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区街领导专栏
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民政局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克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在社会治理中,社区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单元,担当着重要任务与责任。要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居民过上美好生活,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是否健全完善,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作为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乡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近年来,奎文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积极探索、奋力开拓,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绩: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山东省城市社区服务示范区、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上半年,全省社区村改居现场工作会议在奎文召开。社区环境安全、经济活跃、居民就业充分、服务信息化……社区以优质的功能驱动着各种服务项目高效运行。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区承载着极为重要的历史重任。而在推进这个重任完成的进程中,奎文的探索与成功实践经验,显得弥足珍贵。

    一、定位万千居民
    社区是个新事物。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谁来管理?搞好社区,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把站立点选高,社区的高标准定位就出来了。第一,奎文认真学习领会潍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和规划,使奎文的社区良好凸现潍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崭新面貌,社区建设要具潍坊强烈代表性。第二,奎文占据潍坊政治与文化中心地带,社会人文元素活跃,区委、区政府坚定地要求,奎文的社区建设一定要具鲜明先导性,社区建设标准化要走在全省的前列,特别是功能服务上要出经验、出典型。第三,当今时代的信息化,已经把世界文明成果都串连起来,要敢于揽世界发达国家的社区发展文明成果集中于奎文为我所用,具有世界性眼光,才能打造出社区建设的传世佳作。社区建设定位,就是为万千居民的生活方式定位,需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极强的责任心。

    二、明确发展思路
    当前,在经济转轨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集中凸显期,开展任何工作,都要注重深入调研,理性思考,这样,才能“精确制导”。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2012年初,国务院领导在全国民政会议上要求:全面加强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我们研究国家高层的这些要求精神,就会发现这其中有着丰富的理论品质内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为此,我们通过搞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请专家学者授课、派出人员外出学习取经等一系列措施,论证制定了具有高水平理论价值内涵的奎文社区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既充分体现国家社区发展理论精神,又紧密结合奎文实际。这使社区建设工程中的“三大支柱”:社区架构体系;社区承载功能;社区管理方式,立得稳,树得牢。看今天,奎文辖区内的所有社区都发展的有声有色,倍受各级领导肯定,倍受居民群众称赞,这一成果,就如实地映现着我们社区发展思路目标的“精确制导”!

    三.注重以人为本
    通过几年创新实践,奎文社区的“理念元素”建设取得显著成果。超前性、先进性、公平性是社区“理念元素”的基本特征。我们把社区的各“理念元素”,最成功地“集束”到了一个核心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问题之所以定位准,来源于我们对党的政治理论的深透领悟。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核心实质,就是讲要以人为本。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讲人的自由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而在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重要的是要先打造好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发展,在这个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社区的理念元素设立上,一切围绕着“人”,一切集中于“人”。比如,有些青年夫妇,他们既专注人生创业,又要培养年幼的孩子,许多人有个解不开的矛盾,就是孩子下午放了学后,既回不了家,又没有地方去。而奎文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每个社区都有义务“课外课堂辅导站”,孩子放学后可以在这里做作业、做游戏,这样可以让年轻的家长们一百个放心。仅在为了帮助青年夫妇居民集中精力创业、学习、工作这一个方面上,先进的社区服务理念元素中,就设立了八种情况的处置措施,其目的,就是帮助年青人打造好造福社会的自身素质。

    四、构建科学体系
    在我国,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高效能的社区体制机制,是新事物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基点。我们极其关注的首先是要找准规律,根据奎文区情,牢牢地搞好发展的基础,狠抓最关键点,构建科学的社区建设架构体系:
    第一,构建规范化社区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专业性服务机构、社区群团组织和驻区单位组成。规范性、自治性、民间性是这个体系的内涵要求。
    第二,构建标准化社区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主要由服务设施标准、服务管理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服务监督标准要素组成。多元性、现代性、精细性是这个体系的内涵要求。
    第三,构建科学化社区运行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由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与志愿者参与之要素组成。公正性、多样性、自愿性是这一机制的内涵要求。
    第四,构建多元化经费保障运转机制。这一机制主要由政府投入、社会投入、民营个体投入等要素组成。政策性、自发性、公益性是这一机制的内涵要求。
    第五,构建完备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中心的基本要素组成是:功能完备、设施齐全、运转高效、集聚人气等条件元素。福利性、便利性、亲民化是这个中心的内涵要求。
    在社区的架构体系建设上,我们追求高标准目标,就是努力寻求在“硬件”与“软件”上完美结合,形成社区在新形势下的全新发展态势。使社区担当起社会建设重任: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动、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社会凝聚力,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五、打造特色功能
    我们国家在“特色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变化中,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的单元主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特色作用。什么叫特色?特色就是特殊,特殊里边就存在特有规律。近几年,我们下了很大功夫,来探解这个特有规律。以此,来成功地打造有活力的特色功能。最具特色的有五大功能:
    探索打造经济发展强力功能。在奎文区有关政策指导下,各社区充分利用离基层近、离中小企业实体近的条件,大家穿街走户,传递信息,送达产业政策,在微观经济层面尽职发力,全区的“一条街”经济、“楼宇”经济、“夕阳产业”经济纷纷呈现。像新华路这条街的商圈销售额已高达11.9亿元。再像在“楼宇”经济活动中,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办事机构已经入驻进来。社区在经济领域的强力功能助推,使全区经济发展增添着无穷力量。
    探索打造充分就业强力功能。目前,全区各社区都根据本辖区的实际,制定了科学措施,强力推动本社区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叫你有事干、有钱挣,全区社区居民实现“零失业”。
    探索打造高质服务强力功能。近三年来,我们借鉴国内、国外社区建设的文明成果,结合奎文实际探索创新,从服务内容到服务手段,形成全新高质运作模式。比如,我们的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探索打造社会养老强力功能。人们说,一国家一地区的社会养老程度高低,关键要看基础养老程度。近几年,在居家养老上,奎文各社区生发强力,全区老人均生活在优越的服务保障内。
    探索打造生活保障强力功能。近年来,奎文各社区的居民生活保障,已达到这样的标准:“凡是居民生活上想到的,社区就一定会高效做到。”尤其各社区的“全新型服务中心”,对居民生活形成强力支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在这里生活,让他们享受“八不出社区”待遇,十分人性化。

