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社区社会工作
[上海]潍坊街道王家宅小区的特殊自助超市

  说它是超市,但里面连营业员也没有;说它是捐助点,这里不但有人无偿捐赠物品,人们也可以自行将钱款投入付款箱后将物品带走。无论是“义买”还是“义卖”,所有“进账”全部纳入小区帮困基金,用于帮助小区里独居、孤寡等生活困难的人。今天,记者在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王家宅小区了解到,去年圣诞节前夜,这里低调“开张”了本市首个居民自治的慈善自助超市。超市开出不到2个月,已经“生意兴隆”,有了200多件捐赠物品,其中30多件被售出。

  货多全自助管理

  昨天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王家宅小区活动室一角专门辟出了不到10平方米的爱心自助慈善超市,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日用品、家用电器、服装、玩具等各种捐赠物品。

  “玩偶1元,八成新的女士皮鞋10元,电暖器30元……”记者看到,每件物品上都挂着红色价格条,物品捐赠到居委会后,志愿者会将每样物品登记在册,并由居民自行定价,价格条上写明编号。居民要购买物品,只需将钱款和价格条一起投入付款箱。

  “我过去喜欢跳绳,所以买了这种能计时的绳子,现在我改练太极拳了,捐出的跳绳就标价1元吧;我孙子小时候练溜冰的护膝是全新的,也捐出来,标价5元。”居民陈金才向爱心超市捐赠两样物品。物品刚摆上架,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尹巧干马上买下了跳绳,“过完年正好健身,我还在这里买过茶杯、按摩器和书包呢!”

  捐好物品的陈金才又到爱心超市里转了一圈,看到有居民捐赠的2件毛衣,每件2元,他马上掏出5元钱投入了付款箱。

  账清定期晒收入

  爱心自助超市的想法从何而来?原来,去年6月和12月,小区党支部曾举办了两次爱心义卖活动,募集到1000多元义卖款。许多居民拿出家中的闲置物品参与义卖,但收到的300余件物品卖出了100余件,剩下的就堆放在居委会办公室。

  “既然大家都有慈善募捐的热情,为什么不让偶尔举办的义卖活动成为365天的慈善超市呢?”有居民提出建议,马上得到了居委会的大力支持,街道还出资将储藏间重新粉刷,并购买了货架。

  有居民把家中29英寸的电视机搬来了;有年轻女孩拿来只在做伴娘时穿过一次的高跟鞋;还有些其他小区的居民特地跑来捐物或购物,很多东西都是簇新的。“无论义买还是义卖,都是一种爱心的传递。”王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淑萍表示。

  居民区社工田旭介绍,现在慈善自助超市的开门时间和居民活动室一致,天天开张,完全采取居民自助管理自助购买的模式。每周五下午,民政社工和居委会志愿者一起打开付款箱,两人共同清点钱款数量,一起交到居委会。居委会将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党员大会,定期公开募捐到的钱款数量,每到年底,纳入居委会的帮困账户,用来帮助贫困社区居民。“目前慈善超市义卖所得共有400多元,到现在,只发现钱多出来,没有发现少钱的情况。”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