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文化建设三议

吴 铎

序言

十七大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十七届五中全会: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区文化建设通常是就文化的狭义而言,主要指精神财富这个方面,包括人们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弋矶山街道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将社区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全方位加强文化建设,创新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基于弋矶山街道推进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出社区文化建设三议。

一议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凡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围绕社区开展的工作,凡是社区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包涵在内。所有这些方面的建设,都是完全必要、十分重要的,不能偏颇,更不应忽视。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社区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必须做好。而就基层社区建设来看,在所有建设工作中,应尽力创设条件,逐步突出社区文化建设,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
    1、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
    坚持不懈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精神文明所发生的明显的变化,看到了社会转型中的文化转型。社区建成了现代化的文化中心,配置了先进的文化设施,而且因地制宜广泛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营造一种新的社区精神、社区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它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成员逐步形成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形成先进的城市性文化。这是当今城市化的基本标志,也是我们对城市化目标追求的价值所在。
    2、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的协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仅表现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应表现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大量精神文化需求的释放和精神文化消费能力的急剧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建设领域的落后和不足充分地暴露出来,成为精神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是当前重大的社会不协调现象,不足以显示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的需求。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目前亟须推进精神文化生产领域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制度和体制上促进、保证我国文化建设走向新的繁荣,促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
    3、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文化建设要求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社会和谐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可持续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文化”,是指这一文化体系与它的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这一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也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的。
    社区建设在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在居民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发挥文化沟通感情、疏解情绪的功能,建设和睦的邻里文化,提高居民群众对所居住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发达国家,发展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最普遍的内容,受到居民的高度重视、喜爱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和恢复人们的活力,有助于培养自尊和力量,还有助于人际沟通和交往,改善生活环境,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良好的社区的形象。这些国家开展社区文化的形式很多,主要是利用社区内的各种文化设施组织开展文艺、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

二议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社区文化的内涵十分广泛。凡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均属于社区文化。大体可以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1、社区环境文化。
    它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精神物质化、对象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社区容貌、休闲娱乐、文化设施、生活环境等。通过社区环境,可以感知社区成员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如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设施可以充分体现社区关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社区理念。当然,怡人的绿化园林、舒心的休闲布局、写意的小品园艺等都可以营造出理想的环境文化氛围。
    2、社区行为文化。
    它又被称为活动文化,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活动。通常所说的社区文化都是指这一类的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反映出社区的社区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范式等文化特征。如这次举办的芜湖市第二届社区睦邻文化论坛暨镜湖区第三届邻里节活动,主题是“共建和谐社区 共享幸福生活”,而实现这一主题的则是一系列行为,即一系列活动。
    3、社区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生活、娱乐、交往、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社区精神、社区价值观、社区理想等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它们对保障社区文化持久、健康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区的公共生活制度,另一类物业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区价值观、社区道德准则、生活准则等。为保障社区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有的社区成立了社区文化部,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工作。社区文化部在引导、扶植的基础上成立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对社区文化活动内容、方式、程序等予以规范。
    4、社区精神文化。
    它是社区文化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价值观念、社区理想、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核心,是社区成员价值观、道德观的集中表现。社区环境文化、社区行为文化、社区制度文化都属于社区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
    社区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我国,社区精神文化的主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它的发展既要有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同时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社区文化建设归根结蒂是人自身的建设,目标是提高人的文明程度,是一项人的素质建设工程。在社区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体现在改善民生、改善居民生活的社会、自然生态环境,有良好的就业、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还体现在社区文化包括社区教育、社区道德、社区文化娱乐建设等诸多方面。要实现提高人的文明程度、提高全体居民的素质,关键在于社区精神文化建设。
    因此,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

三议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许多重要思想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要正确把握先进文化的本质内容及其前进方向,全面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施,要贯彻四个坚持:
    1、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政府要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保证社区文化建设必要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十七大要求“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社区文化建设是全社区的事业,需要社区所有家庭、学校、驻区单位、机构的参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共襄盛举的良好局面。
    2、坚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广大居民自觉、积极的参与,享受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社区文化建设要“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公益性”要求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益性质,公共资金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基本性”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均等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必须公平分配,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要均衡布局,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要求各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是近距离的、经常性的服务,是人民群众感到非常便利的服务。
    3、坚持社会化的管理。
    社区文化设施的运作、管理体制和机制,要走社会化的途径,形成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组织得力、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深入组织宣传,创设各种条件,让居民的参与要求和热情得到发挥。同时要大力培育承担管理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运用专业管理的方法,对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进行管理。既要坚持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公益性、高品位,又要克服管理方面的行政化、低效率倾向,努力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社会效益。专业社会组织运用专业方法进行管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要创造条件培育、发展专业的文化管理服务社会组织,不断推进社区文化管理的社会化。
    4、坚持接纳专业人才。
    社区文化管理需要大批具有社会工作和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的人才,实行专业化管理。在社会资源中,人才是第一资源。社区文化建设,既需要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也需要文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社会工作者可以为社区文化组织、设施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他们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专业的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文化组织和文化活动的管理、运作,还需要其他方面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文化活动的志愿者,也是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实现“共建和谐社区 共享幸福生活”的目标。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