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9年常务委员单位会议(银川)暨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推进会
探索“四众”自治模式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
 
  招宝山街道辖区主要由老城区、后海塘区域和镇海港区三部分组成,辖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29万人,注册登记外来人口2.71万人。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2个新村,共计59个居民小区。自2012年起,招宝山街道积极探索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建设工作,通过街道平台引导、社区组织整合、社会力量支持、居民主体参与,全面推行自治阵地“众筹”、小区事务“众议”、公益服务“众行”、社区文化“众享”的“四众”互助自治模式,走出了一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通过整合资源,联合建站等措施,48个小区自治互助站全面覆盖了辖区小区,居民满意率达95%以上。
 
  一、三方参与,互联对接,实现自治阵地“众筹”
 
  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采取实体化运作,做到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使自治功能看得见,能落地。截至目前,街道通过“街道+小区+社会”三角模式,上下对接,左右互联,在59个小区组建48个自治站,共有8000多居民参与到自主管理中,近三年来解决问题5400余件。
 
  (一)资源共享,自治场地众筹。为确保居民自治顺利运作,街道、社区主动出面对接,协调物业部门内部挖潜,通过物业配套用房里“挤一挤”、堆放杂物闲置用房里“挪一挪”、热心居民家里“辟一角”等途径,因地制宜建立“会客厅”“聊天室”“睦邻吧”等各种形态的小区自治互助站。同时,发动居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捐物,为自治互助站配备必要设施。如胜利路社区清川小区何秋芬主动将自家的车棚奉献出来,街道、社区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制定了活动制度和规则,作为小区自治互助站,现已成为清川小区独居老人们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多次,调解邻里纠纷20多起。截至目前,街道各小区已建成各类活动阵地48个,确保居民自治有地方议事。
 
  (二)多方“化缘”,活动资金众筹。为保障居民自治有钱办事,街道在引导自治组织合理使用物业费的基础上,创新资金筹集方式,扩大自治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社会单位捐助,居民服务反哺。社区通过契约式、冠名式、认购式、活动式、志愿式等方式引导共建单位、企业商家对自治服务进行赞助,以众筹资金反哺日常管理,确保管理正常运作。如总浦桥社区推出“吾爱公益一小时”活动,利用辖区600多家商户资源优势,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海港社区紫荆小区自治站争取共建单位支持,筹资一万余元为卫生死角铺设了50多平方米的绿化草坪砖。截至目前,辖区28家企业、商家及社会组织出资百余万元对20余个公益服务项目进行冠名、认购。二是承接小微项目,争取服务资金。街道每年面向社区自治组织,推出一批小微民生项目,以项目化运作形式,由小区自治组织通过居民志愿服务,获取活动资金。仅2018年,多个小区自治组织承接实施了为老服务、平安夜巡、爱心呼叫、治水护水、健康守护等小微服务项目63个。
 
  二、三级三商三流转,实现小区事务“众议”
 
  (一)规范议事流程,引导多方参与。街道通过制定“三级三商三流转”分类流转机制,依托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街道自治互助站领导小组三级体系,通过站内协商、社区共商、街道会商,及时传递民情民意,加强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引导各小区搭建“线上+线下”的议事平台,在线上以QQ、微信讨论群组为载体,在线下以“会客厅”、“睦邻吧”、“聊天室”为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及“四个平台”,有效协调解决小区内居民反映的个性化琐碎问题和公共事务。2019年元月至今,街道网格长共上报自治互助事件1342件,其中一级事件1152件、二级事件9件、三级事件181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基层的治理与服务。
 
  (二)居民集体议决,分众结合共行。具体议事处理过程中,街道和社区引导各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按需就一些牵涉面广、事关居民生活的事项开展恳谈,在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小区事务自己定、共同事务大家干、专业事务分头行,推动社会矛盾消解在居民小区。如总浦桥社区发挥“孝行总浦”微信公众号及六个小区QQ群的作用,收集各类问题反映150起,社区以此开展了商铺音响扰民、邻里间漏水、四方小区文明养犬等主题讨论活动12次,为问题有效解决提供了合理途径。仅2018年,街道59个小区收集了涵盖邻里照料、纠纷调解、平安维护、文明创建、绿化改造、垃圾分类等诉求5753个,平均每个小区年收集问题106个,解决率达96%。
 
