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码,关注《社区工作通讯》
() - 在线查看《社区工作通讯》内容
- 原《内部参考文稿》查看
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道辖区面积2.27平方公里,居民11398户、30982人,下设的9个社区居委会共建有197个社区社会组织。这些年,和平区小白楼街道办事处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中央和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到小白楼街视察指导工作。街道党工委两次被评为“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街道办事处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并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
一、创新组织设置,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社区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凸现:社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却有所淡化,人们之间缺少往来;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活动越来越多,但居民群众参与率没有明显提升,参加活动的总是少数骨干;政府加速职能转变后,一些行政服务性的工作没有相应的组织承接,给群众办事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识到,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让社区有凝聚力,让居民群众有归属感,关键在于迎合群众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资源,让居民群众之间、居民群众与社区单位之间由陌生变为相识,由相识变为相知,由相知变为相助,真正融为一个社会大家庭。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好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一些社会组织非常活跃,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们在吸引群众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把社区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相结合,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切入点组织、吸纳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将会推动我街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于是,我们于2000年确立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构筑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工作实践。此后,每年通过举办社区社会组织节,展示宣传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成果,逐步形成了以社区社会组织为支点的社区建设新模式,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发挥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了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小白楼街道的经验。
二、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
最初的社区社会组织是根据群众的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组织起来的的团队,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随意性较强,为了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我们加强了规范管理:
(一)按照功能将社区社会组织分类。即: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维护权益类。对所有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并引导其制定活动章程,严格内部制度,自律与诚信机制逐步建立完善。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在社区社会组织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士和群众代表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制定不同标准,实行差别考核,以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为依据,以奖代投,极大地推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
(二)健全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系。街道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了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并招聘社会工作者。具体负责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申报登记等服务项目。同时我们特别注重优化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外部环境,将居民生活和社区管理中的事务广泛向社区社会组织开放,积极引导鼓励有意愿、有能力、合乎规范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进来。比如涉及社区公益性的家政咨询服务、为老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居民纠纷矛盾调解等,都己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担办理,既提高了它们的运行效率,又在社区内形成了一套常效性的流动便民服务机制。
(三)给予社区社会组织资金、物质上的必要投入。通过政府支持、自筹募集、社区单位援助,初步建起了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资金“生态链”,使一些重点的社区社会组织有了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协调社区单位、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社会组织解决办公场地、活动场所,现在每个社区居委会综合服务设施中都有社区社会组织的办公用房。帮助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把公益活动和有偿服务结合起来,使其逐步走上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四)加强党组织对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导。我们有意识地动员社区党员参与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鼓励党员通过程序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在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党组织,以保证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目前,党员担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的比例高达70%,已有20余个社区社会组织建立了党支部。
三、激发共建活力,促进和谐社区发展
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升了社区品质,激发了社区活力,加强了社区的内聚力,促进了社区的文明与和谐。
(一)优化社区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社区社会组织承接了社区许多服务任务,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一,不同的社区社会组织构成为民、便民、乐民的社会网络。由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捐助的扶危济困基金、社区救助站和残疾人康复站等组织,通过对困难家庭的资助、对残疾人的帮扶等,形成了服务困难弱势群体的救助网,真正使他们实现了困有所帮、难有所解。以社区老年服务站、树德里社区幸福365为老服务中心等组织为依托,通过免费洗衣、提供午餐、日托照料等形式,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有保障,娱乐休闲有场所。美家佳园、职业中介、家政服务站等组织提供了计生、职业介绍、家庭劳务等服务。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有序的活动安排和有力的组织支持,使辖区群众的基本需求在社区内就能够得到高效、便捷的满足。第二,多样化的活动安排满足了居民的不同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既有物质上的互助帮扶,又有精神上的情感沟通。既有手工技能上的切磋交流,又有文体才艺上的展示比拼。既有普通的棋牌曲艺,又有高雅的书画音乐。根据居民自身兴趣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各有侧重,使不同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也为有特长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和潜能的平台。第三,与精神层面相关的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和改善了基层群众工作。睦邻连心站、雏鹰驿站、文学朗诵组、理论学习组等沁润心田的活动,使有矛盾纠纷的家庭、邻里,增进了理解;使一时难以适应清闲生活无所适从的退休人员,重新在社区找到了舞台;使少数思想糊涂陷入法轮功邪教组织甚至曾被判刑的人员思想得到洗涤,重新回归社会。泰安道社区一名原公职人员由于迷恋法轮功,刑满释放后,情绪低落,失去了生活勇气,社区社会组织只要有活动,就上门邀请她参加,久而久之,使她的厌世情绪得到彻底化解。
(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第一,社区社会组织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在培育、发展、推广社区社会组织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接受、自觉参与。由一开始的十几个团队、几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的197个社区社会组织、上万人参与,群众的参与率达到了70%以上。第二,社区社会组织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居民群众由陌生人变为相识相知,彻底打破了单元楼房封闭孤立、形同陌路、互不来往的生活格局。居民平等交流、和谐相处,谁家有难事,大家帮一把,自助加互助,用自己的人来解决社区自己的问题,体现了新兴社区自治的鲜明特点。第三,居民议事厅、恳谈会等组织极大地拓展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进行民主管理、加强公众监督的渠道,真正形成了社区的事大家说了算。树德里小区由于外来车辆严重占据居民的出行道路和活动场所,矛盾激化,通过居民议事厅的多次商谈,最后形成一致意见,由居民代表统一负责外来车辆管理,群众正常生活得到恢复。
(三)维护稳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担当了维护辖区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减压器”、“润滑剂”。第一,人民调解、行业协会等组织调解联动的工作机制,构筑起大调解的工作格局,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化解了社区矛盾。崇仁里社区一名女青年父母去世后,亲戚阻拦其继承房产,在调解站的干预下,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第二,外来务工服务站、来津建设者之家等组织,通过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密切了与居民的联系,促进了拆动迁、施工扰民等纠纷的化解。居民调解委员会、各种维权站等组织使邻里之间、居民与社区单位、群众与社区组织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达文里社区一户二楼居民水管破裂,维修需要一楼配合,由于两家意见不统一,矛盾深化,造成二楼住户用水困难。居民维权站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两家重归于好。第三、治安巡逻队伍、志愿者法制宣传队、文明督导队未雨绸缪,把法制宣传、文明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排查等作为重要任务,狠抓落实,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控体系,促进了辖区的安定有序,百姓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
四、强化管理模式,提升和谐社区品质
(一)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不断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是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善治理念的创新,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社区社会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个体利益的合理有效表达,有利于社区矛盾的避免和化解,构筑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支点,代表了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为民、乐民、惠民原则,努力构建群众自愿、自助、自治、自乐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格局。尤其要大力支持、重点扶持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和互助性组织。要始终坚持将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落脚点放在立足社区,服务群众上来。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维护、服务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发展的社区社会组织更要给予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必要的资源支持。
(三)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加大基层组织投入。党的十八大要求“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方向的引导,逐步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社会组织中的影响力和战斗力。社区居委会要通过公共平台建设、相关基本设备配置,帮助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努力实现各个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真诚合作、协同互助、和谐共处、优势互补、争相繁荣。
社区社会组织既是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三社联动”的重要载体,又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新支点,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育发展建设的力度,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更加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