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建设工作
科技,引领岭南新跨越 -- 广东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述评

  穿行于盛夏时节的南粤大地,记者不禁感叹这里专业镇的发展。花都狮岭、禅城南庄、南海西樵、顺德乐从……专业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遍岭南。从改革开放初期起步,到上世纪末发展为集群经济的重要载体,广东专业镇正迎来空前的变革,一场促产业升级、谋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战,正在向纵深推进。
  “要加快探索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出路。”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中山调研时强调,“专业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这两项工作抓好了,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全省转型升级目标任务的完成。”
  土地、能耗、用工的多重压力,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倒逼专业镇转型升级
  狮岭的皮具、南庄的陶瓷、新城的不锈钢、西樵的纺织……自上世纪90年代起,广东兴起的在某个镇(区)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集群经济发展模式,被称作专业镇。到2010年,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专业镇数目达309个,经济总量超过1.31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28.8%,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早在2000年,广东抓住镇域经济特色化、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发展机遇,启动了“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提升集群和企业竞争力。经过11年努力,成果骄人:1500多个名牌产品、1000多个著名驰名商标、1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专业镇是优势产业的集聚地、自有品牌的丰产区、自主创新的涵养地,为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年来受环境、能源、生态、土地等因素约束,广东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专业镇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
  环境污染成为许多专业镇不可承受之“重”。长期以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聚集了75家陶瓷企业,因为粗放型生产,常年空气灰蒙蒙、尘土漫天飞。“以前汽车在外面放一天,第二天引擎盖上就有一层灰,都能用手指写字。”南庄镇经济促进局局长何永庆细说“尴尬”历史,“镇领导去党校学习,因为教授老举例说南庄是牺牲环境换发展的一个典型,觉得抬不起头,只敢坐在角落里。”
  能源紧张成为许多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广东用电紧张,珠三角装机容量只够满足本地区总用电量的57%,加上铺架线路困难,“有电送不进来”。此外,每年新增项目需要大量用电,而工业降耗已没有太大余地。能源的掣肘决定专业镇发展不能再复制过去的模式。
  还有土地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难题。面对种种制约,取得过辉煌的广东专业镇向何处去?
  广东的决策者形成共识:广东专业镇要通过转型升级把科学发展的观念落到实处。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道出了专业镇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加快专业镇转型升级,事关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全局,对推动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根本突破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一镇一策”为切入点,依靠产业生态系统分析和技术路线图指引,彰显“13>75”的效应
  自去年以来,汪洋书记等省领导深入专业镇进行专题调研,跑遍了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的多个专业镇。在调研中,省委领导多次强调,专业镇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创新,要从“傍资金大款”向“傍科技大款”转变,实现经济质的飞跃。
  如果说,过去广东专业镇的迅速发展部分得益于先发优势和地域优势,那么,今天专业镇转型的成败则取决于科技创新。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认为,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要做好“增量”和“存量”两篇文章。“既要做大经济‘增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又要做强经济‘存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根本的出路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集群经济转型升级。”
  309个专业镇,数目众多、各有特点,如何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广东明确提出,要实行“一镇一策”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办法。科技部门的同志说,“一镇一策”就是通过摸清各个专业镇的发展情况、问题,根据其产业优势、短板以及产业链等特点,采用产业生态发展系统评估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解决方案。为落实“一镇一策”要求,广东省科技厅成立了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小组,制定了推进专业镇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为专业镇量身打造产业技术路线图,是广东实施“一镇一策”工作中的一个创造,此举开全国先河。广东科技部门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专业镇产业升级的核心和共性技术需求,先后制定20多个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为陶瓷、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区域支柱产业的升级发展明确目标,规划技术发展路径,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翻开厚厚一本《广东省部分专业镇产业技术路线图汇编》,不时可以看到科学创新、自主研发等字样,“一镇一策”的思想在字里行间跳动。如对佛山市石湾镇,路线图提出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改变人才队伍父传子、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对西樵镇,提出在纺织品高档化方面要有更大提升,描绘了服装面料产业链技术路线对接图;对大朗镇,提出促进信息化与毛织业融合,确定了鼓励企业使用数控织机、以云计算提升毛织产业集群、引导毛织企业使用电子商务三个发展方向……
