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当前位置:2019年常务委员单位会议(银川)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
推进精细化管理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怀柔区泉河街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探索与实践
泉河街道自2002年7月9日成立以来,致力发展社会事业,突出建设管理并举,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走出了一条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新路径。
1.转变方式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了社区服务和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等措施,并贴合实际地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活动。提升三类服务水平。紧紧围绕社会动员工作,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开发特色的、贴近居民实际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壮大服务商队伍,开发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以争创全国文明区为契机,实现街道大厅服务“面对面”,社区服务站服务“点对点”,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服务,各种申办事项办结率保持100%,居民满意率100%。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加强就业培训,确保每年都能够超额完成就业任务。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阳光低保,应保尽保。落实“九养”政策,建立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实体管理、社会参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施社区老年健康保护工程,建立家庭病床,充实和完善社区托老所。建立和完善社区救助机制,实现就近救助、及时救治的目标。
2.质保并举提升社区环境建设能力和水平。以建设整洁优美、生态有序、健康舒适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以打击新生违法建设为重点,加大发现、查处工作力度,确保实现了违法建设“零增长”、“零容忍”目标。加大对辖区内小街小巷、居住区内破损道路整修、主要街路墙体破损、围墙护栏锈蚀等整治工程。以治脏乱为重点,加大对社区内乱堆乱放、乱栽乱种等清理力度。加大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环境秩序治理力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环境卫生考核办法,为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大力推行了单位自管、居民自管、社区代管三种物业管理模式,通过“3+2物业管理模式”,实现无物业小区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小区业委会组建率达到了100%。
3.大力创新提升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和水平。以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手段,助推社区文化繁荣发展。做大做强“睦邻文化”。每年举办一届邻里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睦邻文化活动800余项,有效解决了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1000余个,被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授予“推进中国社区睦邻文化工程重大贡献奖”荣誉称号。大力发展“广场文化”。每年举办一届夏日激情文化广场活动,举办100余个专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2000余个,吸引30万余人次到场观看,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承推新“慈孝文化”。每年举办一届慈孝文化节,通过开展慈孝服务及慰问、评选慈孝之星、慈孝家庭、唱慈孝歌、举办慈孝论坛等500余项活动,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地宣传和引导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慈孝文化。
4.强化自治提升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和水平。以居委会搭台,居民唱戏的形式,唤醒居民自治意识,逐步建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拓宽居民参与领域。通过社区党群连心室、居民议事厅、人大代表联络室等自治机制,建立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流动人口代表、居民代表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广泛征集议题,引导居民共同商讨社区事务,实现政府主导、社区自治、驻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共建、志愿者互助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增强社区生机与活力。完善居民自治制度。深化社区居务公开制度,以社区财务公开、社区重大事项公开公示为突破点,加强社区事务公开栏建设,明确社区居务公开的范围、载体、程序、监督措施,逐步实现社区事务全面、全过程公开;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管理制度,以健全居民会议、议事协商会为重点,引导居民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项进行商议、决策。制定《北京市怀柔区泉河街道办事处关于推进“参与型”社区民主协商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参与型”社区民主协商治理模式,在12个社区分别成立居民议事会厅,形成了社区事务大家评、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的自治模式。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街道在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区治理问题也突显出来,主要表现为:
1.在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街道中心管理体制与行政体制紧密相连,工作方法仍然以行政推动为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区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在运行机制方面,主要还是以提供服务和直接服务为主要形式,还没有实现向服务组织和组织服务转变。二是运行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到位。公共服务的项目化管理、公益性服务的社会化运作和便利服务的资源整合等“三种运行方式”,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基础。在探索和实践中,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较少、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等因素成为制约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瓶颈,致使无法进一步开发社区服务新项目,无法使社区服务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三是志愿服务需要进一步深化。主要存在着注册志愿者自身素质不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大、志愿者激励回报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四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社区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目前,社区服务队伍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提供简单的劳务型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智力型服务,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2.