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精雕细琢 化瑕为美
——嘉定镇街道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
一、背景与原因
2014年上海市委一号课题全面落实后,嘉定镇街道积极谋求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后,为街道社区治理提供了更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治理方向。在翡翠的雕琢中,有这么一句俗语那就是“无花不雕件、无纹不雕络”。这话的愿意是说雕刻师在雕琢翡翠原石的时候,一定是要根据翡翠原石的情况来实际下手雕刻的,如果一块翡翠原石上面具有很多棉柳的话,那么雕刻师在雕琢的时候,就一定要采用打麻点的方式进行压棉,来去除这些瑕疵。而如果有些很难去除的棉柳、杂色、石纹、裂纹等情况,就只能采用雕花的方式来进行装饰,从而完成对翡翠瑕疵的装饰和修饰。当雕刻师沿着这些小裂纹雕成莲花、梅花等物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化瑕为美的艺术效果。
嘉定镇街道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通过把社区共营平台与睦邻点建设相互融合,用雕刻美玉的思维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从社区公共项目构思、设计到具体实施雕琢,不仅实现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更在这种精雕细琢的过程中,形成精细治理的价值引领、长效机制、方式方法和行动自觉,解决了环境脏乱、公共设施破旧等社区长期存在的“治理瑕疵”。
本案例所在地侯黄桥社区塔城路800弄、850弄两个小区分别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包含商品房、售后公房、企业宿舍等多种性质的房屋,拥有居民950户,2500余人。随着小区建设和开发,两个小区破墙后融为一体,合并后的小区留下了一些难以开发和利用的死角。850弄32号楼靠近小区围墙原有一片绿地,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措施,绿地逐渐被生活和建筑垃圾占领,居民随地便溺情况也时有发生。2016年侯黄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在日常社区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党员王林夫妇有清理绿地垃圾改善环境的想法,于是介绍他们加入了社区“科苑”睦邻点,这既是考虑到王林有技术特长符合该睦邻点的特点,同时也想借助睦邻点的团队力量帮助他更好的实现愿望。不久后,该睦邻点建立了党小组,力量进一步壮大。在睦邻点负责人和党小组长的发动下,社区居民、睦邻点成员一起献计献策参与改造,最终使一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卫生死角变成了现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居民休闲、儿童玩耍的社区花园。花园改造后“科苑”睦邻点又发挥科普推广的特点,在花园中建立了厨余垃圾减量科普示范点。居民自治热情在参与社区花园的建设中得以激发,更多的居民开始参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绿化养护、楼道美化、志愿服务等社区治理活动,社区花园以同心圆的辐射作用带动了社区整体环境、治理能力和模式的转变。
二、做法与经过
嘉定镇街道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1、党组织做好顶层设计,当好社区治理设计师。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做到两手抓,即一手抓顶层设计、全局把控;一手抓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并坚持以下三条推进路径:一是政府改变社区发展模式,创新参与机制,建立社区共营平台,围绕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核心目标,支持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从而凝聚社区共识,增强社区自主能力。在这一平台中居民不再是政府推进社区建设的援助和动员对象,而是成为治理的主体力量;二是系统整合社区发展内容,促进社区生活福利、环境生态、历史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街道出台社区共营资金扶持办法,居民针对社区环境、文化、公共设施等民生问题可以向社区党组织申请专项支持,把社区居民关注度聚焦到了民生领域;三是积极巩固社区联结纽带,使居民相互之间、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关联,激发各类主体共生共荣的社区意识。鼓励引导以睦邻点为骨干的参与主体通过社区共营这一平台讨论社区公共议题,吸引、带动其他居民围绕社区公共议题采取一系列集体行动,最终通过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2、培育核心团队,居民骨干担当绘画师。在334个睦邻点中活化组织体系,培育核心团队,增强党员力量。目前睦邻点中党员达到1034多名,有党员参与的睦邻点占比近90%,共成立党小组177个。每个社区成立了睦邻协商理事会,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社区专委会、睦邻点骨干成员为组员,具体负责社区议事、居民动员、资源整合等工作,画出社区公共议题的整体框架和解决方式。同时理事会成员分片走家串户、访贤问能,广邀社区中的潜在的能人、骨干献智出力。形成自治项目的人才库和行动队伍,如案例中所在社区,由社区睦邻理事会发起了项目的提案,“科苑睦邻点”在骨干王林的领导下,承担了项目选址、方案设计、具体实施和组织动员等工作,并于社区专委会一起与物业和业委会保持协商,促成项目实施。一个议事会,两支骨干队,加上项目所在楼道部分居民构成了这个社区花园的精英团队,在团队合作下原本被人遗忘的角落转型为休闲散步的社区花园。
