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9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无锡)暨全国城乡社区协商现场交流会
10分钟步行,一站式办理,通过“减负增效”实现群众服务“马上办”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
 
  中华街道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平均社区面积达0.27平方公里,平均人口0.93万人。今年来,中华街道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力度,根据辖区面积小、人口集中等特点,围绕“四个立足”,以镇海社区为试点,全面探索创新“就近办、马上办、线上办、大家办”管理模式,将行政管理上收、便民服务下沉,审批流程更加精简、服务水平更加高效,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10分钟步行,就能实现“一站式办理”;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上门服务”。
 
  一、立足“减轻负担”,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就近办”
 
  一是上收“行政职能”。梳理出社区工作依法履职行政事项清单(43项),社区工作协助政府管理事项清单(10项),社区工作承担自治事项清单(9项),推动社区减负放权工作事项(88项,减除13项、简化13项、合并10项),将原有的社区管理职能上收街道,减少社区行政事务负担。二是下沉“便民服务”。在街道打造政民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分流处理,群众办事不用再跑社区,在街道即可实现“一件事一站式”办理。同时,将现有各社区便民服务点各口收件、归口管理的服务窗口精简成2个“综合事务岗”,打造“全科式”事务受理系统。三是推进“居站分设”。重新组建社区居委会,逐步剥离承担的具体行政事务,聘用3名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代表作为居委会委员,对工作站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社区工作站方面,将现有委员剥离居委会职务,承接上级政府对口部门的相应行政工作,破解社区“一班人马、两块牌子”,社区行政性事务繁重“减负减不下来”、居民委员会自治服务功能不足“没时间、没精力”的普遍难题。
 
  二、立足“精简流程”,取消冗余审批环节,服务群众“马上办”
 
  一是精简“审批环节”。梳理出伤残抚恤对象残疾等级评定初审、特困人员供养的申请与审核、私危房翻改建工程规划条件核定等25项街道及社区审批服务事项取消清单(其中取消社区17项)。二是减少“审批层级”。开展“减少层级”创新改革,上收原来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12项协助政府行政审批事务到街道大厅办理,社区一次性即时办理由35项精简为12项,不仅实现了社区减负增效,而且减少了居民群众办事的审批层级,实现“马上就办”。三是推广“上门服务”。社区减负了,效率提高了,社区干部更有时间和精力,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为群众服务。街道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建立“一长二员”(网格长、网格员、网格协管员)网格员队伍,探索“上门”办理服务。网格员搜集社区居民便民服务事项代办需求,视群众需求上门收件或上门办理、送件到家,切实让居民“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
 
  三、立足“提高效率”,开通网格信息平台,足不出门“线上办”
 
  一是打造“网格信息平台”。整合治安、交通、辖内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和数字城管等监控资源,构建治安防控、防汛减灾、应急突发、民生保障四个平台以及视频实时监控、电子地图显示、电话呼叫传输三个系统,每名网格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即时派单,协调解决,实现社会管理大事小事快速预警、快速决策、快速指挥、快速处置、快速恢复。二是开通“网络预约服务”。在街道网站首页开设预约办理网上窗口,建立“镇海微社区”微信公众号、邻里互助促进会微信群,开通上网预约功能。居民群众自行选择预约办理事项,确认预约时间的同时,通过短信方式发送需要携带的材料、办理窗口等一次性告知须知,让居民群众在家里就能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动,政务服务“私人定制”。三是开展“线上即时办理”。建立中山路商圈理事会微信群,涵盖工商所、派出所、卫生监督所、执法中队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商会理事会成员单位,建立收集-派发-处理-反馈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商家反映的各类问题。已组织开展意见征求16次,帮助商家处理投诉、解决困难30多起。
 
  四、立足“优化服务”,成立邻里互助促进会,凝聚合力“大家办”
 
  一是成立“互助平台”。组织发动平安银行、北京四中、思明早教、微世界等近30家企业会员单位和26名社区达人,成立“邻里互助促进会”,选举出3名居民代表担任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并成立专职理事会。促进会成立以来,为有需求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与残疾人群体提供上门理发、上门水电维修、“代劳代购代办代跑腿”等“社区管家式”互助服务达上百次。开设社区邻里互助公益超市,整合辖区单位场地资源建设睦邻服务区,开展“百家宴”、“跳蚤市场”、“企业公益商品集市”等邻里节活动32场次,吸引了企业商家近千种商品和服务入驻,打造了“幸福镇海”陶瓷杯、手工皂等社区特色伴手礼,并筹集到公益资金近10万元,为邻里互助服务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二是深化“共谋共治”。在镇海社区建立“1234+N”微自治改造模式,发动辖内共建单位、楼院党小组、退休干部等多方力量,通过居民议事会平台,共谋、共建、共管社区大小事务,成功处理石泉路停车乱、镇海花园围栏纠纷等各类矛盾135起,有效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功能,实现“有事情大家办”。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建设全市首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引进广东恒福社工、厦门曙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组织,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三社联动”机制,打造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配餐服务中心、残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合之家”、“美丽工坊”、“天使家园”等多个便民服务平台,通过低偿或免费的方式,为辖内孤寡老人、低保户、困难家庭提供心理辅导、关爱帮扶及技能培训等服务,做到“有困难大家帮”。
 
 
 
来源: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