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建设工作
[遵义]红花岗以“四民社区”为载体打造文化粮仓

  ——红花岗区以“四民社区”为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纪实

   核心提示

  “四民社区”创建,即:安民(让群众安心,有安全感)、便民(让群众省心,更加方便群众)、乐民(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快乐)、康民(让群众更加健康,干部群众共同奔小康),这是有“黔北明珠”之称的红花岗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红花岗区在“四民社区”的“乐民”社区活动创建中,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目的,搭建了政府倡导、街道社区引导、居民群众主导的新格局,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形成了“日常有活动,节日有汇演,夏日有高潮,终年不断线”的局面,繁荣社区文化,充实居民生活。

  “打造学习型、文化型社区是红花岗区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也是‘乐民’社区创建的方向。”遵义市政协副主席、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说,红花岗区要利用好现有的文化阵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结合“四民社区”积极开展“先进文化进社区”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生在红花岗,我快乐!”地地道道的红花岗人说,这里不仅有遵义会议会址,还有以“小峨眉”金鼎山、“千年古刹”湘山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西南地下艺术宫殿”杨粲墓为代表的南宋土司文化,以全国老八大名酒之一董酒为代表的酒文化,还有凤凰山、大板水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是度假休闲、品味文化、欣赏美景的理想之地。

  “走进红花岗,我快乐!”外地游客说,夏末秋初的红花岗,微风拂面,一幅幅饱含生机的和谐场景映入眼帘:在凤凰山文化广场,太极剑、交谊舞、女子腰鼓队等群众性文娱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在纪念广场、湘滨游园,群芳吐翠,人乐花香,老人们坐在凳子上吹拉弹唱,调皮的孩子尽情地追打嬉闹;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在文化广场上,市民伴着优美音乐翩翩起舞……

  “住在红花岗,我快乐!”红花岗的居民们说:“四民社区的创建,让我们逐步实现社区环境整洁、生态良好、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关系和睦,越来越生活不愁、出门不怕、办事不求、环境更优。”

  文化阵地日臻完善

  只有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开展乐民社区创建活动,丰富和充实居民生活。

  参与社区活动市民齐欢乐

  红花岗区立足社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设立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室内外健身场所等,利用文体休闲广场、辖区单位体育活动场等阵地,购置了图书、桌椅、电教设备、体育活动器材、健身器材等社区文体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乐民活动、繁荣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搭起了大舞台。目前,全区48个社区已建图书室43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42个、远教室50个、室内外健身场所68个,安装健身器材91套280件,兴办市民学校45个,有效利用文体休闲广场40个、辖区单位体育活动场55个。

  老城街道官井社区把拓展社区阵地,完善服务功能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经过座谈、联系、协调,得到了帮建单位、驻地单位的大力帮助与支持,将闲置房屋160平方米提供给社区作为市民学校和健身康复中心使用。社区立足于拓展社区服务阵地,建设了60余平方米的社区健身康复中心,安置了室内健身器材和残疾人康复器材,无偿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同时建设了100余平方米的社区市民学校,安置了讲台、桌凳及教学设施,作为开展社区培训、举行会议活动的场所。社区定时向群众开放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室内健身房,定期组织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积极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提供了可靠阵地。红花岗区还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捐赠、赞助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拓宽文化市场准入渠道,发挥群众、社会、市场的作用,大力扶持民间文艺团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组建了28个健身辅导站、56支文体队伍,涵盖腰鼓队、合唱队、体操队、健身队、舞蹈队等。

  在红花岗区,各街道以社区阵地、社区文娱队伍、社区项目和社区活动为主体,政府倡导、居民群众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逐渐完备,文化阵地日臻完善。舟水办发动社区居民,展示自己才能,美化楼院,绘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墙”,以增强居民文明意识;新店子社区创办了自己的社区报,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参与社区事,你说我谈”的建设平台。

  群众文化精彩纷呈

  在湘江河上,被誉为“水上芭蕾”的独竹漂表演,引得来往市民驻足观赏。

  独具特色的独竹漂

  独竹漂是遵义市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集娱乐性、挑战性、观赏性于一体,已有60多年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目前,红花岗区的独竹漂习练队伍已有100多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7岁。区里还专门成立了“夕阳红” 、“巾帼第一漂”和少儿“红星闪闪”表演队伍。独竹漂现已经漂出贵州,像一朵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之花,展现在全国各民族同胞眼前。2007年1月,遵义市将“独竹漂”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11月,红花岗区独竹漂队代表贵州省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表演金奖。

