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核心商圈治理路径探索
成都市锦江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商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经济形态,锦江区以四川省成都市最具代表性、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春熙路、盐市口等核心商圈为试点,围绕商圈党建引领、平台搭建、公共服务、机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核心商圈治理的锦江路径,党建引领商圈治理的做法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探索商圈党建“春熙路径”“百年金街”焕新颜》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一、机遇与挑战
当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国内对于治理创新的探索与研究主要集中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区或小区,而对于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生态系统更加复杂的商圈等公共空间的治理创新却鲜有人研究。从治理角度看,核心商圈具备几个共性特点:一是聚集大量商家企业和职业人群,区别于传统社区治理参与的主体以老人、小孩为主,商圈治理参与的主体主要以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的职业群体为主。二是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区别于传统社区治理以追求社区归属感、认同感为主,商圈治理的主体主要以经济人、职业人或者流动过客的身份自居,对商圈的依赖性不高。三是“弱政治参与”倾向突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内部关系连接比较松散,崇尚个体自由,对社会公共事务缺乏兴趣。
基于此,如何把各商圈多元主体动员起来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现代城市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成都市锦江区将城市治理延伸至商圈,突出党建引领,整合商圈多元主体和各方资源,为职业群体参与商圈治理搭建平台,建立和完善商圈治理体制机制,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二、路径与做法
(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商圈共建共治
一是建立商圈党建组织体系。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建立、党建活动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依据商圈内产业功能布局集中、商务楼宇林立、职业群体庞大等特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依托行业协会上下联动,推行“1+7+N”等商圈党建工作体系,建立“轮值书记”制度,构建“商圈党委+行业党总支+企业党支部”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触角纵向延伸到底。
二是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对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生产经营稳定的企业,单独组建基层党组织;对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生产经营联系比较紧密,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企业,打破单位界限,以一家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业党组织为核心,联合若干家规模较小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实现党的组织触角横向拓展到边。
三是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以商圈内的党员为骨干,广泛动员楼宇业主、商家企业、群团组织参与到党建工作中来。具体做法:一是以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鼓励和吸引优秀企业与商圈小新企业分享经验、共享资源;二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高质管理和高效运作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三是同步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党外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搭建治理平台,整合利用商圈各方资源
一是整合资源搭建公共空间共享平台。采取分类建、分点建的形式,在核心地段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院落建居民活动场所,在大型商务楼宇建党群服务站,形成“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活动场所+楼宇党群服务站”的三级“党群服务综合体”。将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为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各方主体共事议事、讨论协商、交流决策、共谋发展提供阵地支撑。
二是建立队伍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建立由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春熙孃孃志愿服务队,劝导不文明行为,配合执法人员打击各种消费骗局,协助参与平安社区建设;建立由企业、商家代表成员组成平安守望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治安巡逻、文明经商宣传等工作;建立由社区网格员组成的“红袖套”志愿服务队,开展特殊人群异常信息报告、消防及交通等安全隐患问题的协助排查整改等工作;建立由辖区楼宇专业物业公司组成的物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对所辖楼宇的巡查、外来人员登记及楼宇商户矛盾纠纷协调处理等工作。
三是建立商协会搭建协商自治平台。成立商圈商会、街区商协会等自治组织,构建街道主导、商协会作用前置、商户自律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体系,全面推行“街长制” “一街一公约”“院落公约”等,建立《风貌业态联审制度》等机制,对商圈辖区商业形态、业态进行分类梳理,牵头成立如服装、餐饮、百货等各类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专业优势,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调解内部矛盾纠纷,促进商圈和谐稳定、提档升级。
(三)提供便捷服务,切实满足商圈各方需求
