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推进会暨2023年常委单位会议
营造现代社区场景 缔造美好幸福生活

中共宜昌市委政法委 宜昌市社会组织公益园

湖北省宜昌市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深入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主要围绕共同缔造理念,推进现代社区场景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社区治理新格局,打造出了“宜昌范式”。

一、党建统领强体系,聚集政府、社会多元共治合力

一是党建统领聚合治理主体。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纵向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构架,横向搭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居中统领,物业企业、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推进红色业委会建设,引导在职和退休党员干部到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任职,明确楼栋党小组长3783人,推选党员中心户8613人,“党建主导型”业委会嘉明花园模式获住建部全国推介。建成全市社会组织公益园,培育扶持基层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一万余家,引导“三峡蚁工”、“长江哨兵”等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实践。壮大红色志愿服务力量,上线“宜昌志愿”平台,宜昌城区注册志愿者30万人、志愿服务组织2026个,培育“英子姐姐”网络助学、王华君农民工服务中心、“久之韵”志愿服务队等优秀枢纽型志愿服务组织,其中1个项目、2支队伍、3个社区、4名个人在志愿服务领域获全国最佳。

二是结构重塑优化治理模式。运用改革的办法,重构系统化、高效化、扁平化的社区治理结构。优化调整城市社区规模,按照3000户左右标准,以空间地域全覆盖、组织管理规模适当,社区文化、人民生活情感完整性为基本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社区“大党委”协调议事、应急响应等工作办法,开展校社共建、社企共建、医社共建,强化社区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配。建立“吹哨报到、以下评上”等制度,推进居民户籍、社保、医保等事项“受理下沉、申报下沉、审批下沉”,聚集办好群众家门口事,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选派209个筑堡工程社区工作队,建立小区网格长(员)、警长、楼栋长、单元长和小区志愿服务队、应急突击队“四长两队”,组建“1+3+N”(1即社区党组织;3即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N即民警、法律顾问、志愿者等资源力量)服务团队,推动小区治理“五方联动”周周碰、月月议、季季评,激活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细胞。

三是数字赋能更新治理手段。把数字赋能作为促进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的重要手段,按照“分级授权、共享使用”的原则,开发数字台账、智能报表系统,解决社区数据重复采集、报表台账繁多等问题,为社区赋能减负提效。以网格员为牵引、楼栋为单位,建立“宜格服务”移动端平台,引入企业微信和智能机器人,开通24大类156项服务功能,惠民事项线上自助办理率超过80%,实现服务事掌上办,目前,全市使用人数达170万。将“宜接就办”平台办理链条延展至社区,以“老百姓的一件事”为原则梳理400多件民生需求事项,居民通过微信群“在线报事”,网格员及时上报社情民意,社区、街道和部门分级快速响应,居民评价满意最终结案,形成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

二、群众点单提需求,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场景

一是聚焦群众所需规划场景。把与群众共商共建作为社区场景设计的着力点,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面向城区居民发放需求调查问卷1.1万份,综合分析近3年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69.52万件群众诉求,梳理掌握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文体设施建设、法律健康讲座等高频需求,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系统营造邻里生活、公共服务、健康医疗、文化休闲、全民学习、创新创业、平安法治、城市安全等8大社区服务场景。在具体操作上实行“一社一策”,围绕不同社区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发动群众参与“大调查”“大讨论”,开展“场景怎么建•请您来点单”“小区怎么管•大家商量办”“物业怎么样•请您来评判”等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让社区居民一起构建生活内容,制定《关于开展场景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点对点建立完善社区场景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

二是统筹整合资源建设场景。汇聚各方面资源,重点推进社区场景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通过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市区财政共担等方式筹集资金40亿元,2022年启动21个首轮试点,2023年、2024年分别建设改造100个、88个,分三年完成209个城市社区8大服务场景建设。创新“居民拿一点、产权单位帮一点、政府补一点、市场化方式争取一点”资金共担机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等基础性工程,通过资金奖补、场地换服务等形式,引入养老、托幼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比如,我们按照10万元/部进行电梯加装奖补,已兑现奖补资金2080万元。出台根据投资量10%予以补贴的政策,激励水气等专营单位出资817万元实施管线改造。目前,已建设小区党群连心站666个、社区医务室153个,幸福食堂71个、托幼托育场所278个、老年活动中心304个、文化健身场所1638个。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运营场景。完善物业管理“123”政策体系和“135”工作模式,把党组织建设、业委会作用发挥列入物业行业发展目标。印发《关于开展物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宜昌市物业服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物业领域专项整治,提升物业行业管理水平。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采取市场化物业、自治物业、委托代管等方式对失管小区实现公益性“红色物业”托底,提供“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等基础性服务,失管小区实现既改好又管好。在全市构建以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为基础的统一社会治理积分体系,将个人、家庭在社区履行义务、参与小区建设等行为赋分记录,给予一定的奖惩,激发群众参与场景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市96%的城市社区已经建立了家庭文明诚信积分评价体系。

三、打通自治微循环,居民当主角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一是打造开放式交流空间。通过社区办公空间调整,按照“1+4+N”模式布局社区阵地功能室,社区干部集中办公,不单独设置办公室,由2-3名社区干部统一开放式受理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打破传统柜台办事模式,提供社区居民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空间。对腾退出的空间进行亲民式改造,打造功能齐全、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亲民和谐的“社区客厅”,开展读书会、知识讲座、协商议事等活动,为居民“围楼夜话”、“小板凳大民生”“小区坝坝会”提供空间,形成了“需求居民提,问题居民议,办法居民想”的小区居民自治工作法,今年来城区先后开展协商议事2188场次,协商解决群众身边问题2933个。同时,社区把大厅空间完全开放给居民,方便其组织文体活动,夷陵区长江市场社区选址新建2000余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的理念布局心理咨询室、同心书屋、综合窗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一楼大厅24小时开放,提供空调、WiFi、冷热水、充电等便民服务,让群众夏有乘凉处、冬有取暖地。

二是提供多样性邻里服务。重点围绕“一老一小”,在社区公共空间开办“托幼托育点”、“老年大学”等,解决儿童托管问题和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夷陵区兴安社区辖区60岁以上老人达2699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96人,社区开办“幸福食堂”,集配送餐、日间照料、智慧养老、康复理疗、文化娱乐、上门服务于一体。我们在全市共建成社区零工驿站28个,驿站信息引发10万余名市民关注,零工路边揽活望天收、找活儿小广告满天飞、居民生活用工干着急、市场主体用工等不得的4个“老大难”得到有效解决。葛洲坝锦绣社区打造零工驿站微店,不定期给居民推送用工信息,保证信息直抵社区、直抵居民、直抵市场主体,同时,设置临时休息场地,为环卫师傅、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防暑应急药品、饮用水、充电充气设备等实用服务,让就业群体感受温暖。

三是培养社群化情感纽带。社群是在社区居民之间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动态群体。我们推动小区“四长两队”发挥社区“能人效应”,组建体育休闲、亲子游戏、美食烹饪、艺术交流等各类小组社群,引导居民基于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加入,定期牵头开展室内室外、线上线下群体性活动,在相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共建社群生活圈,既能有效解决“陌生人社区”难题,更能培育社区的共同情感基础,提升居民对社区的价值感、认同感,自主形成内生自治动力,使社区更加充满温情、富有人情。西陵区桃花岭社区为居民搭建了休闲娱乐交流的平台,挖掘居民达人,培育居民领袖,在桃子剧场设置居民达人工作室,国画、根雕、奇石工作室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居民提供了交流平台,发挥群众之长服务群众。

 

来源: 湖北省宜昌市-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