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9年常务委员单位会议(银川)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
铸专业队伍 抓精细治理 夯实基层基础
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
 
  社区是城市的干细胞,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更是改善民生的依托。因此,加强居民委员会建设,服务居民群众,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自治水平,促进社区和谐,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基础所在。普陀区坚持问题导向和依法引领,以畅通为民服务为目的,着力探索一条适合普陀发展需要,解决根本问题,激发基层活力的新路径。
 
  一、以专业化建设为抓手,打造素质过硬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城市基层治理,必须构建一支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都队伍。普陀区坚持以“减负增能、便民强基”为目标,以建立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抓手,不断加强机制建设,抓牢重点领域,锤炼专业技能,探索推进居委会和业委会交叉任职,着力提高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一)抓机制建设,打造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的专业体系
 
  会同7家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发布了《普陀区关于规范居村功能、畅通为民服务的实施意见》及《普陀区居民区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居民区社工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普陀区社区工作者“百事汇”服务积分卡》的“1+3”文件,对居委会在优化服务流程,规范错时制度,加强联系群众,配合网格巡查,健全议事协商,推广信息化应用等六个方面的制度进行规范,以此来推动普陀区的社区多元治理、专业治理、精准治理走向深入。
 
  积极整合区内区外优质资源打造普陀区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使之成为社区工作能力培养的“练兵场”和“主阵地”。制定社区工作者2018年-2020年三年培训计划,开发“助力启航”、“乘风远航”、 “创新领航”等主题,设立适应性初任培训、专业化提升培训和拓展型骨干培训等项目,引入当前社区治理的热点案例与前沿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社区工作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内训课程,设置在线考场,不断激发社区工作者按需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新“小班化、精品化、互动式”培训模式,聚焦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群众工作、社区营造等重点,开设社区精细化管理精品课程,提升居民区书记、主任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二)抓“减负工程”,释放居民区队伍的能量空间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精简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落实事务准入机制,截至2018年底通过居委会电子台账系统下沉的表单已精简至89张。积极对接区基础数据库,把地理信息库资源落地到居委会,并实现地图化标注;打通电子台账记录和实有人口库信息,实现居民信息标签化管理,自助生成了居委会活动信息的上报和社区微信发布,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居委会重复工作造成的负担,也让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居民区,服务好居民群众。
 
  今年2月15日,涉及全区259个居委会的“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百日竞赛活动正式启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居民区社区工作者“迈开腿、张开嘴、敲开门、打开心”,真正把居民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管起来、尽力办、解决掉、反馈好”。截止目前,全区共有1840名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四百”走访活动,收集上报走访信息126763条;反馈“急难愁盼”问题共1394件,其中环境卫生397件,为老服务225件,消防安全70件,综合安防51件。目前已解决问题952件,占比68.3%。
 
  (三)抓重点领域,培养社区专项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为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关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六个一批”工作的整体部署,会同区内多个部门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积极推进落实“业委会交叉任职一批、重大物业矛盾调处一批、工程审计和代理记账试点一批、物业维修基金续筹一批、物业管理能级提升一批、物业达标测评一批”,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击破居委业委“两委”工作壁垒,加强考核激励,鼓励和发动居委会成员和社区党员参与业委会工作,积极推进“交叉任职”工作。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下的“1+3+X”的住宅小区治理体系,理顺居民区“三驾马车”的关系、推动业委会正常运作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为推进住宅小区综合筑基固本、提质增效。
 
  二、以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推进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居村干部队伍的不断年轻化,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完成居村委会日常工作的需求越发迫切,居村委会电子台账、社区治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被推到了一个空前重要的时间点。根据市民政局的相关指导意见,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普陀民政积极响应,主动探索将居委会信息化建设作为基层“减负增能,便民强基”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激发基层自治的活力。
 
  (一)需求导向智慧治理,用数据精准“指路”
 
  普陀“社区治理云平台(二期)”于2018年底完成开发并投入全区259个居委会运行,在一期社区风采、社区通知、自治项目、居务公开、政策查询、人口信息等8个功能板块的基础上,导入社区资源2.5维地图,接入居民区物业监控视频,实现居民和居委会互动交流,优化操作体验和便捷度。此外,还扩展平台的数据外沿:一是对接市民云政策数据库,并按照生命周期归类,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实现社区事务受理在线预约服务,最大程度方便居民查询办事;二是加强与区内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对接区委组织部的党员信息系统、区政法委的综治信息系统、区妇联的信息发布系统,在丰富平台内容的同时,建立数据互通的桥梁;三是强化后台管理和监控,实时监控“云平台”电子触摸屏和身份认证识别设备的运行情况,远程维护,打造辅助决策板块,在做实前端数据采集的同时,加强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发现社区“亮点”、群众“痛点”和民生“堵点”,及时掌握社区共性问题和需求,适时调整治理服务方式内容,实现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对接,为社区分类治理提供政策依据。
 
  截止目前,云平台共发送“社区通知”17382条、“社区风采”8125篇、自治活动3976次,共感知到75万余次的居民使用点击,其中“社区通知”是最亲民的互动板块,微信端达59万余次,大屏达到21万次;其次“社区风采”的双终端也达到19万余次。
 
  (二)一网通享智能普陀,用互通拉近“距离”
 
  “社区治理云平台”是“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综合管理平台向居民区延伸的末梢神经,是普陀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该系统依托各街镇的网格服务片区,按照1个城市大脑、2张专网、3级平台、4级应用,以及海量传感器及与之配套的处置流程的完整架构,覆盖全区十个街镇,涵盖公安、消防、民防、市场监督、河道、建管、民政、绿化市容等10多个专业条线,满足消防安全、电梯运行监测、居家养老、垃圾处置、水质监测等多维度需求。社区治理中,复杂事务和重大项目的跨部门协同往往耗费大量沟通成本,而全新的智慧平台将采用智能化手段科学调度、明确分工,从而有效提高各级机构的协同工作效能。而“智联普陀”的建造正式以大数据总结出城市和社区治理中隐藏的规律,作为制定管理方式的依据,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物联感知、社会开放和政府存量三种数据基于新模型产生的“化学反应”,将推进城市和社会画像趋于精准。更好地发挥“大脑”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驱动力,使得社区治理过程更具透明性、回应性、有效性和包容性,让社区有智商亦更有情商。
 
  (三)移动助手智能办公,用技术感知“温度”
 
  2017年起,按照市民政局在居委会实现“全岗通”工作的要求,普陀结合实际推出“百事能”服务,并编印下发了《普陀居民区百事能工作指导手册》的2017版和2018版两个版本。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工作者日常工作的考核评估,设计开发“百事能”APP,提供社区工作者日常管理和服务居民的移动办公助手,包括社区走访记录、日常考核考勤、居民咨询反馈、业务政策查询、首问接待评价、在线自助学习、建群交流互动等功能模块。“百事能”APP不仅是参赛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帮手,还可以监督数据采集真实性,也能帮助区和街镇更直观更及时地掌握居民诉求和难点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让“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成为常态,具象为指标,把“门对门的陌生人”变成“面对面的知心人”,为提升社区“温度”探索新的路径。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社区治理工作永远在路上。普陀民政将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攻难点,增强信心提弱点,顺应民心消痛点,把握重心出亮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促推普陀社区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 上海普陀区民政局-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