    六、狠抓“六化”建设
    近几年,我们在思维上很好地排除了一个误区,就是:基层管理不等于维稳。基层管理是为了支持大局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容纳矛盾冲突并解决它。这样在管理上,眼界就宽了,创新劲头就足了。在社区管理与发展上,我们就是狠狠地抓住了“六化”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第一,推进社区建设多元化。牢固树立“抓社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举措,凝聚推进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健全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市、区、街三级社区公共投入体系,将全区新增财力的70%投向社区建设等民生领域,形成了财政主体投入、共建单位支持、社会捐赠帮扶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健全共建机制。形成了政府部门、辖区单位、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格局。健全人才机制。多渠道吸纳各类优秀人才,有力推动了社区建设和发展。
    第二,推进社区发展一体化。以推进社区发展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管理一元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集体资产改制。全面推行以“产权量化到人”为核心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稳步实施撤村设居工作。全区59个村全部撤村设居,做到了依法、民主、公平、公开。全面落实“村改居”政策。让村民通过改革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第三,推进社区管理网格化。立足构建无缝隙、全覆盖的社区地域和空间架构体系,建立起精细、规范、高效的社区运行长效机制。构建网格化的社区空间架构。按照6000户、服务半径1公里左右的规模,将全区100个社区居委会和驻区单位划分为51个网格社区,建立“社区—片区—楼组(单位)—楼栋—单元”的管理体制。健全科学化的社区组织运行体系。探索推行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1+3”社区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社区决策管理服务体系、居民自治体系和社区监督体系。建立长效化的社区服务机制。依托网格社区,统一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构建起了与网格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服务网络。
    第四,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我区投入100万元,统筹建设了以服务民生为核心、以解决群众诉求为重点,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门户网站于一体,连接区、街道、社区各个层次的社会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在全区51个网格社区统一安装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对各类基础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和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在全区社区开通了“12343民生万事通”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等13个大类、120多项居家服务。建立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一网式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第五,推进社区功能规范化。按照“五个面向”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努力实现就医、托幼、养老、购物、休闲、健身、救助、调解“八个不出社区”的目标。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壮有所为”。全区市级以上充分就业和谐社区达到24家,全区零失业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率达到95%以上,5316名社区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努力实现“病有所医”。进一步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健全完善社区救助体系,努力实现“困有所济”。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已有7939户困难家庭直接受益。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助”。加快社区托老、日间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探索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第六,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以网格社区为依托,在网格内成立“社区大党委”,将全区所有社区、544家驻区单位党组织全部纳入“社区大党委”统一管理范围,切实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优化组织设置。目前,全区“社区大党委”实现了100%全覆盖,实现了党建区域化、服务一体化。明确功能定位。通过“四推一(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社区“大党委”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在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七、加强社工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单凭一腔热情还远不够,一定要有专门人才的参与,唯如此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才能走向专业化、高效化的道路,真正解决社区万千百姓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在基层社区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明确岗位,在提高规范化程度上下功夫。规范和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岗位调整、增设和扶持,增加社会工作岗位,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增设社会工作岗位,如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缓解社区矛盾、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上的作用。积极引进专门社会工作人才,建立保障机制。在引进之外,重视自身原有人才的专业培训,科学定制培训计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从外部引进和自身培养形成一批能够扎根社区、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第二,探索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社会福利院、社区养老托老机构等为依托,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对受助对象开展长期稳定的社会工作服务。在社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以现有人员或配备、招募专业社工,引领社会工作志愿者共同为社区居民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第三,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体制和政策创新,探索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和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大力培育社工类社会组织,积极吸纳社会专业人才并开展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探索建立“社工义工”联动机制。义工是个人基于社会责任和义务,自愿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义务工作者,是对专业社工队伍的有力补充。我区将积极创造条件,有效整合社工、义工两种人力资源,实现互动合作,传递社会关爱,促进共同发展,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