到调解服务,收到锦旗1面,表扬信2封。与此同时,“中心”注重落实日常管理、团队建设等相关工作,通过与辖区法院、律所等专业机构的共建、组织外出学习交流、内部学习座谈,提高志愿者专业水平。三年来“老娘舅们”不间断受理接待来自社区的纠纷,耐心细致的解答与协调,不断体现这支队伍所发挥的正能量,为社区和谐、维稳作出了贡献。
 
  管理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中心”自2017年起,受嘉定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委托,对嘉定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定期组织管委会议,决定每年度具体的公益项目计划及落实相关管理工作。2017年共计开展18个公益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33个公益项目,通过对接辖区内国资单位以及民营企业为辖区内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同胞、重大病患者、失智失能老人、失独家庭、残疾人、双拥对象等群体提供切实、有效、专业的帮助。分别由睦邻党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5家社会组织开展“红色关爱”“百年树人”“爱暖侨心”“慈善超市”“携手生命”“暖阳行动”等公益项目。通过社区发展基金平台促进社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资助社区困难群众、提供社区民生服务及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等。
 
  (二)通过公益项目做优、做强专业化服务
 
  “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承接区、街道公益项目,主要有《睦邻工作坊》睦邻文化建设项目、《睦邻优抚暖心屋》关爱功臣项目、《宜居家园你我共享》社区业委会建设等公益项目。4年以来,“中心”依托项目开展社区“领袖能力建设培训”“搭建社区议事协商平台”“核心骨干反哺”“睦邻点评估推优”“户外拓展”“阳光睦邻点帮扶”“老年人示范睦邻点建设”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骨干综合能力。经过一番运作,部分项目取得了实质成果,比如通过《睦邻工作坊》项目,指导和培养了街道17个社区300余位睦邻点骨干,为街道睦邻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心”工作重心。为此“中心”始终将培育特色、拓展人群、提升能力为己任。依托项目分别开展培育十大特色睦邻点,比如:小囡桥社区李园二村社区“啄木鸟”社区管理睦邻点、桃园社区“童心武动”儿童武术睦邻点、丽景社区“聚青社”青年睦邻点等都各有特色;为使睦邻点均衡发展,根据阳光睦邻点情况邀请6位社区优秀睦邻负责人与18个阳光睦邻点开展一对三结对帮扶活动,使阳光睦邻点共同进步;鼓励社区成立青年、在职党员睦邻点,利用青年业余时间,参加线上、线下活动,为社区出谋划策,拓展睦邻人群。
 
  双拥项目不断拓展。嘉定镇街道共有130余位烈士遗属、残疾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等重点优抚安置对象,“中心”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一支以双拥社工为引领的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开展《睦邻优抚暖心屋》关爱功臣项目,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宣传、个性化上门服务(扦脚、理发、缝纫、推拿、康复、清洁等)、迎春联谊活动、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季度集体生日会、专业小组、个案帮扶等活动。依托社区睦邻点、共建单位共同开展关爱功臣融合活动,做实街道“双拥模范城”称号。2018年9月在高昌路睦邻中心建立了双拥(优抚)之家,让双拥对象拥有固定的活动阵地,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三、主要工作经验体会
 
  (一)加强宣传,睦邻点影响力和知名度有效提升
 
  自睦邻家园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根据业务需要编辑折页、影集、宣传册、短片微电影等宣传材料,汇编《我爱阅读》睦邻点阅读心得、《优秀睦邻点案例集》三册、《耕耘十年  春满古镇》影集、睦邻地图、睦邻吉祥物等睦邻文化作品,使睦邻文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睦邻点成员精神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了扩大“中心”公益服务的知晓度,弘扬睦邻文化,2015年开设微信公众号,2018年创办季度简报《睦邻汇》,同时积极向上海社会组织网、区、街镇相关职能部门政务网报送活动信息,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全区信息工作成绩突出奖。
 
  (二)定期评估,推进睦邻点服务向高品质和个性化转型
 
  “中心”每年依托公益项目,组织睦邻会所成员分组对全体睦邻点进行评估活动。通过听取汇报、访谈询问、审阅台账、星级评定、初评反馈、会所总结六项程序,给予睦邻点1-5星评定,评估合格者发放活动经费补贴。
 
  纵观睦邻点10年发展,横看全市先进做法,使“中心”认识到睦邻点建设不能光看数量,更要重质量,应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通过评估活动确保睦邻点活动品质,发挥睦邻点各自特色,增强内在持续发展力。为此,“中心”每年组织睦邻点负责人进行《睦邻指南》解读、时事政治、法律维权、兴趣技能、社区营造等基础建设培训,从而提升睦邻点负责人文化知识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并且每年提供专项经费扶持特色睦邻点活动,以保持睦邻点特色与先进性。
 
  (三)深化内涵,促进睦邻点自治成效向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睦邻点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睦邻家园服务中心依托公益项目,组织睦邻点成员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每年定期开展社区议事协商活动,邀请睦邻点成员为社区建设提出“锦囊妙计”,经社区睦邻沙龙集体评选后选出“金点子”,由项目经费予以支持落实。
 
  2018年利用社区发展基金平台,在17个社区中设立社区微项目专项经费,供社区睦邻团队开展微公益活动。项目采取居民自主设计、实施、管理,社工监督、协助的模式,由于微项目的内容更符合居民需求,投入产出见效快,居民更有“获得感”,培育了居民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如侯黄桥社区“睦邻庭院”环境整治、丽景社区“家园护卫”志愿者行动、梅园社区“椅定要幸福”社区公物维护等社区微项目。
 
  经过四年的发展,“中心”逐渐得到认可。2014年获区睦邻文化百花奖;2016年获区敬老模范单位称号;2017年《睦邻优抚暖心屋》项目荣获街道十大公益项目称号,《睦邻工作坊》项目获街道十大公益项目入围奖。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新生事物,但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人员的专业性、资源的来源渠道、监管的模式力度等都有待提高。今后,“中心”将立足“社会组织”之本,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以不断为壮大“睦邻文化”建设这一工作主线而努力,做创新社会治理的助推者。(嘉定镇街道睦邻家园服务中心)
 
 
 
 
来源: 上海嘉定镇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