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一、新型公租房社区形态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解决“三大差距”需要尽快破题。“三大差距”在老百姓衣食住行上的体现,最重要体现在“住”上。自2010年起,重庆市在原有住房保障率处全国领先情况下,又按照“市场+保障”双轨制原则和“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宏观调控思路,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三年开工建设4000万平方米,和其他保障房一起解决占城市30%—40%共300多万人居住问题。我局分别于3月2日和5月28日组织了两次摇号,配租30469套公租房。至今年底将有7个小区10万套公租房近30万人入住。由此,重庆公租房社区作为中国最新社区形态历史性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将极大改变城市住房结构、社区形态结构和住房、社区思维。
重庆公租房除了住房保障的意义以外,对缩小“三大差距”、拉动内需、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公租房的服务对象明确为三类:一是进城的农民工,随着城市发展,今后会有几百万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都是重庆的新生代城市市民。二是新生代的大学生,他们有住房的需要,但暂时还没有能力购买商品房。三是重庆城市原住民的住房困难群体,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内。这三类服务对象很阳光,特征明确,不容易“浑水摸鱼”,实际操作中也比较简便,符合老百姓利益。
重庆市政府拿出3万亩甚至更多储备地修建公租房,不收出让金、不收配套费、不收税收,造房的企业也不收利润,“四个不收”使得公租房的造价体系比较低,从而让公租房的租金比一般商品房的租金低百分之四五十,这就使中低收入群体租住公租房,所缴租金不会超过家庭收入的15%。
重庆公租房也不是在造贫民窟,而是在21个居民集聚区来混建布局,每个居民集聚区有20多万人,其中有15万人左右住的是商品房楼盘,有五六万人住的是公租房楼盘,每一个居民集聚区各种交通、商业配套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这样使得公租房的居民群和一般商品房的居民群能够同等地分享城市发展和社会配套的成果。
重庆公租房社区尽管刚刚产生,但全国率先、规模最大、代表性强,建设、摇号分配和入住保质保量高速推进,因此受到中央领导、兄弟省市、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和社会群众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大规模快速入住的重庆公租房社区要想管理好,让老百姓从“有房住”的喜悦到长期保持“住得好、生活好”的幸福,必须在借鉴原有社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公租房社区特点,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重庆公租房社区特点
由于既不同于商品房也不同于过去直管公房的政策和做法,决定新型的重庆公租房社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1. 公租房社区即小区。重庆公租房不仅总的规模大,每个小区规模也很大,去年开工的都在100万平方米以上,都有50栋以上高层电梯房,近2万套以上住宅,可住4.5万人以上。小区一般都单设2个以上居委会,小区和社区服务对象和区域范围是一致的。
2. 分期集中入住。公租房建设分期推出、分配上分次摇号、交付时分批签约入住,每次集中签约户数多达3000—5000户。短时间大规模入住,住户各种需求骤然积累,不同观念和行为习惯快速碰撞交融。
3. 社区人员繁杂。为满足住房困难户急切入住的需要,组团式公租房小区往往是二期在建设,一期已入住。因此常有大量施工单位和公共服务提供单位工作人员进出社区,常有领导、媒体、专家和学生来考察社区,大量申请人及其亲友、其他社区住户也经常来参观社区,治安、消防、维稳等社区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4. 社会心态有特殊性。由于公租房的住户均是承租户,他们的心态与一般小区业主的心态存在差别,既有低租金住进高品质住房的喜悦,也有对政府进一步多方面关心的更高期待;既有目前租房的统一心态,也有五年后获得有限产权的准业主心态。
5. 承租群众结构复杂。由于承租群众地域来源、文化程度、工作背景、人文素质、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因此承租户需求多元而复杂,不易围绕承租户需求形成统一意见,部分群众诉求难以满足,社区管理难度较大。
6. 特殊困难群体量大集中。农民工和成熟困难群体是社区主要居民,尤其是针对低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和救济量大面广。他们容易形成集中统一的意志和行动,这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得好,社区的和谐稳定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保证
三、重庆公租房社区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重庆公租房这个“蛋糕”做的很大,可以解决30%—40%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有困难的群众都可以通过阳光公正的分配程序“吃得好”,那么后期管理和服务水平将会决定他们能否“吃得好”。公租房社区是农民工、城市原住民和刚毕业大学生更高品质生活的起点,是创业、就业过程中的港湾,是新的梦想开始的地方。他们幸福梦想的实现除了自身努力以外,也非常需要高水平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来帮助和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努力、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培育平安、健康、和谐、宜居的社区氛围。
面对全新的社区和全新的居民,重庆的做法是:
1.成立市公租房管理局,统一管理主城区公租房。
重庆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建设公租房,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实施行业管理和指导,研究起草公租房政策制度、措施、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进行公租房的分配理论研究、信息统计和分析,尤其是后期的住房管理,将为中国社区管理提供全新的实践平台和理论研究的园地。因此,作为公共租赁房管理机构,同时也是公租房社区管理的重要机构——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作为全国第一家应运而生。