  路线图真的管用吗?佛山市的禅城区用事实回答了我们的疑问。2008年,集全国行业内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智慧,禅城区组织完成了广东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在推动“双转移”(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禅城区通过发挥技术路线图作用,有效指导转移过程的产学研资源整合,谋划可持续发展。“通过路线图的制定,禅城区的‘双转移’工作有了科学的方法论。”禅城区经济促进局常务副局长李钜镇欣喜地说。
  有路线图的指引,禅城区南庄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低端陶瓷制造业,陶瓷企业数量减少62家,工业产值据测算少了70亿元。与此同时,南庄镇发展高端陶瓷制造业和总部基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建设新材料及生物质能产业园,完成了从污染重镇到宜居新城的华丽转身。如今,南庄大气环境明显改善,白鹭飞回,碧水蓝天重现。
  美起来、绿起来,南庄的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活力。2010年统计表明,与2006年相比,南庄镇生产总值增长66%。“从表面看,陶瓷企业数目减少了,但从内在看,企业更优、更强了。”何永庆介绍,去年南庄13家陶瓷企业工业产值达128亿,已经超过2006年全镇75家陶瓷企业的117亿产值,显现“13>75”的效应。
  产学研结合,政府引导、服务,吸引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专业镇汇聚
  5月7日,我国首位皮革皮具专业博士后焦利敏在广州花都区狮岭镇出站,她出站报告的题目是《狮岭箱包产业环境污染问题调研与处理》。“这个报告很有实际意义,”狮岭镇党委书记全泰源说,其应用将对狮岭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有“中国皮具之都”美称的狮岭镇,记者见到了焦利敏,这位出站不久的女博士告诉记者,她将“扎根”狮岭。
  像焦利敏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落户狮岭并非特例。镇里负责同志介绍,近3年,狮岭引进教授级高工26名、博士20名、硕士150名,一个小小的狮岭,成了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我们在广州、佛山、云浮等地“走马观花”,狮岭的皮革皮具产业研究中心、南庄的华夏建筑陶瓷研发中心、西樵的南方纺织产业创新平台……一个个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特色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广东专业镇在转型升级中强化产学研结合,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功能,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加快向专业镇汇聚:
  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攻关等方面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形成密切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在专业镇转化和配置。如狮岭镇聘请了以我国皮革业唯一的院士——石碧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为顾问,开展废水废气处理、新环保材料开发等课题研究。东莞大朗镇与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研究出了一整套毛纺织数控机,发展起了一个新产业——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在专业镇设立。全省共建技术创新平台196个,研究开发项目达到1028项,成果转化项目产值17.5亿元,为1.3万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设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专业镇相关企业提供测试、检验、认证等服务,以产业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规范行业发展。如潮州市庵埠镇依托食品工业卫生检验所构建食品安全技术服务平台,近年来为企业制定标准400多项,服务企业申报商标450多项,还帮助全镇凉果生产企业解决了二氧化硫残留技术难题。
  “人才、技术是专业镇转型升级的保证。人才、项目、技术等科技要素,决定了广东不仅是广东人的广东,而且是中国的广东、世界的广东。”李兴华厅长提出要以“大科技”的视野来吸引人才,规划广东科技发展。
  “向国内一流人才借脑,向高校科技人才借信息。”顺德区乐从镇镇长岑树德谈转型升级要善借“外力”。乐从每年斥巨资,与北京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建设站在了高起点。在狮岭镇,有来自意大利的时尚设计师;在新兴新城,记者见到了企业的科技特派员……今天,专业镇年科技投入逾110亿元,80%以上的镇开展了产学研合作;6.6万名研发人员来自大江南北、海内海外,占广东研发人数近1/4,专业镇日益成为人才和技术的“宝库”,转型升级获得了强大支撑。
  由外转内、高端突破,传统产业就地提升、改造,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主体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海外订单锐减,一度让万事泰公司的副总经理刘炳耀感到困难重重,“生意越来越难做”。
  万事泰公司位于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主要生产不锈钢餐、厨具。2008年前,公司产品100%外销出口,基本上是贴牌生产。面对挑战,“万事泰”果断调整:打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市场。通过眼睛向内求发展,“万事泰”稳住了销量下滑的势头,目前国内市场已占到公司年销售额的30%—40%。去年以新工艺研发的不锈钢锅胆拿到了格兰仕公司4000多万元的订单。在欧盟市场,“万事泰”牌的不锈钢锅也摆上了连锁超市的货架。刘炳耀有几分感慨:国际金融危机逼企业进行调整,反而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西樵镇的致兴纺织服装公司是一家牛仔面料生产企业,2009年起他们投资数亿元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聘请日本、香港的高级设计和管理人才,生产工艺和产品有了脱胎换骨式的提升。在致兴的花园式厂区,浆染车间闻不到异味,织布车间看不见飞絮,后整车间污水排放降到了行业最低。现在,这个公司生产的高档牛仔面料要比普通面料一码贵5块钱,但依然供不应求。致兴公司的副总经理方军话语里透出东北人的豪爽:“市场无情,谁不积极转型,谁就会被淘汰。我们就想成为转型升级的典型。”
  在我们的走访中,很多企业都有着与“万事泰”、“致兴”类似的经历。在与当地领导干部、厂长经理的交流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要让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主体。“转型并不意味着否定、排斥传统产业。”全泰源特别强调这点。在狮岭镇,当地从标准、检测、品牌、技术、人才等11个方面,引导皮革皮具企业走品牌、创意、时尚之路,推进产业就地提升。西樵镇每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结合贴息补助的办法,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在华夏建筑陶瓷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游小棠告诉我们,不少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格超薄建筑瓷砖产业化技术开发”,是华夏研发中心承担的国家攻关项目,投资4000多万元,东鹏陶瓷公司出资合作,如今已在市场上得到应用。从“要我转”到“我要转”,转型、升级成为许多企业的自觉行动。在市场冲击、产业转型的大潮中,一批企业或扩大内销、重占国内市场,或演绎着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正走着一条条各具特色的转型之路。