3、塑造社区公民,普通居民争做雕刻师。在社区骨干的带领下,广大社区居民在参与议事、策划、规划等社区事务中有了更多的热情和指导,在党组织积极引导和社会骨干具体指导的双重作用下,有效激发了在地居民的参与热情。居民开始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不再作为旁观者而是投入项目中,做起了专业的项目“雕刻师”,一砖一瓦不落旁人、一笔一划亲自动手。小区综合改造、六角亭建设、社区花园、美丽楼道、休闲长椅等社区民生实事,由党组织引导理事会带领社区居民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民意征询及具体实施。“发言权”、“建议权”、“实施权”充分交给居民,甚至项目中粉刷的每一堵墙壁的颜色、种植的绿化种类、长椅的摆放位置都由居民说了算,党组织仅负责方向把关和协调,睦邻理事会等骨干力量进行意见汇总和方案优化,社区居民的意见得到了充分尊重和积极回应,确保了各类民生项目顺利实施。
三、成效与反响
嘉定镇街道地处嘉定中心城区,面积4.02平方公里,下辖17个居委会,60个居民小区,人口7.4万。辖区内多为老旧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存在着不少环境难题和管理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以睦邻点与社区共营相结合的方式化解社区公共议题,不仅较好的解决了社区难题,改善了小区环境,同时也助推了睦邻点在功能和人员上的提升。
1、增强了“睦邻点”吸纳居民参与的动员力。社区治理需要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而现有“睦邻点”以老年人参与为主,主要满足老年人自娱自乐、精神慰藉、互帮互助的需求,影响力也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通过社区共营项目的实施,社区中的中青年、青少年群体参与社区治理,一些中青年居民已经从自己父母那里感受到了睦邻文化的熏染,通过党组织的引领把他们中潜在资源动员出来,组建了社区青年睦邻点,通过“睦邻点”进行集聚和组织,进而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社区中墙绘美化、社区花园都有着青年睦邻点成员的参与。
2、提升了“睦邻点”参与社区事务的公共性。街道已有“睦邻点”虽然类型多样,但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承担的功能差异较大。虽然存在着一些以承担社区公共事务或邻里互帮互助为宗旨的“睦邻点”,但大多数“睦邻点”专注于日常生活层面而尚未真正迈入公共事务领域。通过创新政策机制,形成明确导向,激发“睦邻点”的公共责任意识,2018年街道成立了第一家由睦邻点转型而来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该社会组织有效开展了多长亲子垃圾分类定向赛。增强了“睦邻点”参与和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逐步把“睦邻点”建成培养居民自治态度、民主习惯的基地。
3、实现了“睦邻点”与社区自治架构有机整合。“睦邻点”丰富了居民自治的组织要素,通过社区共营平台充分发挥了这一要素在社区自治中的基础作用。通过自治项目使这种自下而上动员起来的草根组织与以居委会为中心的社区自治架构之间建立制度化的链接,在居委会与“睦邻点”、“睦邻沙龙”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沟通反馈、互动协调机制。使得“睦邻点”顺利整合进了现有社区治理体制框架,从而增强居民自治活动的有序性、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四、探讨与评价
创新社会治理,考验着我们基层的态度、耐心和智慧。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以雕琢美玉的细致状态去指导社区治理,将睦邻点与社区共营这一治理平台相融合,深入探索居民自治新模式,拓展了社区公共空间的多层次性,衔接了居民私人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弘扬了邻里文化,培养了居民领袖,带动了社区服务行动,推动了社区整合的多中心格局,形成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促进基层党建提升的良好效应。
自2015年以来,在街道社区共营专项资金资助下,累计共有141个涉及小区实事工程改造、公共设施改建、社区环境改造等项目开展实施,累计投入资金433万元,撬动居民自筹资金41.2万元。如桃园社区、侯黄桥社区在社区睦邻点的主持下进行民意征集和方案设计,成功改造了破旧凉亭并被居民命名“和谐亭”;花园弄社区睦邻点与大学生一起美化主干道路形成“彩绘花径”;州桥社区改造小区卫生死角建立了“开心花园”;梅园社区“会呼吸的楼道”由睦邻点成员发动楼组居民自发美化楼道;这些项目和资金的投入,有力促进了社区睦邻点和骨干队伍的发展,消除了原本影响公共环境和设施的不利因素。这一过程犹如去除了翡翠原石上的杂质和裂纹,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目标设计,睦邻点骨干的项目绘制,再经居民“雕刻师”的细致实施,在社区中雕建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美景,实现了社区治理的精雕细琢,化瑕为美。
来源:
上海嘉定镇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