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辽宁省喀左县建设社区残疾人协会始终遵循“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发展方针,围绕建设“残疾人之家”这一目标,以创新服务载体为突破口,努力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生活氛围,着力解决残疾人面临的困境,全力建设温馨家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开创了社区“残疾人之家”建设的良好局面。
夯实基础打造温馨家园
社区党总支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和残疾人协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不断健全残疾人服务网络和各居民组联络点,设立了残疾人康复诊所,组建了残疾人康复站和活动室,配置了电脑、电视机、VCD、健身器材等设施。社区图书室有各类书籍近3000余册,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社区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残疾人组织网络充分发挥贴近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职能特点,让残疾人找到了家的感觉,全力构建“残疾人之家”。
社区通过细致的入户走访调查,填制了残疾人基本情况表,按照残疾人家庭状况、贫困程度、伤残程度等,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每个居民组都绘制了残疾人居住平面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性强,实行动态化、档案化管理。建立建全了残疾人例会制度、来访接待制度、扶残助残制度、走访残疾人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社区残协始终坚持对残疾人家庭每季度走访一次,对重点户每月走访一次,对特殊残疾人家庭经常走访,详细掌握残疾人生活情况,了解残疾人心理需求,及时为残疾人排忧解难。随着社区“残疾人之家”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区“残疾人之家”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发展。
真情服务维护合法权益
建设社区大力倡导居民树立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不断整合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让残疾人融入到社区这个大家庭之中来,形成了“困难共解、文明共唱、和谐共建”的“残疾人之家”建设新格局,为社区残疾人朋友撑起一把可避风遮雨的维权之伞。
社区大力倡导残疾人积极参与残疾人之家建设,克服心理障碍,服务自我、服务社会。社区与社区医院联合开展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和健康咨询,发放了爱心服务卡,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培训和训练。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设置了康复诊所,开通残疾人服务热线,购置了健身器材,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还有医生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义诊。社区残协经常深入到残疾人家中,关心他们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动员社区志愿者开展“助学、助医、助贫、助就业”等帮扶活动。三组刘勇患有先天性双耳残疾,父母是下岗职工,无钱医治,社区残协先为他家申请了低保,又向上级残联争取资金1.8万元,在各界的关怀下,刘勇听力恢复正常,走出了19年的无声世界。
社区建立了法律救助援助机制,在“全国助残日”、“法制宣传日”等节假日走进小区楼院,诠释《残疾人保障法》,并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认真接待残疾人来电来访,倾听残疾人的心声,完善领导接访日制度。社区在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残疾人踊跃参与、共享社会生活。
社区现有65户71人特困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4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廉租住房,8人享受廉租住房补贴,有3名年老体弱的残疾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社区与上级残联协调为3名肢体残疾人购置了轮椅。第八居民组125户居民中有23户残疾人家庭,在县政府、县民政和各级残联的亲切关怀下,兴建温暖工程,对残疾人家庭优先就近分房,解决了他们衣食住行问题,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为了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社区积极与民政、劳动、妇联等部门协调,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学习培训,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在社区和上级残联的帮助下,社区有7名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稳定就业。残疾人杨桂林参加社区举办的技能学习培训班后,学会了清洗排油烟机这门手艺,每年可以清洗排油烟机160台左右,增加收入3000多元。
在关心他们生活同时,社区树立身残志坚、拼搏进取典型,以典型带动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身残志坚的肖伟2002年下岗了,她先是开起了钟表修理店,接着又卖起小商品,后来建起了超越保温节能材料厂,被街道社区推荐评为创业带头人。生活富裕了,肖伟没忘了回报社会,如今她的厂子安排10人就业,其中残疾员工4人。下岗肢残女工徐凤芹,经社区推荐被聘为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她直爽热情、乐于助人,定期入户了解情况,与残疾人谈心,鼓励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残疾人只要有困难,她是随叫随到。她经常说:是残联和社区帮我就业了,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会尽心尽力建好社区“残疾人之家”,让更多的残疾人走进“家”里,享受到“家”的关爱和温暖。
建设社区通过社区“残疾人之家”建设,营造了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平等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爱心与帮助,使广大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让残疾人真真切切享受到“平等、参与、共享”的阳光,构建了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温馨家园。2007年建设社区被评为省级“优秀残疾人之家”,2009年7月建设社区被国务院残工委评为国家级“残疾人之家”,是辽宁省3个国家级残疾人之家中惟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基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