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2018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宜昌)暨第六期全国社区社会组织讲习班
打造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探索实施社区多元治理
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
 
  社区是社会发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与基地,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它的培育发展直接关系到基层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多元自治的程度与实效。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其宗旨在于发展基层社会、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居民自治的能力,它将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强化社会功能、增强社会活力等活动,使居民和社区之间建立起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平衡关系。
 
  梧桐街道位于桐乡市主城区,下辖16个社区,为进一步深化社区体制改革,促进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街道从2014年开始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将社会组织打造成为一支构建和谐幸福社区的重要力量。截止目前,街道共有各类社会组织320个,其中民办非企5家,注册社团30家,平均每个社区拥有社会组织20个以上,初步建立了志愿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兴趣爱好类等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一个独具梧桐特色的社区多元治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平台搭建提升硬实力
 
  街道整合各方资源,于2014年培育了全市首个镇(街道)级社会组织——桐乡市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同年,街道在环南社区建立了建立了全市首个镇(街道)级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为街道的“三社”建设工作搭建了一个全新平台,致力于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社区“草根类”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总面积350平方米,内设展示厅、办公室、会议活动室等,承载了社会组织培育、交流、创意、展示等多项功能,街道下属的17家注册社会组织均已入驻,如庆丰社区的七彩夕阳社会工作室、杨家门社区的傅阿姨为老服务站、大发社区的幸福花家庭工作协会等。
 
  二、引导发展打造软实力
 
  1、积极培育。按照市民政局试点先行、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等注册要求,梧桐街道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对下辖社区明确提出全面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要求,负责登记后的业务指导和监管工作。这为基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及其运行机制的规范提供了依据和支持。对于已经登记注册的社区社会组织,以“1名社区专职人员+1名持证的专业社工+1个社会组织”的工作模式,开展社会救助、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等各类服务,坚持边发展、边规范,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自治目标。
 
  2、深化服务。结合自身特点,街道采取“政府资金支持、多方协同参与、专业团队管理、社会组织受益”的基本运营架构,由公建民营方式承接,负责输入专职团队开展服务,探索一条富有梧桐特色的社会组织嵌入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引进嘉兴青鸟社会组织托管街道新世纪公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他还作为优秀社会组织督导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这是街道探索养老服务社会化运作新模式的一个有益尝试。另外,街道还对庆丰社区老年协会进行提档升级,使其注册成为社会团体。通过一个民非、一个社团的试点工程,在全市层面起到示范作用,致力于深化社区服务内涵。
 
  3、人才保障。在社会工作专业队伍尚未全面覆盖基层社区的前提下,街道社区干部做到努力学习,率先转型。截至目前,共有83名社区工作者持有社工证,其中42名社区工作者持有国家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各社区建立社工站以来,街道更加注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每年选派十多名社区干部骨干外出挂职锻炼,开展“青蓝结对”助力成长,培养社区“社工型”年轻干部。在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下,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新的突破。
 
  三、多元治理实施强实力
 
  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多元治理环境,使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同等的政策环境中百花齐放,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关键。梧桐街道在实施社区多元治理中充分依托“三社联动”工作,围绕“人、资源、资金、项目”四个方面开展了二年的“爱满梧桐”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共计26个服务项目满足了1196个家庭和人的个性化、精细化需求。今年又倡导实施了“彩虹桥”三年行动计划,为有公益需求的项目找对象,让有能力承接的社区组织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也为政府部门、热心公益的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找到服务居民的机会和反哺社会的渠道,形成“三社”资源共享、分工清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2017年作为 “彩虹桥”三年行动计划第一年,4月份以“七彩环保制作秀”的形式开展彩虹桥计划启动仪式和社工周活动,征集居民百姓需求,拉近社区服务距离,强调多元广泛参与。 2018年1月将举办的“彩虹桥”计划“公益项目相亲会”主题活动必将搭建起“社区、社会组织、义工和公益企业”之间的桥梁。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目前梧桐街道基层社会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它们在内部的规模、结构、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和一定的内部激励机制也限制了组织内部管理机制的成熟。
 
  2、培育孵化能力有待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性仍处于较低阶段,也没有健全的惩戒制度与奖励机制,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动力与竞争力明显不足。
 
  3、资金来源不够宽广。梧桐街道绝大部分基层社会组织日常运作资金的100%都来自各级地方政府,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主。这就造成了一支独大的局面,增强了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事实上,目前基层社会组织能够获得政府的公共资金很有限,仅仅只够,甚至不够维持组织的日常生存,更不用说为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足够条件。
 
  4、专业技术不够有力。尽管目前梧桐街道下辖各社区的社区干部都在努力考取社工职业资格证书,但在街道已有的17家基层社会组织中,专职社工仅有1名,目前就职于梧桐心贴心服务中心。专职社工与科班出身的专业性社工人才的缺失会影响基层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的程度。
 
  五、努力的方向
 
  1、打造大平台。梧桐街道将充分利用 “街道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为街道的“三社”建设工作发展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街道社工委将通过邀请专业社会组织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派专业社工到社会组织取经学习,以“请进来,送出去”的两种形式定期举办“活力社工”沙龙,提高入驻社会组织和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并在项目申报、项目策划、活动举办等方面提供协助,从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发挥大作用。虽然目前街道基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这些社会组织在为老服务、新居民子女教育、家庭和睦等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街道都将会为社会组织多争取一些资金来源,并通过街道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为社区公益社会组织提供扶持资金和发展机会,进而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实际问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此外,街道将通过进一步引导和督促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以便更好地服务民生。
 
  几年来的努力,梧桐街道基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的本土化步伐已初显成效,它在整个街道基层社会自治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激发了社区活力,增强了社区多元治理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区建设进入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主题的新阶段,在社区建设迈入新时代的进程中,梧桐街道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继续大力推进“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专业社工为支撑的,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来推动社会治理”的新型基层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来源: 桐乡市梧桐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