2.配套完善服务活动场地,社会服务机构进驻社区。
由于农民工、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大规模快速入住,他们需要更周到细致的服务。社区各种陌生群体人际关系急需重建,各种矛盾纠纷需要快速处理和调节,新的社会格局在自发生成中继续引导和帮助搭建。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内各种积极因素的挖掘、培育和生长,对各种消极因素的压制和消极心态的抚平都需要社区各种服务机构快速高效发挥组合服务作用。
重庆公租房社区都配套建设有活动广场,文化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轨道交通站、公交站场、农贸市场、超市和其他各种业态商铺,居委会、警务室、交巡警、物业公司、学校、医疗卫生和房屋管理等机构,水、电、气、银行、邮政、通讯等公共服务单位,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等公益性租金进驻社区,使各种服务直接贴近群众、方便群众。
3.构建组织网络,形成组合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模式。
我们确立了以社区管理委员会为统率,以社区居委会、警务室、交巡警平台、房屋管理中心、物业公司、卫生服务中心等驻社区单位为主体,以承租人委员会、楼长、信息员、义务巡逻队、社区志愿者等群众性组织为基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其他公共服务单位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高效提供组合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形成“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工作格局。
社区管理委员会由公租房管理局和辖区政府牵头,驻社区各单位、辖区有关部门、公共服务机构、承租人委员会等为成员单位,形成定期会议制度和信息沟通反馈制度,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服务职能。
综合驻社区各单位力量,以划片公共区域和楼栋为网格单元,将人员力量落实到每个网络,定期走访住户,经常查找问题,掌握社会动态,保证服务到位。
4、开办“市民学校”,加强住户教育。
社区中大量的进程农民工和困难城市原住民由于身世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原来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圈子的局限性,造成文明修养、生活习惯、就业技能、思想心态等与新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新的社会环境、新的人际环境不相适应,因此我们想通过“市民学校”这个阵地,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文明修养和就业技能。
具体做法是:社区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和研究指导,成立“市民学校”管理委员会。团市委建立公租房社区青年志愿服务站,派出西部志愿者负责经常性工作。广泛动员大中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单位、社会其他各方面和社区住户中的志愿者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组建师资队伍,通过专题培训、公德论坛、实践教育、宣教融入文体、周末广场、爱心超市、“一老一小”结对帮扶等活动,重点开展安全健康、文明习惯、法律维权、就业和生活技能、政策时势、家庭理财、文化艺术等方面培训。
5、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便民服务行动。
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方面:一是建立健全小区管理规约、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人民调解、住户走访接访、信息征集和反馈等日常工作制度。二是驻社区各单位组织人员入户走访,宣传小区公用配套、管理规约等,发放意见征集表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梳理出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处理。三是针对不稳定因素和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将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将重点人头管控到位。
在开展便民服务方面:一是经常组织驻社区单位和周边单位在社区召开招聘会。二是及时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解决入住群众各方面生活需求,如户籍地低保金领取、小孩上学、转户、社保办理、公交及时开通、入住前秩序维护。
三是建立各种住户兴趣小组,开展定期放映电影、跳坝坝舞、“唱读讲传”、各种文体比赛等活动。四是驻社区各单位不断完善细化服务措施,方便住户生活。如建设社区广播系统、短信发布平台、生活服务信息网和社区交流平台、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等。
重庆公租房社区是个新事物,形成时间短,困难群众多,配套完善仍然会有美中不足,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探索创新,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及时发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将公租房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打造成综合示范工程。同时,也请社区工作委员会多关心、指导重庆公租房社区,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重庆指导工作,这将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来源: 重庆市公共租赁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