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公益认领模式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
 
  一、左安浦园社区基本情况介绍
 
  左安浦园社区成立于2002年,辖区面积0.42平方千米,管辖3003户7606人,社区内60周岁以上老人有1759人,儿童920名,残疾人308人,少数民族331人,流动人口920人,共有5个网格党支部共有党员342人,回社区报道党员526人,回社区报道党组织5个。社区内有成套楼房13栋,平房院5所,既有老的居民楼,又有新建的回迁楼和商品楼,属于典型的“新旧”交叉社区。辖区内共有单位43家,市、区属驻区单位10家。
 
  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效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由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加上党员作用发挥,达到社区治理目标,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等资源的整合和带动,使社区治理成效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左安浦园社区在治理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治理成果:在治理主体方面,社区实现了党委班子、党建协调委员单位、党员、党支部、党小组、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等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优质化,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治理经验足的社区自治队伍;在治理能力方面,社区在开展社区治理工作过程中提高了各个自治主体的参与能力与治理能力,同时还实现了社区的“减负增效”目标。社区在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成果尤为突出,社区现有志愿者人数为1200余人,占比为15.41%,社区每年开展各类活动200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社区内现有社区自组织从2015年的11支队伍增加到了17支(合唱队、舞蹈队、编织队、太极队、京剧队、治安巡逻队、摄影班、书画班、绿色生活服务队、タ阳天使志愿服务队、580心理疏导队、模特队、爱犬联盟、青浦联盟、浦育阳光志愿者团等),其中10支队伍的成立时间在8年以上,按照组织属性分为三类(自娱自乐型、自助互助型、助人公益型),通过社区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和不断优化,三类社区自组织在占比上发生巨大转变,自娱自乐型由原来的占比最高(61%)转变为0,助人公益型由原来的24%转变为85%,自助互助型占比保持不变数量增加了4个。组织属性的优化和转变是社区实现社区成员积极提供社区服务、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等发展目标和治理任务的展现,是社区项目化管理手段取得治理成效的体现,也是社区志愿服务、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志愿者发动和管理的有效探索,摸索出了社区治理的一般步骤,个人组织化,组织公益化,公益社会化,在组织培育的基础上我们注重运用参与协商的方法,“五民工作法”,围绕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协商共治。总结出了社区服务的通用流程:需求调研-金点子-项目执行-督导调整-评估-总结复盘,梳理出了我们社区服务发展模式:服务活动化、活动规范化、规范专业化、专业系列化、系列项目化、项目组织化、组织公益化、公益持久化、持久社会化。潜心深耕社会自治,形成了四社联动的新格局:以社区为平台,由社会组织助力,专业社工陪伴和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志愿者为主力共唱戏的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美景。
 
  三、社区“公益认领”模式内容
 
  公益认领模式即社区党委、居委会或服务站基于社区及其居民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使用社区公益资金或社区服务相关费用,将社区问题或需求转化为若干基本服务内容,在辖区范围内面向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放认领申请,并采取项目化方式进行运作管理的一种广泛动员社区力量参与公共事务的社区自治模式。在党建引领下公益认领模式包含初心、传承、创新、志愿、服务五种精神内涵,运用1+N+服务的建设模式,即大党委下的多种力量共同开展共治服务活动,调动共建力量达到共享共惠的目标。“公益认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对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和探索。社区以“广泛的参与”和“协商共治”为核心,以居民议事厅为载体,以参与式协商为方法,在社区内开展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建设,推行表、议、决、选、做、评“六字工作法”、“五民工作法”。
 
  左安浦园社区“公益认领”模式的运作流程从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到结项共计6个阶段:
 
  1、成立项目管理小组阶段。项目管理小组主要由社区居委会和服务站主要成员组成5人项目管理小组。其中设置总负责人1名,负责对项目的全局把控;策划督导专员2名,负责项目的策划、跟进;综合事务1名,负责项目宣传、外联、等备道具等相关事宜;财务专员1名,主要负责项目财务相关事宜。形成以党委为领导参与者和支持者为中心的管理架构,根据经费来源不同5人分成两个小组,形成条块结合互为补充的推动力量。
 
  2、项目征集阶段。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居民组长会、驻街单位座谈会等,让社区的不同利益代表表达各自的社区需求并分享自己的社区资源。在平时日常工作中,社区注重广泛收集、听取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组织民事民议的协商会,对收集到的社区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听取参与者的“金点子”,将需求转化为项目方向,推选出服务的策划人员和参与人员,为认领做准备。
 
  3、在项目认领阶段。党委主持召开“项目认领意向会”,面向社区进行项目整体需求公示,并联系党支部、党员居民骨干、居民自组织负责人等,召开项目发布会,提出项目方向和执行要求,参与认领的社区单位、居民组织或个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认领意向,并签订意向书,项目认领完毕后,在社区宣传栏进行公示。
 
  4、在陪伴指导阶段。社区主要聚焦于“培训、答疑、督导和执行”这四个步骤来保证社区项目的高效运行。其一,从思想认识层面培养党员、团队成员和居民骨干的社区服务意识和公共精神,与社会组织或高校合作,意请专业人士为社区骨干、团队进行项目培训,包括项目书的撰写和策划、实施方案优化指导以及具体执行指导、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其二,基于培训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解答相关疑惑和问题,给大家以具体支持和鼓励。其三,督导专员对项目执行进行跟进和督导,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方面的督导,不同团队的引导方法和方向都有所区别,并评估项目进度以及监督是否达到各阶段目标。同时也需协助团队解决活动场地、资料收集及社区宣传等问题。对认领人的情绪疏导也是督导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运用现状分析、政策解读、压力缓解等方式保证项目顺利执行。
 
  5、在项目总结汇报阶段。社区项目评估小组以及项目策划、督导人员会对参与活动的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或者电话回访,同时审核公益认领的团队的项目总结材料以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总结材料,还会在材料审核的基础上继续召开项目汇报总结会,公益认领的组织和个人对承接的项目进行分享汇报。
 
  6、项目评估阶段。为保证和保护项目执行人的参与度与成就感,采取认领人自评和专家点评两种方式相结合,认领人自评分值占50%,专家占30%,受益对象占20%,大大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外聘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时也就项目的发展方向做出指导,起到参与者很好的引导作用。
 
  “公益认领模式”强调党建引领下多主体的参与,2019年党委共计发布了15个项目,42项活动,11支党员队伍,2家区域化党建单位,4名回社区报道党员,1名社区党员,4个党支部,1家政府部门等公益主体,共计有14个项目,33项活动被认领。做到党员认领、党支部认领、党员骨干队伍认领、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认领、回社区报道党员认领、报道党组织认领,带动了大批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受益对象占到社区总户数的33%。模式推广4年来,扩大了居民群体的参与,极大地改善了社区治理效果,整合了社区资源,促进了社区发展。(左安浦园社区党委书记 郝宏婷)
 
 
 
来源: 北京龙潭街道左安浦园社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