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
【案例背景】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与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碑林区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堵点”等问题,以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目标,通过打造8个街道社工站、推行五社联动、聚焦三类群体、实现零距离服务的“18530”社区服务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主要做法】
聚焦“一个目标”,推动资源整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将“15分钟便民服务圈”纳入全区整体规划布局,以“就近、便民、利民”为原则,在社区周边建设一批社区公共服务站、养老托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推动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向基层一线聚集,先后建立幼儿园66家、社区儿童驿站58家,养老机构12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家,社区养老服务站9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个,进一步优化群众“家门口”服务。同时,全面完成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新(改)建大厅39个,改造提升大厅68个,创设了“足不出户•云办事”平台,包含社保、就业创业、养老服务、医保、社会救助等116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聚焦“八个站点”,促进赋能增效。以8个街道社工站为中枢,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社工+”战略,全面建成65个社区社会工作室,构建了社工服务站与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互为补充的专业服务机制,促进群众需求与社会资源对接,近年来服务群众8.3万人次。大力实施社区公共服务改革,梳理并制定了《社区履职事项清单》59项、《社区代办事项清单》36项、《社区协助事项清单》35项等“三个清单”,将以往社区服务大厅7-8个窗口压缩为“民政事务、社保事务、卫计事务”3个窗口,按照打造“全科社工”的要求,实行“一窗办理+AB 岗”的社区综合业务受理模式,全年累计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8万余件,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聚焦“五社联动”,实现共建共享。出台了《碑林区“五社联动”试点工作方案》《碑林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全方位加强基层治理在服务购买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围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连续五年开展社区服务“公益创投”活动,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开展社区服务项目130余个,惠及社区群众3.2万余人次。推进“社工+慈善+志愿服务”融合机制,在全区98个社区普遍设立了志愿服务站,成立志愿服务团体731个,注册14.5万名社区志愿者,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数9490 余个,全区社区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聚焦“三类群体”,增强民生福祉。针对不同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致力推出“三聚一助”品牌服务。聚焦养老服务,全面推广“嵌入式”以床养老服务项目,为3430名保障老人提供家政照料、康复护理和入户探访服务;聚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分类分时探访制度,实现“兜底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升级转变,累计为271户困难家庭提供基本生活服务4300人次、1.6万余小时;聚焦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需求,开展“展翼行动”系列活动,实现对困境儿童多元化综合帮扶,为127名困难儿童开展陪伴式服务1061人次。同时,打造了“碑食惠”老年助餐品牌,设立服务点64个,日均助餐量2500人次,营造全社会尊老爱幼、敬老扶幼的浓厚氛围。
聚焦“最后一米”,激活服务末梢。建立了以“区级领导联系街道、区级部门联系社区、机关干部联系小区、党员干部常进院落”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进”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及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促进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成为常态,实现了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零距离”。近年来,累计发动党员志愿者2.3万余名,认领服务岗位1.6万余个,解决天然气安装、水电改造、道路修缮等民生问题3600余件。同时,整合全区2579名楼栋长、1482名党员、3136名志愿者和255个社区社会组织等力量,组织开展了“民呼我行之暖心同行”“文化乐民”“青春之歌”“志愿风采”等系列活动,切实为群众提供了暖心服务。
【工作成效】
一是促进了多元融合参与。政府、社区和社会组织的优化配置、良性互动,一方面较好地整合了社会资源,激发了社会活力,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进、社会组织紧密配合、辖区单位大力支持、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各类专业服务力量的加入,使服务形式和内容更为多元,满足了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充分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如,通过85个社区社会工作室,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进社区,实施为民服务项目465个,涌现出“党旗飘扬、乐和东关”“在城长生活馆”“张小蔚劳模志愿者服务队”“6+X社区智库”“门铃工程”等优秀社区服务项目。
二是创新了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搭建区级社工总站、街道社工站和社区社工室三级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体系,不仅缩小了为民服务半径,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同时,各社区服务站服务大厅均实行了“一窗办理+AB 岗”的社区综合业务受理模式,实现了群众“进一门、到一窗、办多事”,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群众办事效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碑林区张家村街道、文艺路街道等3个便民服务中心和环南路社区等4个便民服务站荣获西安市“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站点。
三是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着眼于居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碑林区牢牢把握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末端”功能,积极发挥539个小区党支部作用,创新建立“小区邻里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精细的服务。如,以“小区邻里服务站”为依托,实施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累计推动13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召开座谈会24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件,在各项为民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