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延吉现场会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常委会
立足边疆稳定 维护民族团结 全力推进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来源:吉林省延吉市民政局
    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吉林省唯一的全国综合实力和全国基本竞争力双百强县(市)。全市幅员面积1748.3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4个镇。全市常住人口60万,其中户籍人口51.3万,朝鲜族人口占58%,是以朝鲜族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延吉市连续四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七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爱心城市等9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延吉市被确定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我市立足地方民族特色和实际,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创建“五好社区”①为抓手,以实施“三站统管”为举措,扎实推进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全市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创新统管模式,开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
    坚持“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推行“三站统管”社会管理新模式,在全市78个社区统一设立综治信访站、民生服务站、群众工作站,将社区机构、人员和职能重新整合,纳入“三站”管理,有针对性地解决各项社会管理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服务水平。
    (一)建立综治信访站,着力解决社会公正缺的问题。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城管、武装等部门职能,负责辖区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化解、社区矫正服务、流动人口服务、来信来访处置等工作。通过代理上访、主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风险评估、平安创建等措施,着力保障群众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法律待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建立民生服务站,着力解决民生条件差的问题。整合劳动保障、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等部门职能,负责弱势群体救助、就业技能培训、便民利民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妇女儿童服务、计划生育管理、救灾救济、劳动保障等工作。采取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健全救助机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打造便民服务圈等措施,着力改善群众基本生活条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群众工作站,着力提升人的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整合宣传、群团、红十字等部门职能,负责基层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通过出台《市民文明公约》,开展“三讲三爱”②、“市民大讲堂”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市民精神文明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着力提高群众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完善统管机制,开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局面
    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采取整合资源、合理授权、强化管理等措施,切实提高社区地位,转变工作方式,推动“三站统管”有序运行,为更好地服务居民提供内在动力。
    (一)整合社区资源,着力推进社会管理齐抓共管。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强化首问负责制和首办负责制,做到“五办”,即社区权限范围内的立即办、涉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办、居民有困难的上门办、百姓无暇的代替办、需要长期服务的跟踪办,将“让居民跑”变为“替居民跑”。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设立“民生365”、“12319”等便民服务热线,24小时接待受理群众诉求。同时,对街区餐饮娱乐、洗浴、住宿及综合服务商业网点进行资源整合,积极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
    (二)赋予社区权限,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权责统一。实行工作准入制。各部门职责范围的工作不得擅自下达社区,确需社区协助完成的,经上报市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后施行。将每周五定为“民生服务日”,相关部门根据需要到社区现场办公,协助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构建委办局支持社区工作的运行机制。目前,通过开展“民生服务日活动”,共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544件。实行领导直访制。对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采取社区领访等形式,于早晨5:00-8:00,直接到市主要领导办公室来访解决,及时化解疑难信访案件。截至目前,已解决疑难信访案件122件,占挂牌督办案件总量的94.5%。
    (三)提升管理能力,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务求实效。启动“数字社区”试点工作,对在职党员、流动人口、失业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实行分类管理,通过设立网络诉求平台、短信群发等,全面提高社区信息化建设能力。相继出台《延吉市外国人管理和服务暂行规定》、《流动人口子女就读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措施。市政府每年划拨10万元作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专项救助基金,并拿出全市3%的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建立“1+7”困难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帮扶机制和留守儿童帮扶机制,通过“留守儿童驿站”、“军爸爸、军妈妈”等形式,强化社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四)完善服务功能,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普惠于民。建立全市执业医师到社区(村屯)巡诊、坐诊工作机制,规定执业医师每年巡诊、坐诊时间不少于7天,使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目前,已派出83名执业医师深入基层为900余人进行了医疗服务。采取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模式,加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目前,已建设完成6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组建了由8000多人组成的助老志愿者队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达7600余人,与老年人结对子、做空巢老人代理女儿、为老年人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日趋常态化。
    三、强化统管举措,开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新渠道
    制定出台《延吉市“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一百条》,进一步理顺社区关系,完善协同参与功能,增强群众参与意识,积极营造共驻共建氛围,确保“三站统管”发挥实效。
    (一)理顺社区工作关系,着力增强社会管理针对性。将社区原有职责分类纳入“三站”,协理员的管理、考核权限也由职能部门转移到社区,工作人员由单一业务型向复合业务型转变,分工更加清晰明确,改变了以往工作缺位、人员错位、业务滞位的现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二)提高市民参与意识,着力增强社会管理群众性。通过开设《三讲三爱》、《家园》、《创建卫生城、共建和谐社会》等专栏,着力引导全民共同参与社会管理。通过项目购买、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完善区域小组自治会、楼宇居民自治会、单元居民自治会的三级居民自治体系,现已组建居民自治队伍1万余人。
    (三)大树共驻共建新风,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共享性。一是强化街道党工委核心作用。不断深化“六共二建”③创建内容,将驻街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吸收到街道党工委班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二是强化机关单位帮带作用。在全市广泛开展“双千”④“双爱”⑤“双实”⑥“一包四”⑦等帮扶活动,为社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共为社区提供帮扶资金490余万元,解决各类问题1万余件。三是强化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帮扶超市、健康服务站、发放小额贷款、组织志愿服务等形式,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有效凝聚“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社区和谐人人共建”的强大合力。
    虽然,我市在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明确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及时破解基层社会管理难题,不断推动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注释:
    ①五好社区:即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争创信用好的诚信社区、创业好的繁荣社区、秩序好的平安社区、环境好的美丽社区、心情好的快乐社区。
    ②三讲三爱:即讲诚信,讲礼貌,讲卫生,爱延吉,爱岗位,爱家庭。
    ③六共二建:六共即党建经验共享,基础设施共用,志愿服务共有,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文明社区共建;二建即基地共建,项目共建。
    ④双千:千名机关干部帮扶千家贫困户。
    ⑤双爱:党员热爱党组织、党组织关爱党员。
    ⑥双实:即党员干部办实事,人民群众得实惠。
    ⑦一包四:即机关单位与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建立帮扶共建机制,为包保单位办实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