  电子商务、金融创新,以互联网改变产业模式,实现商贸、服务业新飞跃
  欧浦钢铁物流公司位于顺德乐从镇。我们来到该公司,副总经理万林秋正在查看欧浦钢网的成交行情。这段时间,欧浦钢网的钢材日交易量在1.8万吨左右。“现在是淡季,”万林秋表示,欧浦网上“钢材超市”一年成交量1000多万吨,有10万客户。
  乐从镇不是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地方,但通过市场的聚集、整合,这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钢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华南最大的塑料市场。目前,以商贸立镇的乐从发挥三大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全面整合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创建了“实体市场和虚拟经济”相结合的“乐从模式”。
  欧浦钢网的“钢材超市”引人注目。欧浦公司在乐从建立150万吨的钢铁仓储区、年加工能力280万吨的钢铁加工中心,以及庞大的运输车队等物流配套,并在上海等地布建营运中心和货物交收网络,然后通过欧浦钢网这个平台,将这些物流资源“联网”,客户可在网上进行钢铁现货交易。在欧浦钢网上,客户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不同仓库所有品种的钢材,还附有图片、规格、价格、数量及供应商的详细信息。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不同的是,欧浦钢网的所有信息均由网站负责采集、上传,解决了网上交易的诚信问题。
  欧浦钢网还与小额贷款公司合作,为中小企业开辟了融资新渠道。欧浦钢网的“网上放贷”业务,以钢网线下对应的钢铁现货为抵押,需要贷款企业可在网上申请,只要条件符合,只需数分钟就可获得相应的贷款。这种“网上放贷”免去了传统贷款的繁琐手续,方便灵活,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搭建了一条连接货物与资本的通道。
  如今,乐从三大市场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近八成企业都加入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钢材、塑料网上交易已占市场份额50%左右。欧浦钢网、易发塑料网和中国国际家具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壮大,创新了传统商贸模式,带动传统商贸走向高端。去年全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23亿元,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
  从传统专业市场转向现代商贸物流,从现金现货交易转向网上交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许多专业镇的发展新路。狮岭国际皮革电子交易中心、东城街道的四会市玉器电子商务网、西樵的南方纺织网、金沙的华南五金交易网,不少专业镇努力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商务物流中心。而抢占了电子商务“制高点”的乐从人并没有满足,“我们决定从‘商贸之都’向‘物联新城’转型,”岑树德雄心勃勃地说,今年乐从拿出3000万元扶持物联网项目,到物联网上一试身手。
  转型、升级,发展、进步,在美丽的南粤大地,各专业镇打破传统模式,主动调整,探寻科学发展的新路。在此基础上,一贯先行先试的广东,必将再造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记者  孟 辉  吴 冰)

  
【新闻链接】广东专业镇资料

  “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这是人们对广东专业镇生动的形容。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广东专业镇集群经济,逐步成为广东省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专业镇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产业结构上,专业镇以某一产业为龙头形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二是经济与活动性质上,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为主,例如部分专业镇60%的农户参加主导产业体系的生产,农民收入的60%和镇财政收入的60%来自主导产业体系。三是区域上,产业布局在一个镇的区域范围内。因此,专业镇就是镇区域内拥有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产供销一体化,形成具有国内外产业竞争力优势的乡镇。
  随着专业镇的发展壮大,专业镇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在全省和各地市日益凸显,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力量。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309个专业镇,覆盖了20%以上的建制镇,GDP总量超1.31万亿元,占全省28.8%。2010年,GDP超过20亿元的专业镇预计超过130个,特色经济企业达6万余家,直接带动就业超过500万人。专业镇对地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其中,汕头、佛山、中山、江门、潮州、揭阳、云浮7个地市区域经济贡献率均超过50%。今年上半年,全省专业镇总数增加到324个。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专业镇的建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广东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含金量为切入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特别是2000年,广东科技部门在全国率先启动“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通过在试点镇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入与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结成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强有力推动专业镇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全省专业镇拥有研发人员6.6万人,占全省研发人员总数的近1/4;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超过4.1万件和2.7万件,占全省的比重均在30%以上;专业镇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0%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数占全省的半壁江山,成为广东省自主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