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城乡社区工作
南京横溪农村社区花红柳绿

  走进一座如画的乡村,一湾碧水卧门前,飞檐翘角绿成荫;村舍高低有错落,鸟语花香人怡然。这就是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社区的藤墅村。人们一定想不到,眼前这如水墨画般的村落,一年之前还是“鸡鸭鹅猪随处见、草垛粪坑连成片、垃圾平时随风刮、生活污水靠蒸发”的脏乱差景象。而现在的横溪社区,通过乡村综合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像藤墅村这样的“乡间小桃源”已不是个案。

  近几年,横溪社区主打“生态牌”,在农业、村落、乡村居住环境、村民生活等诸方面的发展观念、模式和机制上坚持走特色之路,描绘出一幅“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美丽画卷。

  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走“生态立村”之路

  “我们没有大拆大建,只是在尊重原有村貌的基础上,通过建前规划,因地制宜、依势而建一个适宜农民生活、农村生产需要的新农村”,横溪社区党总支书记陶冶这样告诉记者。

  “江宁区现在已经全面奔小康了,村民们吃穿不愁,但是居住条件依然很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到处乱丢,旱厕也普遍存在,如果连每天生活的环境都没搞好,那怎么能叫小康生活呢?”陶冶说,他理解中的小康生活,除了经济指标外,必须还要有一条,那就是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要干干净净,住的舒舒服服。

  在藤墅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一沓子新老照片。照片中,整治之前的村中小巷里堆满了杂草柴禾,包围着鸡窝猪圈。藤墅村村长毕涛介绍说,在整治过程中,工作人员以几户人家为单位,临近圈出一块专门的空地用于村民就近放置柴禾,在村后一块空地上集中盖了猪棚,将原本被占据半壁江山的小路拓宽,道路硬化,装上路灯,这样不仅方便了村民生活,也美化了村容村貌。

  据介绍,2010年以来,仅藤墅村就投入近300万元新修水泥路1.6万平方米,铺设环村涵管3公里,建成一座日处理能力达6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拆除猪圈厕所27座,清除粪坑35处,池塘清淤两个,迁移草垛62处,设立垃圾桶20个。

  因势利导,细微之处彰显乡情感染力

  “以前这里是个臭水塘,我们家里的垃圾都是倒在水塘边上,不要说洗衣服了,要出村子都想绕着走。”正在村口水塘边上洗衣服的王大姐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建了小型污水处理厂,自家的生活污水不会直排进水塘,房前屋后设立了垃圾桶,每天都有村民义务清运,“真的干净得没话说了”。

  横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管荣贵告诉记者,在街巷整治中,路边上原本各家门前的小菜地在规划整齐后,基本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农村可以保留它原本的面貌,没必要全部将这些小菜地铲掉,种那些完全不适应农村特点的花花草草。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时令种植不同的蔬菜,也可以做到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家住横溪社区王家山村的孙大爷指着自家门前的一棵果树告诉记者:“这棵柿子树,我栽了十几年了,每年秋天都能摘到不少果子,村里环境整治时专门询问过我的意见,后来果树保留了下来。”

  原来,在街巷环境整治中,谁家门前的“自留地”还是归自己管理。管荣贵指着村边的空地告诉记者,村庄绿化尽可能地用茶叶和其他经济果木代替景观树,既起到了绿化美化的作用,又能让村民享用真正无公害的果茶,百姓尝到了甜头,环境治理工作推进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精诚所至,把工作做到村民心坎里

  “干部们受苦了,我们享福了”,在藤墅村采访的时候,一些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或者在菜地里拔杂草的村民,多次和记者说着这句话。

  陶冶认为,环境整治难,难就难在群众不配合不支持。“农村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自家门口圈个猪圈、堆个草垛,这已经是他们多年的生活习惯,要改变确实很难,但如果我们能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好处和实惠,他们还是会支持的。”在陶冶看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到后来,村民已经不好意思反对了,这才是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话虽说得轻松,但要把实事做到村民的心里,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横溪社区自有一套自己的工作策略。创建之初,社区组织每户一个代表到彭福等环境整治出色的村或社区考察,让村民切身感受到其他地方村庄整治后的良好人居环境所带来的幸福感,“这种直观的对比撞击,可能比村干部和他们说一天一夜的效果都好,很多村民代表当场表态‘我们也愿意把村里整治成这样。’”

  陶冶介绍说,在参观点现场召开现场动员会,开展居家环境要不要整治、不好的卫生习惯要不要改正等问题的大讨论,激发群众支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及认同感。参观后的村民大部分都主动填写了整改申请表,根据村民们的要求,横溪社区按照一年整治一个自然村的规划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建管并举,建立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整治易,管理千般难。整治后如何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改变村民多年来的一些生活陋习、让百姓长期享受整治成果,成为摆在环境整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记者在横溪社区看到,为了将长效管理落在实处,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社区专门制定了日常保洁制度、污水站运行维护制度、秸秆禁烧巡查制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制度、土壤污染治理制度、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制度等。

  同时,社区还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评估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组织专门的兼职队伍,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并与相关负责人的年度工资收入挂钩。每个自然村成立“村环境整治自治工作小组”,由本村自然村长牵头,骨干党员、村老干部和部分志愿群众担任整治后环境的管理员、监督员,形成了环境从整治到管理、监督、巡查、制度等全方位的落实,确保村庄每一天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来源: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