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基层社会服务创新工作交流会暨2024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
重点项目下“三”功 基层治理启新篇

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

一、综合整治“下苦功”,推动城中村蝶变“城中景”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大党建、全覆盖、精细化”四级党组织体系,探索“1+1+N”治理模式。成立领导小组,选派专班人员驻点,落实“日碰头、周调度”机制,及时解决难题推进工作。建立城中村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一办六组”,发动各方代表参与城中村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格局。探索“六统一”散租统管模式,组建房东协会,制定房东公约,推进城中村出租房服务管理走向规范化、长效化,实现“公约”管人、“规范”管事、“导则”管物。

二是筑牢安全底线,实现智能监测。积极开展各环节、全领域、全覆盖安全整治。推动“一拆四打通”,实现建筑主体外违建“应拆尽拆”,确保车行道、巷道、环村步道建筑四周“应通尽通”。强化缆线整治,统筹推进城中村强弱电改造和“空中蜘蛛网”整治,确保用电安全。补足消防基础,全面实施“六改造一统筹”机制,保障城中村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完善智慧感知系统,安装烟感报警器、智慧安防门禁、智慧路灯等设施,实现城中村全天候全范围自动监测。建设数字管理平台,打造多功能综合站房,构建“街道中脑+社区微脑”治理架构,整合各类数据近百万条,识别预警事件近千起提高城中村治理信息化水平。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功能配套。采用“EPC+O”模式,强化多方参与,探索可持续的城中村现代化综合治理道路。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保护修缮,结合城中村重要节点,深耕网红民宿、登山休闲等特色业态。激发新兴业态活力,引进台青创客家,在后浦建设台青步行街,打造促进两岸互融互通;引进福信集团,在塘边培育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业态;引进建发集团,规划在湖里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提升“老街”特色底蕴。设置共享会客厅、健身房、影音室、阅览室、近邻餐厅等共享空间,组建多样化社团组织,举办“村BA”、青年歌手赛等活动,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聚焦“一老一少”,推动建设具有日间照料、托育功能的综合服务驿站,及时补齐民生短板。打造网上商城,依托智慧管理平台,提供线上购物及预约服务,盘活城中村商业业态。

二、网格服务“下真功”,提高居民服务“好评率”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优化提质。做好为民办事的服务点,社区网格全面梳理群众跑腿次数多、办事频次高的30余项基层帮办代办事项清单,紧盯群众的“急”和上班族工作时间与社区服务时间的冲突难题,大力推行“延时便民服务”,打好时间管理战,寻求“时间差”,用心做到社区服务“不打烊”。聚焦特殊群体,发挥社区“救急难、托底线”作用,24小时应急守护重点人群。补齐配强社区治理队伍,组织多方代表召开听评会,以共商共议的方式进行决策。建立网格调解队伍,提供网格调解服务,做到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二是警网融合联动,形成治理合力。联动联治,民警定期通报辖区治安形势,社区主动公开社情民意,让巡防力量跟着警情走,紧盯警情高发区域、时段,以“警网融合”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智力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网格风险联控,片警挂职社区副书记,对辖区重点风险苗头及时到居委会指导风险联控工作。基础信息联采,由网格员进行数据采集,警格员进行数据录入、核查、日常检查,确保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矛盾纠纷联调,开展矛盾纠纷推送督办、分流调处机制,在警格中设立调解室,组成调解工作团队,主动调处简单矛盾纠纷。安全防范联宣,由警格、网格组成宣讲小队,向辖区居民宣讲诈骗及消防安全等真实案例,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三是益企助才增效,打造营商环境。做好问题登记,对企业反映诉应收尽收,实行清单化管理,按照属地建立“一企一档”问题库。推出政策宣讲上门、诉求对接上门、关键节点上门、税务服务上门、安全生产上门、走访服务上门的“六上门”服务企业新举措,组织工作专班跟踪办理,落实销号管理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主动作为,通过企业诉求专项对接、“一事一议”等方式,拓宽和满足企业诉求途径。建立政企交流平台,以“亲清一家人”湖里区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等数字平台为支撑,为辖区职工提供“找发展、找待遇、找工作、找朋友、找住处”新项目,帮助企业人才留得“厦”。

三、精准赋能“下实功”,扮靓完整社区“高颜值”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破解合力凝聚难。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发挥“区级统筹、街道主导、社区协调、居民议事、企业运作”五方联动机制,组建完整社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项目改造落实落细。建立“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打破地域限制。组建完整社区党建聚能圈,充分挖掘社区、小区、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各类资源,构建“1+3+N”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发挥近邻党建作用,依托“近邻党建+”邻里中心平台,创新“网格党建+物业”走动式管理。组建“银发辅望队”“同心东渡人”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引导小区居民在重点工作中发挥作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党建引领小区自治新格局。

二是注重百姓宜居,破解生活不便难。为片区无物业小区引入城服愿景物业,打造红管家物业品牌,建立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让片区从“无人管”到“人人管”。积极推进片区适老化、宜居化建设,打造“物业+社区养老模式”。提标适幼服务,推动建设托育中心、乐享市场等项目,不断补齐居民生活功能短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片区内闲置公房,改造近邻食堂提供助餐服务,解决片区特殊群体就餐问题。串联片区主要道路,打造片区内独具特色慢行系统,与厦门市山海线景观步道互联互通。健全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改造升级破旧菜市场,科学规划商业街摊位,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三是注重文化赋能,破解商业运营难。通过调整优化公交专线,加强片区与海上世界、邮轮码头、山海步道的联动,提高联接路线的趣味性,实现相互引流。重塑港口文化,设置东渡文化墙以及标志性字体“千年东渡,幸福远航”等素材,打造港口文化记忆长廊。唤醒红色文化,在片区主要节点张贴厦门特区老建设者、返厦老知青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唤醒青年一代对特区建设者的红色情怀和“知青”文化记忆,倡导发扬特区精神。丰富影视文化,建设影视长廊,对闲置的800平山顶建筑因地制宜打造“影视拍摄基地”。现已拥有网红天梯、山海眺望角、山海花境等11个重点点位。近10年来,先后有《开端》《以家人之名》《快把我哥带走》等40多部著名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四是注重科技添翼,破解现代管理难。推动智能化改造,融入智慧建设理念,增设智能监控、智能门禁和智能烟感等设备,提升居民生活便捷性和满意度。推动片区智慧化建设,搭建一网统筹的“片区大脑”,切实提升片区治理效能、安防能力和服务能力,破解片区治理现代管理难。提供数字化服务,居民配备智慧家庭平板电脑,提供一键呼叫、可视对讲开门、家庭医生等服务。搭建较完备的“一户一档”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关爱人群按照不同层级进行分类和定位,通过后台数据的监控,及时分析老人动向并预警,提示居委重点关注、提级管理,采取对应的风险举措。 

来源: 厦门湖里街道-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