  清晨的湘江河畔,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严寒冰雪,都有数以百计的游泳爱好者坚持不懈地开展晨泳锻炼,接受母亲河的洗礼,形成一道别具特色的晨练风景线。

  社区的文化功能是否能服务于居民的个性化需要,民风是否高尚,市民素质是否提高,社区文化氛围能否形成,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条件。

  在创建乐民社区过程中,红花岗区采取街道扶持、有偿服务维持的方式,在街道社区组建社区文体队伍,以点带面,带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目前,全区街道社区组织的文体队伍已有56支841人。

  街道社区通过引导,大力鼓励支持社区行业协会成立民间腰鼓队、合唱队、体操队、健身队、舞蹈队等文体队伍,通过他们带动居民广泛参与文体活动。红花岗区的业余合唱团队不仅参加了市、区的文化活动,还在中央电视台的“激情广场”等栏目中与郭兰英、马玉涛、耿联凤等艺术家同台献艺并受到好评。

  红花岗区还在“乐民社区”的创建过程中,着力挖掘整理了一些有着地方特色的群众文艺项目,先后挖掘整理出中华路街道办事处杨家巷社区的“板凳龙”、延安路街道办事处较场坝社区的“钱杆舞”等文艺节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文化入心润物无声

  “推进‘乐民社区’创建,群众实实在在开心,大家精神有了寄托,不再以赌为乐。”红花岗插旗山社区的群众说,以往,不少人求乐无门,靠打麻将等“赌博”方式消遣娱乐,甚至被一些“黄、赌、毒”以及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所侵蚀。

  插旗山社区党员周芳才爱好文艺活动,退休以后,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党总支的支持下,她动员社区50余名爱好文艺的退休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组建了锣鼓队、腰鼓队、舞蹈队等文艺表演队伍,定期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文艺进楼院”等活动,并多次参与市、区组织开展的大型文艺演出,曾获得“多彩贵州”舞蹈大赛红花岗区选拔赛优秀奖、市级腰鼓比赛一等奖等荣誉。在她的带领下,社区的文化氛围越发浓厚,进一步推进了“乐民社区”建设。去年以来,该社区文艺队伍参加市、区级大型文艺演出活动6次,开展其他演出活动90余次,文艺活动上台阶。以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红歌舞蹈、诗歌朗诵、知识竞赛等活动4次。

  群众高唱改革开放新歌

  红花岗区部分街道办事处、社区积极与市文化局、市图书馆等市属相关单位协调,将社区图书阅览室建设纳入到“遵义市图书馆延伸服务点”创建范畴,及时更新和充实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图书,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和青少年课余学习内容。与此同时,社区还充分利用社区远教站点的资源优势,创建“绿色网吧”,大大减少了未成年人到不规范网吧上网和不节制上网的行为。其中,北京路街道办事处的插旗山社区,还建立起亲情网吧,为社区困难居民、进城务工人员、空巢老人等提供免费上网、与亲人视频通话等服务。

  在老城街道办事处府后山社区图书阅览室,笔者遇到了来这里看书的外来务工人员赵佐君。自社区阅览室开放以来,他就经常到这里来看看书,赵佐君说:“我们租的房子就在小区里,从住的地方走过来就10多分钟,在这里看看书,上上网,生活感觉很充实。”

  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有一支由100余名中老年人组成的黔北锣鼓队,年龄大的70多岁,小的50岁。这支队伍刚一成立,就走出了社区,已在全市庆典活动上表演了数十场。这100多名锣鼓队员都来自社区普通家庭,绝大部分是家庭主妇,自参加了锣鼓队,生活得到了充实,身体锻炼好了,精神也爽了。原来不认识的现在认识了,原来认识没有往来的现在也加强了往来,相互之间很团结,就像一个大家庭,不管哪家有啥大事小事,大伙都热心帮忙,相处和睦。办事处的同志说,这个和睦的团队同样也感染了很多居民,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将欢乐带给了更多的社区群众。

  “现在我们活动有‘中心’,学习有‘图书馆’,这日子越过越滋润,越过越充实。”插旗山社区居民张荣光乐呵呵地说道。

  在红花岗区,各社区还利用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创办市民学校、家长学校,定期举办法律、道德、健康知识讲座等,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让社区居民的生活更开心。优美的环境、精彩的活动,有力地推进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大提升,推进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和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

来源: 红花岗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