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019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无锡)暨全国城乡社区协商现场交流会
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
 
  成立于2005年的文昌花园社区是我市最大的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现有居民4219户12608人,既有农村社区普遍存在的“农民转市民”的融入问题,又有城市社区“公共精神培育”和“归属感营造”等社区发展问题,具有城乡社区的典型代表性。文昌花园社区作为我市社区建设的缩影、民生幸福的写照、城市发展的见证,历经十年实践,始终坚持将“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作为社区治理的指南针,把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以党建促社建,以民主促民生,持续引导和维护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探寻社区治理的“最大公约数”,使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寻求共识、加强协作、促进融合,初步实现了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和创新,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一、党的领导是社区工作的主心骨,党的旗帜立在社区,更要飘扬在每个党员身边
 
  社区党建是社区治理的基石和保障。文昌花园社区创新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和带动了社区治理的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模式让每个党员都能回归组织、聚成合力。拆迁安置,农民变市民,许多党员离开了原属的村委会,不少党员找不到“家”,党的生活容易处于真空状态。社区创新区域化党建模式,将社区党组织的关系化“繁”为“简”、设置由“散”归“整”、活动变“分”为“聚”,建立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党员中心户+党员”的党性教育与管理模式,确保党的建设在社区全面展开。比如,新星村、新农村32名党员拆迁入住后一直是“口袋党员”,村党组织管不好,社区党组织管不到,社区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并根据他们特长分别纳入特色党支部。社区党委的综合领导让每个党员都找到舞台、发挥作用。社区改变单纯按楼栋设置党组织的做法,结合党员从业特点、个人特长等,建立了志缘型、业缘型、趣缘型、情缘型党组织,将357名党员划分为1个党总支和创业者、商业街、夕阳红、义工服务、社会组织联合、老干部、全民健身等7个特色党支部,使每一位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舞台、服务群众的平台。社区党建活动让每个党员都争作先锋、模范带头。社区以“每个党员带好一个家庭,带优一帮邻居,带活一片区域”的“三带”活动为抓手,着力引导和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家门口饭碗服务社、社区110、党代表工作室、党员中心户”等特色品牌,先后涌现出帮助38名困难群众成功创业的党员致富能手李树香、动员全家老少及左邻右舍参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的退休老党员袁遐成等群众典型。比如,以“家门口饭碗服务社”为例,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15名自主创业的党员带动400多名困难居民在家门口端上了饭碗。
 
  二、服务民生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要让居民生活有保障,更要让居民生活有质量
 
  新建社区如同一张白纸,既缺工作基础,又缺管理经验,社区变家园,说易行难。听民意,务民生,文昌花园社区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化服务”两大模式,将社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向前拓展。网格化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纾解民忧。社区将所辖范围内共131幢居民楼划分为11个网格,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每个网格由2个党员中心户、20名左右党员、30名左右志愿者共同管理,横纵到人全覆盖。社区工作者走门进户,倾听民声,依托“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借助移动客户端做好民情记录,第一时间了解群众需求并予以反馈解决,实现“人在格中,事在网办”,先后受理群众反映情况1200多起,及时帮助解决难题450多件,如周末剧场、文明晾晒架、图书馆分馆等项目的产生,均出自民情走访和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得到了居民的广泛支持。组团式服务建构多样化的服务体系,四面八方服务群众、普惠民生。社区推行“全科社工+网格社工+专业社工”服务模式,让渡更多公共空间交由居民使用,立足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综合服务,利用社工开展专业服务,激发网格长热情开展常态服务,挖掘社会资源开展外延服务,将服务空间覆盖到每个单元、服务时限延伸到每段时间、服务触角辐射到每户居民,汇聚形成社区服务的“组合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基础服务上,“社区110”延伸了社区服务的时空,网络互动平台放大了社区服务的格局,9大类57项便民小服务涵盖居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在资源配置上,社区重点瞄准“老、小、困”三类人群,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了刀刃上。如面向残障人士的“幸福港湾”,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面向未婚男女的“鹊桥工作站”,帮助大龄青年解决婚姻问题;面向青少年的“社区学堂”,陪伴他们健康成长;面向孤寡老人的“小红帽”志愿者,“编外儿女”们用亲情温暖着老人的心扉;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超市”,不仅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在2006年还获得了联合国副秘书长安娜女士的高度赞赏。创新与改革贯穿社区建设的全过程,一点一滴摸索探路、逐渐深入。社区在全市先后推出了20多个“第一”,如:社区110、雷锋信箱、《和谐文昌》简报、民情工作站、错时工作制、慈善超市、老年公寓、郑翔社区工作法、e邻社会工作事务所、社区邻里中心、社区治理委员会、社区学院、社区干部培训学院、青春加油站等,每项创新都意味着一次突破,每次改革都会给居民带来福祉。以老年公寓为例,这是扬州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由社区创办的机构养老平台,实现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有机结合“四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创新,取得了老人满意、子女减负、促进就业、社会和谐等多赢的效果。2018年,开创性与宜兴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合作,实现“医、康、养、教”一体融合,进一步提高为老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
 
  三、居民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大方向,要带着居民干,更要激发居民主动干
 
  “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社区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居民自治。文昌花园社区创新“居民自治、社区共治”交叉系统,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合力治理和维护社区秩序。健全居民自治组织体系。从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听证会制度,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协商议事委员会、民情恳谈会等基础工作做起,引导居民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无论大小事务,凡是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或社区重大发展决策的时候,社区总在第一时间按照程序召开“居民听证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如儿童广场的修建,社区依托治理联席会,将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有关方面集中起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确定项目的实施细节。扩大居民民主权利。社区专门开辟了阳光五务(党务、居务、事务、服务、财务)公开栏,及时向居民公布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面保障和扩大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将社区会议室打造成“开放空间”,通过居民在开放空间的沟通、互动、合作和创新,找寻出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相结合。在各小区层面开展“居民自治家园”建设,在社区层面依托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等构筑共治平台,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推行“一揽子契约服务”,委托居民自治组织协助社区完成项目,形成共治格局,如“睦邻会馆、社区小公园”等的构筑。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交融互动、共同发展,实现最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四、融合发展是社区治理的三原色,要让家园更美好,也要让每个元素都活跃
 
  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资源的整合与支撑。文昌花园社区创新“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推进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促进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区融合发展。发挥社区平台作用。在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社区着力构筑“党委领导、社区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事业平台,成立了由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委员会”,通过建立联席会、轮值制、议事日等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类主体参与到重大事项的决策中,把全社会的资源凝聚成构建和谐社区的合力。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推介了文昌花园社区治理的做法。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社区积极探索“党委政府牵线、社区企业联动”和“社区有偿服务、争取社会赞助”等互动模式,努力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社区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之家,将42支社会组织纳入其中。如“文明督导团”倡导文明新风尚,“和事老协会”化解邻里矛盾,“好邻里艺术团”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等作用显见,从社区小天地走向社会大舞台。社区还利用《和谐文昌》报刊做好社区文明创建的宣传,每出一期就给每户居民送去一份,在简报中既有表扬社区内和谐文明、互助友爱的先进事迹,也批评行为不雅、易产生邻里不睦的行为。发挥社会工作者支撑作用。积极吸纳社会工作者到社区服务,设立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社会工作室8个,成立志愿者队伍23支,注册志愿者1372名,出台《文昌花园社区志愿者积分办法》,遵循“精神和物质、阶段和长期、社区和社会”“三结合”的原则,形成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的长效激励机制。
 
 
 
来源: 扬州曲江街文昌花园社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