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基层社会服务创新工作交流会暨2024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
建设一流工业社区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江西省上栗县委组织部

内容提要:近年来,上栗县紧扣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的重大机遇,依托赣湘合作产业园,坚持主攻工业、主攻项目,聚集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加速打造“全国知名电子电路产业聚集区”和“江西省数字经济先行区”,加快建设花炮转型升级集中区和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园区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全省第95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13位。

为更好地实现园区高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上栗县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制定出台了《赣湘合作示范区上栗宝华工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在赣湘合作产业园上栗片区建设全省首家开放式工业社区——上栗县宝华工业社区。宝华工业社区坚持“把员工当家人、把企业当家业、把园区当家园”的服务理念,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维,通过清单服务模式,当好园区贴心人、办好园区贴心事,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 ,创新实施“周五夜诊”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群众的“烦恼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推动人才、产业、城市融合共生,为上栗高质量发展铸就“硬支撑”、做优“软环境”。

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随着湘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栗县作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上栗工业园区驶入快速发展道路,企业从不到30家增至152家,园区职工人数达1.5万余人,住宿员工4000多人。随着园区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综治维稳、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基层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园区社会事务管理缺少有力载体和服务平台,急需开展高效社区治理。

二、工作措施

上栗县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工业集聚区探索建立社区化服务模式,将宝华工业社区建设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策应湘赣边区域合作国家主战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入推进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创新举措。

宝华工业社区的目标定位是:紧扣社区管理、人才服务、企业服务、产城融合于一体的工业社区基本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党委政府放心、干部贴心、人才舒心、职工安心、群众暖心、企业省心的生产生活共同体和社区价值共同体,聚焦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服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的产城人文融合型现代工业社区样本。

1.紧扣出发点领题,创新管理服务工作模式。围绕助力赣湘合作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根据赣湘合作上栗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推行“2+1+3”管理服务机制,打造党群、人才服务2个平台,组建1个贴心助企党建联盟(产业行动党支部),确定运行架构、服务清单、保障支撑等3个具体举措。制定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制定出台党群服务、企业支持、职工服务、基层治理等4大类20小类共100项社区服务清单,重点聚焦破解园区流动人口多、公共服务配套短缺等突出问题。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建立完善组织链接区域性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贴心助企联盟等十大工作机制,并对应提出了党组织强基行动、党群服务中心提升行动、“贴心企服”升级行动等十大行动计划,引领党员干部进园入企“当好群众贴心人、站好群众贴心岗、办好群众贴心事”,推动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有机融合。

2.找准着力点破题,建立管理服务效能提升机制。紧扣社区功能定位,坚持贯彻“把员工当家人、把企业当家业、把园区当家园”的理念。建立管理服务联动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同发改、工信、商务、科技等部门单位,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贴心助企联盟”和“行动党支部”,每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提问题,各方协同解难题,企业反馈再破题。聚焦破解园区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行“园区烦恼指数”,由党员骨干担任贴心网格负责人,推动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驻园区单位代表、爱心志愿者、新业态群体等多方力量向贴心网格汇聚,下沉贴心网格,精准收集企业和职工的“烦心事揪心事”,形成“烦恼指数”排行榜,将“红色触角”延伸到园区每个角落。

3.锚定落脚点答题,构建管理服务支撑体系。着眼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推行“马上就办”服务,建设同心之家、就业驿站、青年港湾、法管家等26个共享功能区,配备“立即办”政务服务终端,一站式解决企业职工政策咨询、培训学习、组织活动、休闲娱乐等需求,搭建起服务企业“生产同心圆”和服务职工“生活同心圆”。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把服务企业成效、企业满意度测评作为党组织星级评定、部门单位综合考核、机关干部平时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倒逼职能部门优化服务。

三、工作成效

1.上下联动,搭建起为民服务“连心桥”。健全完善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组织领导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工作体系,厘清了宝华工业社区和工业园管委会的职责,填补了管理服务盲区。依托基础网格或产业链完善组织体系,建立“社区—片区—网格”三级服务体系,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实现了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覆盖”,搭建起为民服务“连心桥”,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目前,工业社区有6个贴心网格,有100多名专兼职社工。

2.贴心服务,勾画了惠民利民幸福圈。“周五夜诊”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群众的“烦恼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2023年,累计收集职工居民、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计9大类56小项536件,已解决企业和职工烦恼45小项447件,涉及园区企业、职工居民达2395人次(家次)。该做法得到了《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学习日报》《半月谈》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报道,受到了省委《每日信息汇要》《江西组工信息》《江西改革》等内参重点关注。选派了130余名政治过硬、业务熟悉的党员干部担任助企贴心人,着力为企业、职工排忧解难,形成了“企业呼叫、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贴心助企机制。

3.多方参与,构建出共治共享大格局。社区运行以来,相关职能部门从一开始被动参与到现在主动作为,企业、职工、群众从不理解到积极支持配合,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形成了共治共享共建的工作格局。目前,共有35家涉企部门单位参与“贴心助企联盟”,派出了42名业务骨干、优秀年轻干部等组成5支贴心服务队,按照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的工作要求常驻社区服务窗口。同时,发挥党组织扎根企业优势,动员企业的党员、职工,成立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党群共画同心圆的多元化治理格局。

四、工作启示

1.党建引领是核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只有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核心,坚持党建带群建,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参与社区治理、有效服务群众,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2.广泛参与是关键。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发挥广大居民、企业职工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社区共建共治力量,构建群众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业社区治理体系。

3.群众路线是根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企业、车间、村组,面对面听群众呼声、心贴心为群众考虑、实打实为群众解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凝聚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来源: 江西上栗县委组织部-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