在社区环境建设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街村居卫生死角整治不及时。由于12个社区和8个村的地域交叉较多,在这些区域居住的人群,尤其是一些外来打工者,其心理上把居住地作为一个临时安身之处,对生活环境要求较低,对周边环境卫生也就不太在意,导致这一区域成为环境卫生建设的难点地区,垃圾乱放、污水乱流、道路破损、乱搭乱建,缺乏专人打扫和管理等等,造成了卫生状况的恶性循环。二是社区环境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街道环境建设经费主要由物业应急资金、日常管理资金以及区政府下拨的环境整治资金组成。由于街道现有的管辖小区多数属于老旧小区,存在着路面坑洼不平、围墙护栏破坏、院内照明灯破损等诸多问题,现有环境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街道只能本着“重的急的先处理,轻的缓的稍微缓一点”的原则开展环境建设工作。三是社区居民环境建设意识较差。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生活习惯的差异,给环境卫生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和压力。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部分居民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垃圾乱丢乱扔乱堆,破坏绿化种植蔬菜,停车强占绿化带,宠物在公共场所、沿街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等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
3.在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和水平方面。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办公经费较以前有所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社区本身的许多事情都受到了经费的制约,举办品牌活动时更是捉襟见肘。各社区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来源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贴补,再加上社区的各文艺队成员均是在自愿的前提下,没有正常的投入和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每次组织活动时都要面临经费如何解决的问题,导致一些活动无法开展,即使开展了,在质量上也大打折扣,致使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品位很难提高。
4.在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参与主动性不强,主动社区参与行为寥寥无几。居民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他们虽然都生活在社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对本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很多人即使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也是以动员式、执行性参与为主,比如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等。这种参与模式既不能对社区内的事务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居民的参与结构失衡。从年龄上来看,老人、青少年参与多,中青年参与较少。参与社区活动的主要人员是一老一少,“老”主要是指离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和工厂企业老职工等,“少”主要是指在校的中小学生。而能够为社区建设提供更为高效的支持和帮助的中青年等社会中坚力量却很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三是参与内容有限,非政治性参与是参与的主要内容。所谓非政治性参与是指居民参与的社区事务很少涉及政治。目前,社区居民参与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对于社区的政治事务,一般的社区成员很少关注,参加者更是寥寥无几。四是参与率低,社区精英为社区参与的主要人群。这主要表现在:参与人员的数量有限,涉及面不够广泛,呈现出一种精英主义模式,即参与社区管理与决策的是社区内各单位代表、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内的人大代表、离退休的党政干部及少量的居民积极分子。大多数社区成员并没有认识到社区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反而认为它是一级行政组织,自己参不参与并不能对它产生什么影响。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建议
1.以加强社区服务为重点,打造“服务泉河”。建立政府对街道中心的基本财政保障机制;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库,形成公共财政支持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居民、培育社区服务组织等项目;积极吸引市场、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托96156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发挥社区服务商的主体作用,开发便利缴费、家政服务、代办代理、商品配送、废品回收等服务项目,形成规模化运作。制定社区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有关法规,对公益性服务项目和便利服务项目实施减免税收优惠,促进街道中心发展。
2.以创建宜居社区为目标,打造“美丽泉河”。改善环境应当先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针对退休无业人员,社区要加大环境卫生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并定期组织其参与环境创建,增强其环境建设的参与意识;针对在职人员,社区应与其所在单位建立起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其在社区环境建设中的表现,并作为其各项考核奖励的参考;针对在校学生,社区应与学校建立起沟通机制,及时组织其参加各类环境知识讲座,并参与到社区环境清洁活动中去,促进社区环境卫生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3.以创新文化品牌为驱动,打造“文化泉河”。通过整合资源、宣传引导等举措全力壮大三大品牌文化,引导辖区居民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高居民文化素养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手段,助推三大品牌繁荣发展。继续抓好“品牌文化”建设,努力办好邻里节、夏日文化广场、慈孝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把老品牌做大做强,同时新推出1~2个文化新品牌进行培育,增强社区文化的生命力。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文化队伍,探索开办社区中老年艺术培训学校,以京津冀一体化为题材,策划创编舞台音乐剧。
4.以提升自治功能为导向,打造“民主泉河”。对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畅通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渠道。依照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居民参与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参与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参与条件和奖励措施等。同时要尽可能地简化程序,以便于实际操作,保证居民参与的实效性以及广泛性。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务,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务,促使其主动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监督中去,完成从个人到公民的身份转变,真正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增强公民参与的有效性。
来源:
北京泉河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