一是面向商圈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商圈党委利用“四会”即“春熙夜话、走访谈心会、网络联席会、项目梳理会”,“三清单”,即“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等方式收集个性化需求,根据需求向街道、职能部门、相关社会组织“转单”或直接“做单”提供针对性服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每周定期走访商圈企业,根据他们的所需、所急、所困,既当“红娘”又作“保姆”,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辅导、资源链接和信息共享等服务,盘活商圈资源。引入创客联邦MFG、WeWork、侠客岛等运营团队,为商圈楼宇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增加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节省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是面向商圈党员,激活“红色”服务。一方面,由商圈党委向流动党员广泛提供“红色”服务。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服务站由专职党务工作者负责,主要做日常党员管理、“线上”平台建设、“线下”党员活动等工作;另一方面,让党员“站出来”,为商圈提供“红色”服务。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党员志愿者用志愿服务时间获得积分,并享受辖区商家的会员折扣或优质服务,有效吸引党员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并带动其他爱心人士主动参与。
三是面向职业群体,分类提供多样化便捷服务。针对低龄化、高学历、高收入商圈白领,依托苗圃联动“睿哥创业辅导工作室”等10余个商圈党群服务团队,分别提供职业规划、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文体娱乐等特色服务,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助力形成特色品牌服务活动。科学布局公共服务站、“社区政务服务超市”等,为商圈提供政策查询、事项受理等180余项政务及生活便民服务。积极推广成都“天府市民云”、锦江“政民通”手机APP等网上办理方式,全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四)建立长效机制,全力建设和谐平安商圈
一是建立完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聚焦商圈转型升级、法律咨询、物业纠纷、监督管理、安全应急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拓展延伸“街道呼叫、部门报道”工作机制,建立商圈发现、街道呼叫、部门应答、问题解决、效果评价和工作保障机制,形成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协同联动,商圈企业、职业群体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管控体系。搭建“春熙夜话”平台,发动各类党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激发主人翁意识,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二是建立完善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引导商圈治理主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治理难题,注重通过购买法律专业人士的法律咨询服务,定期为商圈治理提供法律咨询。引导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机构和法律援助等法治资源入驻商圈,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充分发挥区劳动纠纷联调中心“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和合智解”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作用,拓宽法律服务获取渠道,缩短纠纷化解时间。
三是建立完善科技助力智慧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作用,形成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持续完善“1362”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商圈指挥部“云防”系统为依托,深化推广重点区域“CTR”一体化警务联动机制,实现全区情指一体化决策、警力联勤联动、社区治理联动“一体化”管控,舆情巡查、网络引导、联动处置“一体化”化解。
三、成效与反响
截至目前,春熙路、盐市口商圈以行业统建、区域联建、共驻共建等方式,已成立各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党组织312个。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引进、培育和孵化“本土”社会组织40余家,分类提供法律咨询、创业辅导、交友联谊等50余项服务。群团组织已为广大党员、企业员工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500余场,惠及2万余人。盐市口商圈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考察团120余批次、3000余人。春熙路商圈以组织架构一核化、党建主体多元化、工作方式服务化为主要内容,探索城市商圈党建工作路径,在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得到中组部的充分肯定。
四、探讨与反思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作机制。锦江区在春熙路、盐市口等核心商圈进行了试点探索,以商圈党建为切入点引领商圈治理,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完善商圈党建带群建机制,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组织商圈各类组织、各类群体共同研究商圈共治事项,协商商圈公共议题,解决商圈重点难点问题,为有力推动商圈共建共治探索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下一步,重点要把握好几对关系:一是要把握好商圈治理与商圈党建的关系。从实践经验看,抓商圈治理关键要以抓商圈党建为切入点,注重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换成商圈的治理优势。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把党的优良传统方法与现代经济、企业管理方法和社会工作理念结合起来,实现商圈治理和商圈党建同频共振。二是要把握好商圈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商圈及职业人群纳人社会治理的范围是城市社区治理空间、场域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扩大和夯实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提升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要把握好商圈治理与商圈经济发展的关系。有效的商圈治理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推动商圈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反之,商圈经济得到有序发展,企业和职业人群才会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去关注商圈治理,促进商圈和谐有序,共建共治,协同发展。
来源:
成都市锦江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