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2018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宜昌)暨第六期全国社区社会组织讲习班
双管齐下 合作共赢 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工作优势互补
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
 
  随着近年来国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在我国社会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各级政府组织一直在探索如何有效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在社区建设、社区服务中的社会功能,将社会服务组织培育打造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左膀右臂”。本文通过分享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培育和扶持社区社会服务组织的经验,探索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社区社会服务组织的有效途径。
 
  大塘街是广州市越秀区辖下的一个街道,位于越秀区中部。辖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下辖14个社区。街道人口居住结构比较均衡,社区空挂户比较多,常住人口59231人,约1.8万户家庭,流动人口7994人。长者以及残疾人较多,60岁以上长者13327人,占全街人口的20%左右,其中独居长者378人;在册残疾人总数986人。低保户家庭156户,201人;低收入家庭87户,176人。
 
  街道位于广州市老城区中心的中山三路、中山四路商业繁华路段。过去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国有厂及国有商店的职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城区的改造,过去的工厂商店搬的搬,关的关。前几年大量的职工回到了社区,从“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
 
  虽然一部分住宅发展成商品房,但大部分都是保留在低矮楼龄较长的传统旧楼房和平房。贫富有一定的差距,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不一,居民关注社区,但是在处理社区问题上,态度传统,依赖居委会,参与解决的动力不强,主动参与意识不高。
 
  针对以上特点,大塘街近年来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手抓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发展,一手规范社会服务组织管理,建立了街道与社会服务组织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促进了社会服务组织与政府优势的互补。
 
  一、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优秀社区社会工作平台
 
  (一)打造秉政社区“高扬工作室”,建立居民自治管理平台。“高扬工作室”源于高扬——秉政社区居委会一名普通的社工。这个80后的年轻小伙子,在秉政社区工作期间,走遍了社区的家家户户,倾听居民群众心声,帮助居民群众解决了许多看似细微却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得到居民群众的共同认可。然而开放的空间、简陋的环境还是给社工与居民的沟通带来了一些不便。2012年11月,在大塘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秉政社区以优秀社工高扬名字命名,成立“高扬工作室”,将社工、社区“两委”委员、楼组长、志愿者和热心群众聘请为工作室成员,共同为居民群众开展服务。独立的空间、温馨的环境、贴心的服务,使“高扬工作室”成为了秉政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有效沟通的一个纽带,为社区开展居民自治管理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二)借助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成熟的五A社会服务组织机构。街道在2015年家庭综合服务项目和长者综合服务项目招标中,根据街道特点,精心制订服务指标,并通过认真筛选,确定了广州市白云区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承接街道家综和长综服务。广州市白云区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是一所由穗港两地社会服务界多位知名资深社工发起成立的非牟利社会服务机构,具有丰富社会工作实务、督导、管理、教学经验。这所机构强调用心服务,专业水平高,被评为“5A社会服务组织服务机构”及“全国百强社工机构”。在进驻大塘街道3年来,面向辖区内居民开展了大量的家庭、长者、青少年及特殊人群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和支持。
 
  二、把握社区特点,打造针对性服务
 
  (一)针对精神康复者较多的特点,支持构建乐融坊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大塘街在册精神康复者有250多人,据相关部门排查及就诊记录掌握得到的信息超过300人之多,除康园工疗站提供部分相关服务外,其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补充。大量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康复而未有专业服务跟进是一个隐藏在社区里的隐患。为发挥社工机构在精神康复专业的优势,街道办事处2017年6月在寸金尺土的黄金地段,提供原有居委会用房(50多平方)扶持成立了专门为精神病康复者及其家属服务的乐融坊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中心,弥补精神病康复者在社区管理、服务上存在的盲区,探讨跨专业团队的介入服务模式,为辖区内精神病康复者、家庭及照顾者提供了便利的社区支援服务。
 
  (二)倡导并支持社区组织组建助餐义工队。大塘街是一个典型的长者型社区。辖区60岁以上长者超1.3万,占全街人口的20%左右,其中超高龄且行动不便长者较多。为了解决辖区长者做饭难、吃饭难问题,除了支持社区建立长者饭堂,提供长者大配餐服务外,街道办事处还和广州市白云区岭南社会服务发展社共同探讨助餐模式,结合区内下岗工人较多的特点,组建助餐义工队,为有需要老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务。现在,透过制定“助餐义工工作流程、助餐义工福利制度、外展培训制度、人员体检制度以及储备助餐义工后备人员制度”等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一支32人的“低龄长者服务高龄长者-助餐义工队”每天为社区内重点关顾群体(孤寡、独居、空巢、高龄,行动不便等弱老家庭)提供送餐到户服务,改善了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
 
  (三)牵头组建“楼宇议事会”,加快推动老旧楼宇的电梯加装工作及自我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城市旧楼未设电梯,高龄人群出行不便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旧楼房屋加装电梯,让“悬空老人”轻松上下楼,关系民生,连通民心。近年来,街道以楼栋为单位,通过牵头建立“楼宇议事会”,针对旧楼内部事务组织住户代表进行协商,指导议事会成员制订电梯加装方案,通过“多方协调者”(街道职能部门、社区党员、居委会社工、专业社工)的介入调解,解决低层住户反对及经费筹集等问题,有序开展加建电梯工作。同时,指导议事会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引导业主“买好电梯,养好电梯,检好电梯,管好电梯”;以建立健全自治机制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思路筹建委员会或自治小组,通过法治及自治相结合,有效解决老旧楼宇产生的问题。
 
  三、建立监管机制,促进社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社会服务组织是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承接者,协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了各类社会群体的公共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但是,与国外已有百年发展史的社会服务组织相比,我国社会服务组织尚处于“襁褓期”,在组织建设、规章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方面还比较薄弱。大塘街道办事处在大力培养扶持社会服务组织的同时,还加强了对社会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
 
  (一)把辖区内的社会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纳入街道工作范围。通过各种形式(如学习会、学习资料推送等)提升社会服务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凝心聚力,为建立和谐幸福社区共同努力。
 
  (二)尊重社区社会服务组织权利,指导而不主导社会服务组织服务。在社会服务组织进驻及开展服务期间,街道从场地、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但始终保持指导的角色,对社区事务给意见但不做决定、给支持但不做主导,把决定权交给社会服务组织,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
 
  (三)改变过去“重登记、轻管理”的观念,把重点放在管理上。一是建立例会机制。街道办事处与辖区内主要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建立了例会机制,定期了解社区社会服务组织的工作情况,适时提供意见及建议。二是建立走访机制。街道领导干部坚持深入社会服务第一线,除了经常巡查辖区内提供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及参与其组织的社区活动外,还积极走访辖区居民,了解他们的困难及实际需求,掌握居民对社会服务组织工作的评价及建议。走访机制不仅缩短了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及居民的距离,还使街道掌握了社区的一线服务信息,有利于制订各项监督管理措施,促进社会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协助社会服务组织建立机构及项目管理制度,促进机构的法制化建设。由于国内社会服务组织起步较晚,制度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街道办事处着力监督辖区内社会服务组织建立相对完整及规范的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同时注意协调其他政府部门提供专业咨询意见,通过各种宣传及推广,加强机构的法律意识,促进机构遵纪守法、按章办事。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大塘街已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模式,打造“1+3+X”社区服务模式(残疾人+长者服务、青少年及家庭服务+社区专案),构建成“基础服务+特色服务”多元服务, 使本街的社区社会服务组织工作朝专业化、科学化、多层次方向发展,构建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展示服务平台。今后仍将进一步完善政府向社会服务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服务组织提供更高质、更完善的社会服务。
 
 
来源: 广州大塘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