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物馆之胡同特色
史家胡同 承载大量历史信息
始建于元代并于明代明确定名的史家胡同,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明清以来古籍文献上这条胡同一直沿用“史家胡同”这个名称。胡同位于东城区,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处于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史家胡同地处北京市东四南历史文化保护区内,胡同整齐,建筑规整,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分别是史家胡同51号、53号和55号,承载着大量有形和无形的历史信息,是北京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一部分。
史家胡同还有着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除史家小学外,胡同中人民艺术剧院的宿舍里,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们更是给这条胡同增加了文化的厚度。
史家胡同24号院:史家胡同社区博物馆所在的24号院原为凌家后花园。凌叔华(1900—1990)原名凌瑞堂,笔名素心、叔华、瑞唐等。凌叔华是上世纪20年代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之一。
博物馆之建馆进展
项目背景 保护古都历史风貌
胡同,作为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曾经是北京城市的重要象征,寄托了北京几百年的历史传承,是北京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朝阳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家、内务、礼士、演乐、本司、灯草等胡同连片,保存完好。
为做好古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2010年2月,街道提出要在史家社区推出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胡同,并建设一个以史家胡同和四合院为实景,以史家胡同24号院为核心展区的社区博物馆,出发点是为保护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古都风貌的方式和思路。
主体建筑 修缮工程现已完工
自项目确立后,史家胡同博物馆修缮工程列入朝阳门街道的折子工程,全面开始推进。
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与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共同合作,经过二年多的修缮工作,目前家胡同社区博物馆建筑修缮工程已基本完毕,下一步将进入展陈筹备阶段。
博物馆之展陈情况
布展论证 专家支招博物馆布展
在史家胡同社区博物馆修缮工程进行的同时,朝阳门街道还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和史家社区居民代表展开论证。
2012年6月1日,朝阳门街道召开史家胡同文化风貌专家论证会。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东城区文联主席赵书,原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崔学安,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陈建国,北京市档案馆研究员王兰顺,著名人艺剧作家蓝荫海等10位专家走进史家胡同,为胡同文化风貌的传承与发展献言献策。
详实的案例分析、生动的史料介绍、独到的建议……论证会上专家们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引经据典,畅谈各自对传承胡同文化的见解。
2013年1月28日,朝阳门街道召开史家胡同社区博物馆布展专家论证会。
目前,史家胡同社区博物馆展陈大纲经专家和有关部门多次论证已经基本通过。
展陈定位 展胡同文化积淀
据介绍,本博物馆展览以史家胡同悠久、独特、创新发展的胡同文化为主题,针对社区居民、在胡同居住过、关心胡同发展变化的人群、对胡同有感情的人群、兼顾中小学生及热爱老北京文化的旅游参观者。
记者了解到,今后的布展计划以史家胡同的重要地理位置、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厚的胡同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人文气质为基础,从史家胡同的历史变迁展开,展示史家胡同的文化积淀,最后深化到史家胡同的创新发展。
向您征集胡同“二老”
老照片、老物证
胡同老照片和老物证成为博物馆展陈筹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二老”。本报特发征集令,希望能在读者的帮助下找到更多档案和实物,留住这段独有的历史。根据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定位,藏品主要反映以下三个类别:
一、胡同及其院落发展的物证
1.实物类:包括建筑构件、门牌等
2.反映胡同、各院落、各单位面貌变化的照片、图纸等
3.反映胡同历史和人文的专著、图录、文件汇编、纪念文集、回忆录等
4.反映胡同内重大事件的实物、文献、照片资料等
二、反映胡同内名人的物证
1.名人院落资料
2.相关的实物、图片、影视资料、艺术品
3.名人书信、手稿等
4.其他相关资料
三、反映胡同居民生活的物证
1.重点征集解放以来和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反映不同阶段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见证物品
2.各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实物用品、图像照片、文化符号
3.家具类:不同年代的桌椅板凳、衣箱书柜、杯盘碗碟等
4.衣帽类:不同年代的衣帽服装等
5.票证类:家谱、火花粮票、报刊杂志、书本文具等
6.游艺类:玩具玩偶等
7.电器类:收音机、录音机、学习机、电话、传呼机等
8.工具类:自行车、摩托车等
9.其他远到解放以前、近到盛世奥运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等
咨询电话:65252505
来源: 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