  三、组织主动,能人带动,实现公益服务“众行”
 
  (一)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主动对接小区公益服务。目前街道各社区建有各类公益性服务型社区社会组织126个,吸纳居民成员9446人,成为居民自治的重要主体。为更好地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发挥自治职能,街道通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导小区自治团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具有独立特色的自治制度。在完善的运行机制下,各类社会组织因地制宜,承接街道和社区“微民生”服务项目,有效拓宽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服务的渠道。如街道“文明大管家”“老友助老”“绿色协会”等志愿者服务团队,吸收志愿者500余人,在为老服务、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美化环境等公益服务领域开展活动中,累计服务居民10000余人次。为进一步优化小区环境,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创建特色小区和楼道,涌现出“魅力收藏”、“健康互助”、“庭院绿化”等特色品牌小区、楼道近千个。截至目前,街道多次组织小区自治管理调研座谈,推广12条优质经验。
 
  (二)重视居民骨干的能人效应,带动居民参与公益服务。为确保众筹自治顺利推广,街道人才先行,街道每年深入各社区寻能人、找高手,鼓励引导小区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等组建社区“草根能人库”、专业工作室,在业余时间发挥余热代替街道开展小区绿化、设备维修、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管理服务活动,并通过带动效应,吸引一批小区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涌现出了朱学年、谢建初、乐美玉、裘康富、王志芳等一批小区自治领头人。2018年底,街道已将472人纳入“草根能人库”,成立84个专业工作室,吸引500余个志愿者,开展服务15000余次,惠及居民4.36万人次。
 
  四、组织搭台,居民唱戏,实现社区文化“众享”
 
  (一)将大舞台向小区楼院延伸,着力营造文化大家乐的活力氛围。街道通过搭建“招宝大舞台·每月大家乐”等常设性社区文化平台,将社区文化活动从社区大舞台走向小区楼院,形成若干个草根舞台,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共享“家门口”文化,促进邻里之间和谐共处、相知相融。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摸清小区居民的文体特长,组建特色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活动。面向全体小区居民,经常性开展“健步走”、趣味运动会、广场舞展演、乒乓球赛、书画学习、手工制作等深受居民喜爱的文体活动。依托元宵、端午、腊八等传统节日,开展“庆元宵猜灯谜”、“包粽子 做香包 迎端午”、“同煮腊八粥 暖意迎新年”活动、庆祝老年节象棋邀请赛等居民主导的“家门口”节日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增强了小区居民的归属感。目前,累计有130余支小区居民文化队伍及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加入草根舞台展现自我,涌现出诸如“十里红妆”等一批获得山花奖的优秀品牌队伍和工作室。
 
  (二)将文化娱乐向人文关怀延伸,着力彰显小区一家亲的人际氛围。街道在着力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全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引导自治组织以“邻里文化节”等公益文化平台为载体,针对老幼妇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地域认同、尊老爱幼、新型社交、依法自治”等主题文化活动,切实提升居民对小区的关注度与认同感,营造“人文关怀、互信互惠、和谐共融”的居民自治氛围。如针对儿童看护、成长,开设“四点钟学校”;服务外来务工人员而设立的“他乡志愿会”、“新市民星期二课堂”;针对居民健康和特殊患病居民群体,成立“强生俱乐部”、“相约健康吧”等公益组织和服务项目;近年来,街道未发生一起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投诉、侵犯残疾人及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累计创建“他乡有讲吧”、“我家门口”大讲堂等新老居民融合自治品牌项目8个,居全省前列。此外,街道从人文关怀入手,实施的各类微民生服务,如楼道亮灯工程,让夜间楼道亮起来;方便居住层高较高的老年居民上下楼梯,在各小区楼道安装休息椅,使楼道转角充满人文关怀。
 
  街道小区居民自治互助“四众”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自治互助站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手段机制还需强化创新、居民自治互助站成员老龄化严重等问题。为此,街道下步将通过制定社区三年发展目标计划,开展设施提升、手段提升、服务提升、自治提升和队伍提升五大行动,进一步推进和普及居民小区自治站建设,不断深化完善“四众”模式,不断提高城市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高效化水平。
 
 
来源: 宁波招宝山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